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法 二十四節氣(二):節氣的由來

張慧珠 丹陽
  人氣: 39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1日訊】那麼談到二十四節氣,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祖先們如何創造、發明曆法。據研究,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更早的時候,沒有四季之分,只有春秋。遠在春秋時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但先秦時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後世不完全一樣,今本《淮南子﹒時則訓》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可能已經過漢代人的整理和修改,但所載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已經與後世完全相同,且歷二千多年而沒有改變。這可以視作是二十四節氣定型的標誌。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也就是說,季節也是一個從少到多、從簡至繁的概念,聖人云:大道至簡至易。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發展的,越來越繁蕪複雜,這也是天象變化使然。
根據《史記﹒天官書》記載,秦漢時代人們是用觀測日晷和星象等方法來確定節氣的。但有時候實際氣候的變化和天文的變化並不完全一致,這時會用其它辦法來校正,以便盡可能準確地把握氣候的實際變化。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根據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來核定二十四節氣。正北的子辰與正南的午辰相連(經),正東的卯辰和正西的酉辰相連(緯),形成兩條相互垂直的線(二繩)。鬥柄“中繩”分別為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二繩”把天穹分為四個區(即四鉤):醜寅、辰巳、未辛、戌亥。每一鉤的中心處叫“維”。東北為報德之維,西南為背陰之維,東南為常陽之維。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淮南子﹒天文訓》還根據陰陽二氣的消長,對二十四節氣的氣候意義作了描述性解釋。因為這些解釋是建立在精密的天文定位的基礎上的,說明瞭中國古代人民對二十四節氣的認識相當發達。

在過去的小法小道修煉,也和常人一樣十分重視季節的交替,因為他們講究採天陽之氣地陰之氣,節氣代表了“天地之氣”,這與個人修煉緊密相關。因此重視四季變化、重視時辰更迭。他們有自己自創的曆法。據說,這種曆法以立春為歲首,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個月,九十日。每月兩個節氣,十二個月共二十四節氣。《玄都開闢律》雲:“二十四氣為天使。一氣十五日,一歲十二月,月二氣,終歲為二十四氣,皆是自然之氣也。”唐代的道士把這種曆法進一步改編成“二十八宿旁通歷”。宋代沈括正是在這種曆法的啟發下提出了獨具創意的新曆法──十二氣歷。

漢代董仲舒認為“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春秋繁露﹒天符人數》)天地萬物都是為人而生、為人而成的。雖然天地主宰萬物主宰人世間的一切,但是卻一切都是為了人才有了這一切。節氣的變化亦然,是為了人能夠生存,方便人的生存。因此,節氣的變化跟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二十四節氣就是:春天有90天又18小時分為:立春、雨水、驚螫、春分、清明、穀雨。夏天有94天又1小時分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天有91天又20小時分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有88天又15小時分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加起來共有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如果按照太陽的來制定節氣,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與陰曆月份對應表

月份 正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節氣 立春、 驚蟄、 清明、 立夏、 芒種、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鬥建 報德之維、 甲、 乙、 常羊之維、 丙、 丁、 背陽之維、 庚、 辛、 通之維、 壬、 癸
音律 南呂、 林鐘、 仲呂、 夾鐘、 太呂、 太呂、 夾鐘、 仲呂、 林鐘、 南呂、 應鐘、 應鐘
中氣 雨水、 春分、 穀雨、 小滿、 夏至、 大暑、 處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鬥建 寅、 卯/中繩、 辰、 巳、 午/中繩、 未、 申、 酉/中繩、 戌、 亥 子/中繩、 醜
音律 夷則、 蕤賓、 姑洗、 太簇、 黃鐘、 太簇、 姑洗、 蕤賓、 夷則、 無射、 黃鐘、 無射

(鬥建、音律出自《淮南子》)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來劃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節轉折點,“四立”表示季節的開始。小署、大署、處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氣溫下降的過程與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時期的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季節和農作物的生長現象。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氣候,萬物生長的變化及民俗,也給後代子孫們適切的指示。有了各種節氣定律作為依循,只要“不違農時”,就會民豐物阜,民族續存,命脈自得延綿,可見各種的節令與農事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十二個月的農作物如: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節氣的口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中國諺語說行船走馬三分險,比喻旅遊交通總有意外存在,但在伊朗卻是十分險,據警方統計,伊朗平均每年有一萬五千人死於交通事故,八萬七千人受傷,換言之,平均每四十分鐘死亡一人,受傷六人。伊朗官方「德黑蘭時報」今天引述全國交通警察局長饒羅茲(Bahram Nowrouzi)的話說,今年三月二十一日(伊朗曆法為新年的開始)以來,伊朗全國已發生四萬六千多起交通事故,造成至少一萬人喪生,其中兩千三百人是當場死亡,其他是在醫院中重傷不治死亡。
  • 根據印度傳統的曆法,本週是嫁娶的大好日子,因此有許多新人趕在這個時候完婚,印度上下到處可以看到甜蜜熱鬧的場面。
  • 經過一年多的耆老訪查、整合,台東縣蘭嶼天主教研究發展協會整理出第一部達悟族傳統曆法,預計明年初出版;由於早期的歲時祭儀僅以口述方式傳承,傳統文化不斷流失,現在曆法即將付梓,島上的老人家都十分開心。
  • 為了挽救逐漸消失的飛魚文化,雅美人最近完成了第一本傳統日曆,雅美人傳統曆法是根據飛魚的時序訂定,希望能藉著傳統日曆,讓年輕人重拾飛魚文化。
  • 為讓年底婚嫁熱潮持續,台北市照相商業同業公會從今天起在台北世界貿易展覽館展出婚紗珠寶大展,除繼續為結婚季加溫之外,也試圖破除民間流傳的明年是孤鸞年不宜婚嫁的迷信,歡迎準新人們前往參觀。今年由於受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影響,使得不少新人的婚期因此延宕,導致自十月起包括喜宴、婚紗、喜餅等相關行業都忙得不可開交,大發利市,但是依農曆曆法明年是孤鸞年,不宜婚嫁,不少準新人們也搶著在今年年底前步向紅毯的另一端。台北市照相商業同業公會為接續炒熱年底結婚旺季,結合婚紗、珠寶等相關業者在世貿展覽館舉辦台北婚紗珠寶大展,除呈現明年最新婚紗風格、造型外,同時還替新人規劃婚紗攝影、蜜月行程等,這次有六十二家廠商參展,歡迎準新人們前往免費參觀。
  • 我們聰明的先民,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在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在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道理就在於此。
  • 中國的曆法,其實是中國傳統文明天人合一認識的一部分。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第25章)人稟生於天,托形於地,天陽地陰之氣運轉不息才有了世間萬物,人應該畏天地敬神靈。詩曰:“夙夜畏天之威”(《詩經﹒周頌﹒我將》)在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
  • 華夏民族是個喜花、愛花的民族。「華」者花也。華夏祖先除了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發展了二十四番花信風,即應花期而來的風。根據黃曆,從小寒到谷雨,共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每個節氣十五天,一個節氣又分三候侯,每五天為一侯,八氣共二十四侯,每侯應一種花,共有二十四種花。
  • 臘鼓催年,年關將近!就來說說傳統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先從「過小年」說起到除夕前,在這年關前,增添年味兒和人間的溫情。
  • 冬至到,一陽生,準備迎春!中華文化中為何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又何又稱「初歲」?天上冬至日有什麼特徵?人間冬至節有哪些表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