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之祖」——石鼓文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石鼓文世稱「石刻之祖」。因為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故稱「石鼓文」,每塊石頭高約三尺,直徑約兩尺,是由山中天然的大圓石略加彫琢而成,文字即刻在石鼓的周圍,每具石鼓上刻有四言韻詩一篇,共十篇。

石鼓文全文約七百餘字,現在只流傳下來二百餘字。起初,石鼓文埋沒在陝西鳳翔府附近的荒野中,地處歧山之南。到隋唐時期才被人發現,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韓愈曾作文記述這件事。元和十五年,鄭餘慶安放在鳳翔府的孔廟內。北宋建都河南,專門在汴京為石鼓文建造房屋以作收藏之用,到宋徽宗宣和元年,房屋建造完畢,即將石鼓文移置其中陳列,並特意用黃金塗在石鼓文的刻痕上,加以保護。

隨後,金人自北南下,汴京淪陷,將石鼓文遷移至當時的中都,即北京,並將石鼓文上的黃金掘起。到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太守郭守敬將石鼓文移至北京孔廟大成門左右。

關於石鼓文的來源,一種說法認為石鼓文是戰國時代秦國的遺物,內容介紹秦國國君遊獵的10首四言詩,亦稱「獵碣」。另一種說法又按《書斷》所說為「諷宣王畋獵之所作」,即周宣王時期太史籀所作。此石鼓文書法樸茂渾古,清康有為稱之:「如金鈿委地,芝草團雲,不煩整裁,自有奇采。」歷代以來稱頌不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 2004 年書法、作文與海報比賽,11月14 日上午在亞凱迪亞高中舉行頒獎典禮。本屆比賽共有 40 所學校﹑777人參賽,215人獲得獎勵,得獎機率在30%左右。本次比賽總召集人為王仁慈﹐書法比賽召集人賴澤灑﹑葉敏芬﹐作文比賽召集人趙淑燕﹐海報比賽召集人姚昌蘭。
  •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歐波,,湖州(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出身宋室官宦書香之家,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洋溢,書、畫、詩、文,甚至音樂、佛學、篆刻樣樣精通,可以說是各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全才,其對後世的影響以書、畫最為深遠。
  • 為紀念清末民初海上畫派的大師吳昌碩,誕辰一百六十週年,明天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吳昌碩書畫藝術回顧展」,展出吳昌碩五十幅畫作、書法二十八件,印屏四幅等名作。
  • 大陸湖南一名男子花了五年的時間,用竹子刻了一部孫子兵法,打算申請世界紀錄。四十四歲的(韓德鐘)因為熱愛竹刻,於是辭掉銀行工作,回家一頭栽進竹刻的世界。他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創作了一幅長53.8公尺的孫子兵法簡書竹刻,黑底綠字,全部共分13篇,6027個字。由於作品融合了書法和鐫刻,古色古香,中共文化部估價約為88萬元人民幣,折合台幣約340多萬。(韓德鐘)說,他還想申請金氏紀錄。
  •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
  • 台中市信義國小上午出現壯觀場面,兩百多位小朋友拉起一幅長達兩百公尺的書法,把學校操場圍成一圈,原來是熱愛書法的老師(陳耀南),配合學校藝術季,花了五個月時間,臨摹心經,金剛經等經文,密密麻麻寫了三萬八千多字,修鍊身心,也希望挑戰金氏世界紀錄。(寇世菁報導)
  •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歷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
  • 為推動書法藝術的理論研究與創作,中國藝術研究院近日在北京成立中國書法院。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出生在「二沉」的家鄉,自幼就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