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家】簡化漢字到底簡化了什么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一次,和一位同胞爭論起唐朝初年的歷史,吵得臉紅耳赤。他的博學每每令我惊訝。我原來自以為很熟悉兩《唐書》,但他講的好些典故我听也沒听過,很慚愧于自己史識淺薄。追究下去,他說:是從電視劇《唐明皇与楊貴妃》里看來的。我立即啞口無言!

  來了一篇稿子,題目是:男尊女卑在漢語和德語中的對比。是一位語言學專家,出過好些書,發表過好些文章。他的立論是:漢字中,從“女”、從“母”的字多含貶義。他以“毒”字為例,說:“從‘母’,貶義”。正體漢字中的“毒”字下邊不是個“母”,而是個“毋”。漢字簡化后,把這兩個部首合一,都寫作“母”,因此造成了這樣奇怪的“研究結果”。
是什么造成了我們對歷史的嚴重曲解?

是什么造成了我們對几千年的文化沉積那樣深刻的偏見呢?

這首先來自我們的意識形態中對傳統文化的逆反心理。但是,現代漢語白話文運動与解放以后的漢字簡化運動對當代中國文化与知識分子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這种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以及對漢語、漢字的大規模改革都与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崇尚的精神有關。

  白話文与簡化字

  現代漢語白話文与簡化漢字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最顯著、最有成效的兩個結晶品,它對中國文化的現實与未來有著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

  現代漢語白話文運動不僅是一場文化大革命,更是一個有廣泛現實效果的政治舉措。現代漢語白話文被規定為正規語言之后,首先在小、中學的語言教育中獲得了普及。在一般媒體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現代漢語白話文運動在漢語、漢字的改革中并不是孤立的,它僅僅是這場轟轟烈烈的文化改造与文化決裂運動的先導之一,開了此后一切棄絕文化傳統的行為的先河。現代漢語白話文的成功普及為這場文化運動樹立了信心,為后來的漢字簡化運動鋪下了理念与實踐的基石。

  肇端于五四的反禮教、反封建的口號從意識形態上造成了現代人与文化傳統的隔膜,而現代漢語白話文与簡化漢字才切實地隔斷了中國文化的承傳。經過這兩個運動,漢語文言文与正體漢字就由文化的主要載體退化為文化的特殊現象。對于我們今天的知識分子,它們不啻于外語、外文,不經翻譯,不經注釋,沒有師友的指導,民國以前——并非遠古——的書籍与文字就不能被流暢地解讀。經過這兩個運動,中國文化才成了“傳統文化”,“古代文化”,成了已經死去的東西。文化大革命与八十年代的“反思”(《河殤》之流)敲死了棺材上最后兩枚鐵釘,把几千年的思想、文化沉積送進了墳墓。 —-源易(中國人未亡,可靈魂何在,自尊何在,自信何在?!!)

白話文、簡化字白化了文化,簡化了思想 —-斷層,斷腸

  知識分子們說:傳統文化不能适應生產力的新發展,与傳統文化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新的文化就不能建立。因此,隔絕中國文化的承傳,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他們的邏輯有些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

   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個新發現,新技術,新的生產流程,新的市場開發都是建立在以往的發現,以往的經驗的基礎上的。与生產力相比較,文化的發展更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既有的沉積有更大的依賴性。為了建立适應新的生產力的文化,而摒棄一切既有的文化,就如同把文化拋回到原始洪荒的野蠻時代。

   五四人并不是要我們拒絕一切文化,是要我們拋棄中國的文化,義無反顧地接受歐洲文化。他們只是把中國文化看成了接受歐洲“先進文化”的攔路虎。如今,這個攔路虎分享了其他珍禽异獸的命運,被我們滅絕了,我們有沒有因此更好地接受了“先進”的文化呢?我們廢除了漢語与漢字,卻并沒有因此學會任何一种“先進的語言”,并沒有因此打開一條通向“先進文化”的康庄大道。

   象一個斷絕了源泉的小水洼,當代中國文化雖然仰受著歐洲十八、十九世紀支流思想的雨露甘霖,恐怕還是難免干涸的命運。缺氧的人在最后的時刻不會再感到窒息,反而產生了欣快。中國知識分子對當代文化的欣快感,無异于回光返照。我們說白話文、簡化字白化了文化,簡化了思想,不是危言聳听,而是處處可見的悲慘現實。

   學習漢語、漢字,真正解放思想

  李斯要為秦始皇建立絕對的權威与統治,因此必須杜絕一切傳統价值對現實政治的批判,強迫人民以吏為師,全神貫注地學習秦王朝要他們知道的東西,實行徹底的思想清洗。先秦的文化,特別是那些文化的載體——書与儒生,都是這個思想清洗的攔路虎。焚書坑儒是滅絕這個攔路虎既干脆又快捷的辦法。但是,高祖進軍魯國,當地讀書聲、弦歌聲不絕于耳。孔子之道終于成了此后兩千多年的主導思潮,而申韓法家成了暴政文化的代名詞。

  与焚書、坑儒不同,漢語、漢字所遭到的大規模的改造,真正、徹底地把人民与既有的文化營養隔离開了,使他們長久地處于文化的真空之中。友人說:“掌握了媒體,就掌握了頭腦。”在失去了一切文化營養來源的時代,這句話就好千真万确的真理,在閃閃放光。

  魯迅一面教導年輕人徹底摒棄古書,一面提倡獨立的人格,呼喚“精神的戰士”。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可以說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履行魯迅的教誨。他們一方面把早已經被打翻在地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作替罪羊,在它身上灌注了一切失敗与絕望帶來的仇恨;另一方面,熱切追求思想解放,希望打破所有條條框框,作最徹底的“自由主義者”。但是,他們無論怎樣努力,其思想与行為都不能超出既有的模式。他們雖然以“后現代”自我標榜,但其思想深處還被禁錮在帶上了“中國特色的”,歐洲十八、十九世紀的那一兩個思想流派的囹圄中。因為,他們鑒于語言文字的隔膜,不能切實學懂其他任何東西。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無論是學習任何一种歐洲語言,還是學習漢語、漢字,都可以幫助我們打開通向外界窗口,有希望有朝一日能解脫桎梏,逃出囹圄。不管你信不信,學習才能帶來真正的思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