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與天災

林蘭
font print 人氣: 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0日訊】 清代,天災更為頻繁。據資科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歷史學家常常把清代分為兩段:1644年至1840年是清代盛世;1840年至1911年是清代衰世。令人回味的是,清代幾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大地震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後。它恰恰再次證明:天災同特定的政治、經濟互為因果。

天災與統治者的德行是息息相關,如湯禱桑林天降甘露。康熙皇帝對天災的態度顯示出一代明主的風范。

康熙帝曾說:「膚惟帝王致治,裕民為先,免賦蠲租為要務。」他親政後,幾乎每年都留下了蠲免地丁錢糧的記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戶部張鵬翮奏報說:「臣查戶部冊籍。自康熙元年起,以至於今。所免錢糧共萬萬兩有餘,是誠亙古所無也。」
(《聖祖實錄》卷二四)。據見於記載的各省、縣局部減免賦稅的記
錄,自康熙元年至五十年,共有四百餘次。

遇到天災,必定要祈禱,這是三干年間中國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普遍採用的禳災方式。《清朝文獻通考》記載:「我朝凡遇水旱,或親詣祈禱,或遣官將事。皆本誠意以相感格,不事虛文。初立神祗壇,以禱水旱,雩祀既舉,禮儀修備。間或遣禱山川,悉准古典。」清代已將祈禱作為一種制度。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八年(1679年),南北連續兩年大旱。《閱世編》載:康熙十七年「大江南北,河南、山東俱早,赤地千里,京師尤甚,每日渴斃多人。」為祈禱上蒼,普降甘霖,康熙皇帝於六月十八日「步天壇祈雨」。次年,旱災更為嚴重。在山東,「終年不雨,大飢,人相食」(乾隆《青城縣志》)。在江西,「南昌等五十九州縣旱」(光緒《江西通志》)。這年四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再次「步天壇祈雨」。

這種祈禱,是「天人感應」觀念在清代皇帝身上的延續。不僅如此,清代皇帝還常常將天災看成「天象示警」,從而找出「召災之由「。

康熙年間,共發生三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分別是即康熙七年(1668年)的山東大地震 ,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河北大地震,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的山西大地震。其中,1679年的河北大地震因危及京師,清廷十分重視。乾隆《三河縣志》詳細記載了地震情形:「七月二十八日已時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如小舟遇風浪,人不能起立。城垣房屋存者無多。四面地裂,黑水湧出,月余方止。所屑境內壓斃人民甚眾。」這次地震,權震區在三河、平谷一帶,嚴重破壞區包括通縣、薊縣、武清、順義、香河、北京、固安、遵化、密雲、灤縣、豐潤、寶坻、懷柔、涿縣、霸縣,波及北至內蒙、南達皖北豫東的廣大地區。地處京畿的平谷,「地震極重,城鄉房屋塔廟蕩然一空,遙望茫茫,了無降隔」(民國《平谷縣志》)。

1679年的大地震.對於正忙於平定三藩叛亂的康熙帝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警策。他趕緊「詔發內幣十萬賑恤」,接著又告預群臣:「聯躬不攜,政治末協,致茲地震示警。」康熙帝的態度是真誠的,他找出了官吏的六項「弊端」,認為這就是「召災之由」,並指令九卿詳議,由吏部立法嚴禁,務期盡除積弊。

這六項「弊政「為:一是民生困苦已極,地方官吏餡媚上官,科派百姓;二是大臣朋比徇私;三是用兵地方,諸王將軍大臣多掠小民子女;四是蠲免錢糧分數及給發銀米賑濟,地方官吏荀且侵漁,以致百姓不沾實惠;五是大小問刑官員枉坐人罪,恐嚇索詐;六是包衣下人及諸王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民生理。康熙皇帝指出:「有一於此,皆是致災。」八月,九卿議復:領兵諸王將軍借通賤為名,將良民廬捨燒毀,擄掠子女搶奪財物者,領兵將軍等革職,諸王貝勒等交宗人府從重治罪。「其擄掠人口,仍給本家”。以福建地區為例,清軍在征討「三藩」的戰爭中,撤軍時「驅擄男婦兩萬餘人」,福建總督姚啟聖悉令贖還為民。此外,江西、浙江被贖免的俘奴都有數萬人。

康熙皇帝的聖賢隨著他的逝去而逝去。清朝按著歷史的規律由盛到衰,由強到弱,而走完他的歷史使命。

(正見網)
(http://ww

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重慶商報06月09日报道, 昨日上午10時,巫山縣水位達到127米,記者和巫山縣政府有關人士在龍門峽發現了一處記錄有小三峽最高洪水位的書法岩壁。不過,它剛剛被發現就將遭到淹沒,堪稱世上最“短命”的發現了。
  • 湖南省長沙市一家四星級酒店日前推出滿漢全席,每席叫價從三千八百八十元到四萬九千八百八十元人民幣不等,並從北京高薪聘請清朝宮廷名廚的再傳弟子。長沙晚報報導,此次推出的滿漢全席源自清代滿漢全席,結合現代人的口味與需求,同時融合皇家古典韻味,製作過程需要數天,由十多名廚師合作完成。酒店經理說,頂級滿漢全席包括各種冷菜、熱炒、大菜、羹湯、茶酒、飯點、果品、蜜餞等,達兩百三十多道,主要原料有燕窩、魚翅、海參、鮑魚、駝峰等水陸八珍,菜餚分二十四次才能上完,上菜程序需時兩小時,品嚐需要三小時以上,已被預訂數桌。
  • 縱觀中國歷史,凡是專制暴虐的王朝,總要強迫歷史研究為政治服務,諸如春秋時齊國臣子崔杼弒君后連殺三位秉筆直書的史官,明代燕王朱棣篡政后將侄儿惠帝在位四年中已經完成的《明太祖實錄》和建文四年來的政治文字全部燒毀,又如清代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時銷毀了對滿清不利的書籍一万三千六百卷。中共建政后,長期在歷史教科書、史學論文中丑化蔣介石的人格,誣指他“消極抗戰,對日妥協”等等,亦可作如是觀。
  • 歷經近半年整理維修﹐中國著名的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瞿氏鐵琴銅劍樓紀念館」,重現風采再度對外開放。中新社報導,鐵琴銅劍樓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古裡鎮﹐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原名「恬裕齋」﹐創始人瞿紹基。瞿氏五代藏書樓主都淡泊名利﹐以藏書﹑讀書為樂。瞿氏第二代﹐紹基之子瞿鏞﹐對鼎彝古印兼收並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為珍愛一台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鐵琴銅劍樓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百百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為中國四大藏書樓﹐有「南瞿北楊」之稱﹐享譽海內外。
  • 一冊清代乾隆二十年 (一七五五年)的木刻本「宗聖家譜」日前在中國大陸四川成都現身。這部家譜保存完整,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親為名的「宗聖」曾參的家譜。香港大公網報導,「宗聖家譜」由繭絲紙精印,長三十九公分、寬二十八公分,卷首刊有清康熙皇帝「聖祖仁皇帝上諭十六條」字樣以及「御制訓飭士子文」,邊框為神龍祥雲圖案。
  • 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年)重修的一本木刻的曾氏「宗聖家譜」,日前在中國大陸四川省成都市被發現。這本家譜上除了收錄有歷代帝王對曾氏的褒獎﹐還有歐陽修﹑文天祥﹑程顥等十八位古代「文化名人」所作的序文。據中新社報導,這本家譜為繭絲紙精印﹐長三十九公分﹑寬二十八公分﹑厚約五公分﹐為宗聖曾子的家譜。它由清代詩人曾作霖主持重修。
  • 晚清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曾隨著父親駐節目前稱為呼和浩特的綏遠城,渡過她的少女時代。目前對外開放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代綏遠大將軍署衙展出的文物中,有一部分陳列講述的是慈禧在綏遠城生活的情況。新華社今天報導,將軍署衙大堂西側原為官房,是將軍以外的官吏處理公務或休息的場所,目前這裡闢為慈禧少女時代家庭生活的展室,展出她手繪的兩幅國畫及家庭生活用品銅盆、銅壺、銀錠等。
  • 清代才子紀曉嵐的家譜及後裔近日在天津被發現,他的後裔目前分別分布在北京﹑天津以及台灣等地。天津濱海時報報導,天津津南區雙河鎮官方最近意外在一個村落發現一本「景城紀氏家譜」(續冊)﹐清代著名才子﹑大學問家紀曉嵐的名字赫然在冊。
  • 中國清代釀造的一瓶白酒在廣州的一次拍賣會上以賣出70萬美元的首創世界紀錄。
  • 人們只要注意在生活中多體驗、多尋找,便會感到其樂無窮。清代名畫家高桐軒之所以高壽,就因為他有以下“十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