劉曉波:林彪与毛澤東的沖突

劉曉波

人氣 38
標籤:

【大紀元12月2日訊】林彪在文革期間的大起大落,至今仍然被層層迷霧所籠罩。在毛澤東死后,林与四人幫一起
成為“文革的替罪羊”,即便從中共自己公開的材料上看,無論如何,都有欠公允。

林彪的兩面性在文革之初,林彪固然主導了制造個人崇拜的全國性狂熱,并由此竄升為毛的欽定接班人,但在林不明不白地死后,批林批孔運動中公開過的“五七一工程紀要”,作為林彪集團反毛反党的證据,卻說明林彪對文革頗有不滿。經歷過文革的人們大都知道,林之死對毛是巨大打擊,從此之后毛的健康狀況直線下降。“紀要”的主旨是否定文革,其中的一些提法也頗得民心,比如,“五七道路等于變相勞改”和“上山下鄉等于變相失業”等等。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林彪之死和“五七一工程紀要”是另類思想啟蒙,不僅使毛的權威迅速下降,文革的正确性也遭到了怀疑,人們隱隱約約感到:林彪固然不是好東西,但毛澤東未必就是好東西。如果林彪沒有被控以企圖暗殺毛的罪名,沒有“紀要”所羅列的文革罪惡,后來的“四五運動”未必會把矛頭指向毛澤東。

在中共歷史上,毛澤東成為最高領袖之后,凡是能得到毛的寵幸的高官,大都諳熟于違心奉承的兩面術,延安時期如此,1949年后亦如此。劉少奇因鼓吹“毛澤東思想”而榮耀,林彪因首提“四個偉大”而接班,周恩來因對毛的百依百順而坐穩終生宰相。對此,林彪曾有過惊人的坦承:“党性,遵命性也。”“遵命乃大德、大勇、大智。”“民主集中制棗服從棗紀律。”“勿講真理而重迎合。”“主席就是最大的群眾,他一個人頂億万人,所以和他的關系搞好了,就等于對群眾搞好了,這是最大的選票。”“決議不好也同意棗頭等意義,不然是書呆子。”(見馮建輝:《林彪与個人崇拜》,載于《炎黃春秋》1999年第10期)

獨裁官場的秘訣之一,便是“順之者昌而逆之者亡”。我相信,看透這類把戲的高官,絕非林彪一人;但能夠像林這樣坦白的高官,卻是鳳毛麟角。也就是說,林的個性中還有倔和坦率的一面,對自己的兩面派手法供認不諱,而不像劉少奇、周恩來等高官那樣只作不說。在此意義上,林彪從毛的欽定接班人到企圖謀殺毛的罪人,在与恩來的爭寵競賽中身敗名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林比周坦率,也不像周那樣遷就毛,更不會低三下四地乞求毛,以
自我羞辱來滿足毛的虐待狂。這樣的判斷,也被歷史記載中的毛林之間的几次沖突所證實。

毛林之間歷史上几次沖突第一次毛、林沖突發生于1935年4 -5 月間。當時,正是中共疲于奔命、以求自保的艱難歲月。中共高層的許多人對重掌軍權的毛澤東有意見,不同意毛的打仗方法,林彪就是反毛的高級將領中的代表。他曾上書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在打仗的策略上公開反對毛。當時,毛的權勢在党內已占上風,針對党內軍內對他的置疑,毛于5 月12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專門批判林彪等人的“右傾”和“動搖”,而林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并未作什么自我檢討。這也是1970年毛決定倒林之后,批判林“形左而實右”的歷史根源。(見高華著《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棗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P86-87)

第二次沖突發生于國共內戰初期。据《雪白血紅》一書的記載,在如何籌划東北戰場的問題上,林与毛之間有過數封電報往來,二人之間常有分歧,而后來的東北戰局證明:凡是林彪堅持己見的決策大都正确,而遠在后方的毛澤東發出的命令大都有誤。比如,林彪率部剛剛進入東北,從蘇軍手中接管了東北的主要大城市。但國軍調集七個精銳師向林彪部集中的四平進攻,林的戰略是不宜死守城市,而應該主動撤离并展開運動戰,毛則命令林死守四平,
期間二人有多封電報往來。共軍堅守四平一個多月,傷亡近万人之后,陷于完全被動。這才在林彪等東北將領的堅決要求下,毛不得不同意撤退,也同時放棄了長春,國軍在東北戰場奪得了除哈爾濱之外的几乎所有城鎮。要不是蔣介石在美國人的壓力下,親臨沈陽阻止了國軍的乘胜追擊,并与中共鑒定停戰協議,東北戰局乃至整個內戰的胜負,就很難确定。在我的記憶中,當年的批林批孔,列出的林彪的主要罪狀之一,就是他在東北拒不執行毛的正确
命令。

第三次沖突發生在1950年,在出兵朝鮮的問題上,林与毛有分歧。當林的反對意見無法推翻毛的出兵決定時,他宁愿以身體欠佳為由留在蘇聯治病,也決不接受毛的任命,赴朝出任志愿軍總司令之職。后來的事實證明,對于中國的發展而言,出兵朝鮮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決策毛澤東為了滿足斯大林的要求,宁愿拿百廢待興的中國去冒險,不僅讓國人付出了慘重的生命、物質和國土(台灣)的代价,而且使中國外交步入歧途,最后才在四面楚歌的孤立中聯
美抗蘇。

第四次沖突發生在1970年8 月,林剛剛被确定為毛的接班人后不久,理應繼續緊跟老毛,但在廬山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林就因主張設國家主席而与毛發生沖突,盡管沖突的結果以毛的胜利告終,陳伯達做了林的替罪羊。但林并沒有完全順從毛,而是對毛隨后發動的“批陳整風”運動,采取拒不出席會議的消極抵抗態度,多少還有點站在失敗者一邊的為人義气而周恩來再次扮演“為主席分懮”的忠臣角色,周在勸說林彪出面主持批陳會議無功而返的情況下,便親自出場充當批陳運動的前台主角。正因為林的不合作,毛才愈發怀疑林的忠誠開始設下陰謀倒林的圈套,周也再次充當了毛的幫凶,直到讓林彪一家死得尸骨無存且不明不白。

陳述以上史實,并非是為了證明林彪多么清白,林對毛的吹捧乃眾所周知。而且,我在李銳先生所著的《廬山會議實錄》一書中,也見過的林彪在毛面前自貶的史料。在毛澤東對彭德怀發難的廬山會議上,林彪是被毛欽點上山的。林當然知道毛召他上山的用意,所以,林在批彭會上的發言,也循著新賬老賬一起算的路數,借歷史舊帳陷害彭,故意以貶低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戰役”來抬高毛而貶低彭。

說不定林彪能開始一個不同于毛的時代眾所周知,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之后,“平型關大捷”成為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共軍對日作戰的几大成就之一。雖然,這次戰役不像中共史書上吹噓的那么重大,但畢竟還是一場少見的胜仗,對全國軍民的抗日士气頗有鼓舞。這場胜仗的指揮者之一正是林彪,他的常胜將軍的之名,也是由此開始。林彪當然知道,無論是“平型關大捷”還是“百團大戰”,皆是朱德和彭德怀基于民族大義的決策,在為朱、彭贏得了聲譽的同時,也為中共軍隊贏得了民心。但毛澤東堅決反對朱彭林的抗日義舉,因為毛只想讓國軍去打正面戰場,而共軍以保存實力、發展壯大為主,盡量避開与日軍的正面作戰。為此,毛罵過林“不懂政治”,彭德怀也在延安受到毛的長達一個多月的呵斥。

据李銳先生記載:在廬山會議上,毛又重提這兩筆歷史舊帳,意在證明他与彭的矛盾絕非一時的義气之爭和一事的觀點分歧,而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沖突歷史。林為了討好毛,在發言中貶低彭的歷史功績:彭的抗日,非但無功,反而有過;而毛的保存實力,非但無過,反而英明。同時,林還主動自我作賤,說什么“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 ……”云云。

林如此表演与周的多次自我作賤一樣,只為博得暴君一笑而害人而自貶,其人格之惡劣下作令人作嘔。區別只在于,林沒有周那种始終如一的自我作賤的韌性。如果在1970年的毛林沖突中,林象周一樣積極表態,對陳伯達“落井下石”,并以極端謙卑的姿態用歷史錯誤來自貶,乞求毛的原諒和拯救,相信毛決不會對他警惕有加并施以毒手。說不定,林真能熬到毛的自然死亡,并以“五七一工程紀要”為執政綱領,開始一個不同于毛的林彪時代。

-轉自《北京之春》03年1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文廣:不跟毛澤東學虛榮
趙達功:毛澤東思想貽害民主尼泊爾
韋露田:兩個三中全會
【紅朝謊言】仇恨中長大的革命接班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