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 處士盧岵山居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23日訊】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雲斜。
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作者簡介】

溫庭筠(公元約812 – 866) 原名歧,字飛卿,晚唐名詩人、大詞人。其詩、詞皆詞藻華麗,詞風濃豔,為宋詞中花間派的鼻祖。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詞存《花間集》、《金奩集》中。

【字句淺釋】

題解:本詩寫作者去山裡訪問一位處士,以純粹寫景的特殊手法來表現處士古樸的生活和孤高的人品。樵客:即樵夫,但帶尊重味,隱隱暗示並非俗人。蕎麥:瘠薄山地常種的一種農作物,春天開小白花。

【全詩串講】

西邊的溪水旁向一個砍柴者打聽,
遠遠地弄清了盧處士居處的情形。
蒼老的古樹根和石頭緊緊地纏連,
還有清澈到能見沙底的湍急山泉。
細雨中矗立著無數個幽暗的山峰,
一條小路傾斜著直通入煙雲之中。
傍晚時鳥兒都向著四面八方飛散,
才顯出潔白的蕎麥花兒開了滿山。

【言外之意】

此詩通過描寫盧岵居處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讀者對處士的生活、人品產生深刻的印象,以此表達作者的仰慕之情。反覆吟誦,充分利用形象思維把原詩句化為圖畫,讀者就能感覺到,作者這種特殊的表現手法還是成功的。

不同的地理環境可培養出不同體格和性格的人來,這是公認的常識。因此當人進入某種地理環境時,就可能正確地想像出那裡居住的人們的性格乃至人品來。

現代人容易產生心理的敗壞和污染,環境的敗壞和污染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新聞界的腐敗,因中央電視台趙安貪污案的暴露而廣為公眾注意,一名電視台的節目總監,公然在床底下鋪藏一千萬元現金,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北京「中央電視合」簡稱「央視」,被稱為「中國第一媒體」,趙安案之發生,其最大的背景乃是這個媒體霸王的超級壟斷性,它有數以億計的觀眾,有天文數字的廣告收入,是一個典型的官僚資木主義經營模式。
  • 秋天是詩人們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季節。許多詩人都會觸景傷情、悲秋滴淚。但作者卻在寒秋中找到一片明朗的春景,讓人體驗到溫暖的春情,使人意識到一片蕭條中仍有勃勃生機。
  • 佛門是空門,空門駐空心。作者才入門一遊,便凡塵如洗、俗念頓泯,心生喜悅,並與眾僧喜悅一同融入那悠揚遠播的鐘磬聲中,使得山寺、樹木、花草全都瀰漫在喜悅的音樂裡。作者一遊尚且如此,經年累月居住其間、每日打座修心的僧眾,其心境又當如何?
  • 「放生」就是把活的動物放回到自然界中它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去。「放魚」是「放生」中最普遍的一種。這首小詩就是作者在「放魚」時對魚說的一番話,是詠物詩中富於哲理、意味雋永的佳作。
  • 詩人貧病交加,但寧願以書寄情、以琴抒憤、以酒澆愁,也不放棄「真」而去「竊」取官位。自古以來,好詩人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的聲音,時刻關照著人民的疾苦、吟唱著歷史的興亡。
  • 今天,我的郡齋裡特別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澗底下,砍荊條當柴燒。背著柴回家,就煮白石當糧吃。
    我想拿一瓢酒,遠走到山中去。風涼雨冷的夜裡,給他些慰藉。
    然而,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我到哪裡,才能找到他的足跡?
  • 環境變得惡劣時,大雁失群孤飛;失群孤飛又引出對險惡環境的懼怕心理。群起而飛時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單影隻時也會覺得恐懼遲疑。失去了群體的溫暖,更感到孤獨前進的艱難;飽嘗了離群後的淒涼和危險,應該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機緣。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