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來臨的審判──西斯廷教堂的壁畫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3日訊】作為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兼作藝術家的米開朗基羅為人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畫和建築。他設計最有名的是聖彼得教堂那一個巨大的圓頂,而畫中最負盛名的可能就是現在羅馬台伯河西岸的梵蒂岡城的西斯廷教堂的壁畫了。

西斯廷教堂本來只是羅馬教宗的一個私用經堂。因為米開朗基羅創造了《創世紀》和《末日的審判》而名揚天下。

1508年5月,米開朗基羅開始作畫,直到1512年10月31日那幅全長40米寬14米的巨畫終於完成,整幅畫面覆蓋著天花板上。在畫中,把天棚分成9格,每一格分別標著一個主題。“上帝區分黑暗和光明”,“創造日月和動植物”,“創造海中的動物”,“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墜落與趕出樂園”,“挪亞之獻祭”,“洪水”,“挪亞醉酒”。在畫面上有天使,預言家,女巫,神甫等340個裸體男女,體態豐盈,神情逼真。是畫家想像中的各種英雄和巨人的匯集。其中《創造亞當》這幅畫中,慈祥而威嚴的上帝正把右手伸向那個活生生健美的青年男子亞當,好像在給予亞當以力量和生命,亞當從睡夢中甦醒過來,滿臉流露著希望的目光,他那左臂輕輕地靠在曲起的左腿膝蓋上,好像他就要站立起來。再仔細看看,上帝的指尖將要觸到亞當的指尖,這兩個指尖之間只差分毫,亞當似乎全神貫注地看著這兩隻將要接觸的手。

當人們置身於這裡,可以想像出當年作者在這天花板上作畫是何等的艱辛。在那4年中米開朗基羅獨身一人爬上那18米高的腳手架,躺著身子仰天作畫,畫筆上的顏料不時滴落下來,常常滴在他的臉上和身上,更不時落在他的眼睛裡。當他伸手去擦時,整個人就變成真正的彩色陶瓷了。在這4年半中因抬頭作畫,仰面朝天,畫完之後他就變得像一個老人,連那閃著藝術光彩的眼睛也昏花了。雖然那時他才37歲。

1538年米開朗基羅又開始繪製《最後的審判》,經過6年的時間,這幅繪在祭壇後面山牆之上的巨幅終於完成。壁畫高70米,寬10米,是世界上最複雜和最大型的。畫面從上至下分四層:第一層左右兩角是一簇簇天神,攜帶條梯,十字架,鐵釘,長矛,皮鞭等刑具;第二層是袒胸露體的耶穌,他站立在雲端,高舉著右手,似乎在作出最後的判決,特別是右後的聖母瑪利亞,兩手似在揭頭巾,似乎在掩蓋著她對“世界末日”來臨的震驚;第三層是一簇天神吹響號角,末日審判開始了:第四層分左右兩組人群:左邊的人群徐徐上升飛向天堂,這裡有但丁及其同時代的偉大人物;右邊的人群紛紛下降投入地獄(上圖),其中隱約可見作惡多端的尾亞拉斯三世教宗,青蛇纏身,雙耳已變為驢耳的法官朱諾。這裡抒發了米開朗基羅強烈的愛憎感情。壁畫層次清晰,紛而不亂,200多個千姿百態的裸體人像,在天堂與地獄,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希望與幻滅的瞬間,進行著殊死的搏鬥。烏雲翻滾,電閃雷鳴,明暗交迭,瞬息萬變,似乎能聽到那淒厲的呼聲與吶喊的吼聲。整幅畫筆觸豪放悲憤,氣勢撼人。據說這是作者在反對梅迪奇統治失敗後所作,所以畫面上注滿了作者對豪強的強烈抗議,難怪拉斐爾看後曾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同上帝一樣傑出的天才創造世界。”

當人們參觀著這幅畫時,可以感受著藝術家那股強烈的對人類的愛憎,同時還可以想像,上了年紀的米開朗基羅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以及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完成。西斯廷教堂雖然稱不上建築王國的王子,但它以米開朗基羅這兩幅壁畫屹立在人們的心中,它永遠是梵蒂岡博物館一顆永放光芒的藝術明珠。
【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國時報7月8日消息﹐ 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幕後主謀奧薩瑪.賓拉登,成了東歐羅馬尼亞一東正教教堂壁畫裡的撒旦。
  • 在發現的墓牆壁畫中,有的壁畫畫面還相當清晰。壁畫內容反映了當時遼代墓主們生前的佛教生活,在上面還繪有書卷、條幅、花卉、蓮花燈等圖案。
  • 在現存元代壁畫中,以山西永樂宮壁畫最為精彩。永樂宮原在永濟縣永樂鎮。相傳道家祖師呂洞賓(八仙之一,道家的“純陽祖師”)就出生在這里。唐代在其故宅建呂公祠,宋、金時改祠為觀,后被火毀,元代重修,歷時三十余年。1959年修建三門峽水庫時,將其按原樣遷建于芮(rui)城縣北龍泉村。
  • 東方網7月25日消息:敦煌石窟是由何人所造?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建造所需時間多長?這些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疑問。記者日前從敦煌研究院獲悉,敦煌學研究專家已通過研究敦煌壁畫的題記和敦煌文書及其它文獻,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 敦煌石窟是由何人所造、怎樣建造、建造所用的時間等一直是個謎。大陸敦煌研究院專家日前通過研究敦煌壁畫的題記和敦煌文書及其它文獻,發現石窟是由窟主、施主 (出錢出力幫助窟主建窟的人)及工匠三人合力建成。
  • 】(中央社台北四日電)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高家窩鋪鄉韓家窩鋪村出土的遼代墓壁畫中,首次發現畫有曲柄荷花燈的圖案。大陸考古專家認為,這類壁畫與印度佛教文化有關,在大陸壁畫考古史上是重大發現。

  • 蕉葉滿紙,蒼翠欲滴,如傘、如蓋、如亭。芭蕉樹下,在山石邊一位先生閑适地坐在地上。他在干什么呢?在听蟋(xi)蟀(shuai)叫喚!蟋蟀,又叫促織,或蜻蛚(lie),一种小虫,善跳而好斗。有趣的是蟋蟀不是用嘴叫,而是用肚子叫,雄蟋蟀以兩翅在腹腔摩擦發聲,其聲尖而響。蛙、蟬、蟋蟀的鳴叫几乎組成了夏天奏鳴曲的主旋律。“哇,哇,哇”——蛙叫,“知了,知了,知了”——蟬叫,“住,住,住”——蟋蟀叫。錢君匋先生題詞:“采荇此作全脫乃師之淳風格,与大千極近似。若無之淳之教導,在先難獲此境。可見師承之重要也。丙寅維夏君匋八十一。”丙寅年是1986年。之淳,章翠英的老師沈子丞,號之淳。大千,即張大千(公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原名正權,又名爰(yuan),或季爰,別號大千居士,其畫室名“大風堂”。曾赴敦煌臨摹壁畫,亦曾游學日美歐。在藝術上學貫中西,且于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無所不精,中年几乎可与中國古代畫家稱雄競胜,被歐美譽為“東方的畢加索”,是著名的變革派國畫藝術大師。
  • 大紀元10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劉行柏林一日專電)來自台灣的金色蓮花表演坊將於十月五、六日連續兩天,在維也納TheaterAKZENT演出「敦煌美舞」,這是金色蓮花表演坊試圖將東方的精緻文化藝術表演,介紹給歐洲人認識,進一步加強東西文化交流。金色蓮花表演坊的宣傳公關石連柱表示,「敦煌」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所謂的「敦煌舞蹈」,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實際上,它指的是將古敦煌壁畫上飛天與菩薩的舞姿,經過改編之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格獨具,柔中帶美、動中有靜的舞蹈。
  • 大紀元10月4日訊】(中央社台北四日電)中國大陸甘肅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日前通過﹁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草案﹂,確定敦煌石窟﹁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保護方針。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始建於公元三三六年,現存洞窟七百三十五個,壁畫四萬五千平方公尺,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寶庫,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成為中國大陸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八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敦煌石窟是由何人所造?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建造所需時間多長?這些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疑問。記者日前從敦煌研究院獲悉,敦煌學研究專家已通過研究敦煌壁畫的題記和敦煌文書及其它文獻,找到了明確的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