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兵聖」 ──孫武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孫武,字長卿,出生於約公元前535年,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被譽為「兵學鼻祖」,後人又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
  
孫武的先祖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因陳國內亂,逃到齊國,改姓田。齊景公時,孫武的祖父田書因伐莒國有功,賜姓孫,食采於樂安。由於孫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家學的熏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在戰爭舞台上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齊國的紛爭和內亂使孫武18歲時便離開齊國,到了吳國。
  
到吳國之初,孫武先在吳都(今江蘇蘇州)郊外避隱深居,等待時機,並潛心研究兵學,總結春秋時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著書立論,成就「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5年,吳王闔閭即位,在大臣伍子胥輔佐下,遍求人才,整軍經武,增強國力,慾破楚以圖霸。孫武經伍子胥的多次舉薦,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獻與吳王闔閭,吳王看後讚歎不已,道:「真通天徹地之才也。」 遂拜孫武為將軍。傳說吳王曾命孫武在吳宮演練宮女,「小試」兵法,孫武誅斬違犯軍令的吳王二寵姬以正軍規,反映其從嚴治軍的為將之道。
  
公元前512年,孫武隨吳王和伍子胥征討楚的屬國鐘吾(今江蘇宿遷東北)、舒(今安徽廬江縣西),連戰連勝。闔閭就想乘勝直搗楚國都城,孫武卻勸阻道:「楚軍現在還不能輕視,況且我們現在滅掉兩國之後已經很疲憊,應該收兵休整,待機再戰。」闔閭於是班師回國。
  
之後,伍子胥和孫武確定了擾楚疲楚尋機破楚的戰略,組建了三支精銳軍隊,輪流襲擾楚國邊境。這種車輪式的襲擊戰搞得楚國被動應付,軍隊疲憊不堪,國力也消耗嚴重,致使一些小屬國紛紛叛楚,吳國卻在襲擾中大有收穫。
  
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戰爭準備已經完成,吳王遂拜孫武為主將,率3萬精兵,溯淮水浩蕩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時,孫武突然捨舟登陸,以3500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通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今河南信陽南),直插楚國縱深。楚軍措手不及,被迫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倉猝應戰。楚軍大敗,吳軍乘勝追擊,先後用「半渡而擊」等戰法,11天行軍700里,五戰五捷,一舉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棄城倉惶南逃。柏舉之戰成了中國戰爭史上以三萬人勝二十萬人的快速取勝的光輝戰例。戰國時期軍事家尉繚子讚道:「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踐繼位,國內未完全穩定,闔閭覺得有機可乘,他不聽孫武勸阻,在準備不足時就匆忙出兵。結果大敗,闔閭也因傷重而喪命。
  
太子夫差繼任吳王后,孫武和伍子胥一起整軍備戰,在公元前494年終於擊敗越國。公元前484年,孫武再次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輔佐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中戰勝齊國,從而使吳國國威大振,在兩年後的黃池會盟中取代晉國成為霸主。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裡指出:「(吳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雖然幫助吳國建立了霸業,但夫差日漸驕橫,不聽忠言信讒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孫武見狀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輔佐吳王統一南北的大志已無法實現,為免遭殺身之禍,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兵法十三篇5000言,集中反映了孫武豐富而深邃的軍事思想體系。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孫武率先論述戰爭全局和戰略全局問題,最早揭示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先勝而後求戰」、「致人而不致於人」、「因敵而制勝」等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深刻總結出「以正合,以奇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我專而敵分」、「避實而擊虛」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不僅如此,《孫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則和策略,還對政治、經濟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孫子兵法》所提出的「全勝策」的思想,強調政治清明、君主賢明和內部團結的思想,發展統一戰線、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等方面豐富的思想,豐富了中國古代政治學理論,受到歷代政治家的重視。其戰略戰術思想,對於現實社會中商業競爭和其他方面的競爭,也具有指導意義。
  
《孫子兵法》不僅在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早在8世紀就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法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在兵敗滑鐵盧之後,偶然得見《孫子兵法》,無限感慨地說:「如果二十年前能見到《孫子兵法》,歷史將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向人透露:他的軍事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其實在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美國最著名的軍校──西點軍校,一直把《孫子兵法》定為必讀教科書;而許多日本企業家,也都把《孫子兵法》作為商戰指南。
  
《孫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戰略理論彪炳古今中外,被尊為「兵經」,為歷代兵家奉為圭臬,孫武則以「兵聖」之譽而名垂千古。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歐拉茲歐威克齊音樂學院今天說,今年稍早告別歌劇生涯的義大利男高音帕華洛帝,將在義大利北部的家鄉開課教授聲樂。現年六十九歲的帕華洛帝將與數名首席女高音,以及他的多年老友指揮馬吉耶拉合作,在義大利摩狄納的這所國立音樂學院教授一門需時兩年的課程,招收一班二十四名學生。
  • 從教授到外長,葉公超波瀾起伏的一生經歷了大時代血與火的考驗,他曾目睹新加坡的陷落,親嘗過希特勒轟炸倫敦的滋味,他幾乎見過當時世界上所有重要的政治家、領袖人物,他是艾森豪、麥克亞瑟、杜勒斯、甘迺迪的座上客,他的英語受到眼高於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賞識。他是佛洛斯特的學生,他和艾略特情兼師友。他是一個中國的讀書人,卻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
  • 臺灣導演侯孝賢,獲得「釜山國際電影展」今年度「亞洲電影人獎」,成為南韓媒體訪問的新聞人物,在南韓發表了對電影的感想。
  • 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日前與來北京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了記者,在美聯社記者問安南是否就中國的人權紀錄提出意見時,李肇星反問記者有沒有熟讀中國的憲法和聯合國的憲章,對其進行了連續指責,並稱,不熟悉聯合國憲章規定就采訪秘書長這樣重要的人物,不很妥當 。就此,本台記者含青邀請香港《開放》雜誌社編輯蔡詠梅女士和原在中國大陸從事新聞工作、現旅居美國的自由撰稿人曹長青進行了討論。
  •   台灣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的參選人登記活動已經結束,朝野兩大陣營和無黨籍的共有近四百名參選人完成了登記並且正式拉開了選戰序幕。專家認為,與兩岸關係密切相關的國土認同議題仍將是競選論戰中的焦點議題。 據台灣選舉管理部門公布的資料,這屆立委選舉中有176個區域和原住民立委席位,共有387人登記參加角逐,比三年前的上屆立委參選人數455人明顯減少。雖然人數比上屆少了六、七十個,但是一些政黨大老和明星級的人物則爭相參選,要借競選立委的機會重返政壇,使得他們參選區域的競爭更加激烈。 *政黨大老明星級人物爭相參選*
  • 讀《托洛斯基回憶錄》,做了些筆記。掩卷後有一種莫名的惆悵。冷靜了思考,自覺情緒的根由,是書裏涉及上世紀早期蘇俄風雲人物甚多,而今日讀他們,興趣卻索然,做筆記的勁頭只是提不起來。那些人創造了歷史,改變了世界,但不過八、九十年,歷史又改變了一切,時間之帚至少已經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大衆的視線裏掃去,人們的印象裏僅僅殘留了一個模糊的“十月革命”概念,——一個生動的、充滿了血與火的故事,演變爲了中學歷史試卷裏一個抽象的名詞解釋。
  • 工黨關參議院鍵人物約翰福克納(JohnFaulkner)表示將退出他原為參議院反對黨領導人的位置,並表示為工黨競選失利承擔一部分責任。
  • 蓋達組織三號人物扎卡維領導的「統一和聖戰組織」在網上發表聲明,承認巴格達「綠區」的襲擊是他們所為。
  • 銘傳大學老師林耀堂,認為當今社會價值觀已經日益扭曲混淆,因此到處尋找〔誠懇的臉〕來畫畫,結果他找到了柏楊等四十八位作家,並且實地替他們完成〔數位版畫〕之後在學校展出,希望以這種另類的文學教育方式,匡正學生和民眾重新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曾盛豪報導〕林耀堂老師從傳播媒體看到當今浮上檯面人物的嘴臉都不誠懇,而所發表的許多言論更是離經叛道悖離人性善念,嚴重扭曲社會價值觀日益混淆,讓他覺得這些臉都不是從小接受教育所應該追求的臉,因此他開始到處尋找〔誠懇的臉〕要把它來畫出來。有了這個念頭之後,林耀堂發現作家的文字帶有濃烈情感,字裡行間也誠懇地把理想表現出來,而且作家還會訂出目標努力去達成使命,讓他認知作家就是他要尋找〔誠懇的臉〕的對象。第一個被他取材畫的人物是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因為林耀堂認為鄭清文寫的小說以台灣五、六0年代社會百態為題材內容很感人,所以他就事先看了很多鄭清文的作品,才向鄭清文表示要畫他,結果鄭清文很爽快一口答應當模特兒讓林耀堂順利完成了素描,然後把素描透過電腦上色再列印出來,完成第一張〔誠懇的臉〕的〔數位版畫〕。接著林耀堂又繼續拜讀柏楊、林良、胡平清、鍾肇政、李喬,還有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等四十八位作家的作品,也陸續獲得他們的同意完成了畫像,而每一張畫像只限量發行三十張正在學校展出,其中有一張是送給模特兒當做〔酬勞〕更被這些作家欣然接受,齊心齊力支持林耀堂老師這項企圖讓社會價值觀振衰起蔽的心願。
  • 廖亦武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肉體意義,是當代中國獨一無二的。沒有一個作家像他那樣曾和一群碎屍犯、強姦犯關在一起。也沒有一個書生像他那樣在底層賣藝掙扎多年之後,依然擁有一個如此強悍的肉體。依然在每個夜晚下樓去長跑5公里。依然堅持為活在底層的、活在冤曲中的人物一個接一個的立傳,為一個時代寫下最重要的、且被遮蔽了的證詞。廖亦武的存在,向著孱弱的知識分子發出這樣一個拷問:你的思想的強度,是否能夠支撐你的肉體的強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