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丹青自適——「明四家」之沈周

林嘉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沈周,字啟南,號白石翁,長洲人(今江蘇吳縣),在明代畫壇上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同稱「明四家」。
  
據《明史》記載,沈周的祖父是沈澄,精通詩詞繪畫,沈周告誡子孫不入仕途。沈周的伯父貞吉,父恆吉,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十一歲時,到南都遊覽,作百韻詩,上呈巡撫侍郎崔恭。崔恭當面以《鳳凰台賦》試他,沈周提筆一揮而就,崔恭大感驚異。沈周長大後,書無所不讀。他的詩學習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被當時世人所喜愛。雖然郡守想推薦沈周為官,但沈周卻決意隱遁,在家耕讀,結交文士。沈周十分孝順父母,父親去世後,有人勸他入仕,他說﹕「難道不知道母親以我為依靠嗎﹖怎麼可以離開呢。」後來,沈周厭倦在城裡居住,便移居郊外。侍奉母親到99歲,那時沈周也80歲了,到正德四年,沈周83歲而終。
  
沈周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畫家,位於「明四家」之首,也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吳門畫派是明代在蘇州地區形成的繪畫流派,以沈周和文徵明為領袖。沈周博學多才,擅長詩文,亦工書畫,善畫山水、花鳥、蟲魚,尤以山水為最。由於沈周生活在江南,他的山水畫大多描繪江南的青山綠水,亭閣樓台,體現出隱居時的悠閑心境。
  
沈周的繪畫起初是師承於家法,接著向董源、巨然學習,後來又參考「南宋四大家」和「元四家」的畫法。他的畫風十分嚴謹,下筆蒼勁有力,晚年趨於豪放。沈周在中年之前多畫小幅,後來開始作大幅的畫,並時常在畫上題詩。他的代表作品有:《廬山高圖》、《蜀葵圖》、《弈棋圖》、《高枕聽蟬圖》、等。
  
沈周不僅是當時傑出的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名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詩詞佳句。 著有《耕石齋石田集》等,也作了很多題詩畫。@(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