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欣賞】張先:減字木蘭花‧贈伎

作者:任一仁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張先《減字木蘭花‧贈伎》

垂螺近額,
走上紅裀初趁拍。
只恐輕飛,
擬倩游絲惹住伊。
文鴛繡履,
去似楊花塵不起。
舞徹《伊州》,
頭上宮花顫未休。

【作者簡介】

張先 (公元990 – 1078年) 字子野,人稱「張三影」(因在三處善用「影」字)。其詞語言工巧,喜作慢詞,對詞的形式發展起到一定作用。有《張子野詞》。

【字句淺釋】

解題:本詞是宋詞中寫舞蹈場面最有名的名篇。

垂螺:下垂的螺形髮髻。走:疾趨,跑。紅裀:紅色地毯。趁拍:按著音樂的節拍。擬:想要。倩:請人(代)作。惹:牽引住。伊:她。文鴛繡履:繡著紋彩鴛鴦的鞋子。《伊州》:商調大曲,唐時來自西北邊地。宮花:婦女頭上插戴的珠花一類的飾物。

【全詞串講】

螺形髮髻,下垂到接近額角的地方。
踏著音樂的節拍,她急步跑上紅地毯鋪設的舞場。
舞姿輕快,怕她會飛旋著凌空而上。
直想讓人牽住她,把她拴連在空中無形的遊絲上。
腳上舞鞋,刺繡著美麗的紋彩鴛鴦。
一點灰塵都不起,她緩緩飄去像輕柔的楊花一樣。
舞曲奏完,從曲初直舞到曲末收場。
當她舞畢靜下來,頭上的宮花還顫巍巍不斷搖晃。

【言外之意】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寫舞姿的名篇不多。唐詩中以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最為著名,而宋詞中則以張先的這一篇《減字木蘭花》為壓卷之作。但杜甫的詩倚重虛寫的手法,主要通過觀眾的反應來表現舞姿的高妙;而此詞重在寫實,細緻地描寫舞蹈者的穿戴和動作,纖細而巧妙。從起舞、急舞、緩舞到舞罷,層次分明,姿態各別,使讀者身歷其境,好像在欣賞一場優美的舞蹈。全詞不過四十四字,卻塑造出了一個舞蹈者生動、優美的形象。

──轉自正見網(內容有刪節)#

責任編輯:王堇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詞描繪的漁翁,形象豐滿、洒然塵外,給人以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 這裡呼之欲出的是一個決心出塵而又困於情中難以脫身的情僧形象。雖然作者沒有繫情於渾渾世人,而是把「情節」轉移到了純潔的荷花身上,但畢竟情絲未斬。
  • 中國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會,社會的修煉風氣總體比較濃郁,一些文學大家都是修煉之人,他們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達常人的情感,而實際是表達自己修煉的體會,感悟或者是境界,這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必然。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 猶記得去年的一個春日,桃花開得灼灼,他邂逅了樹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視,心馳神搖。不知是桃花映紅了美人的面容,還是姣好的容顏照亮了繁盛的花樹?
  • 大概是讀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遠山的章句,面對山明水秀的景緻時,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畫的妙齡佳人。而且這位佳人,如書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彎似蹙非蹙,籠著絲絲輕霧;眼波似喜非喜,凝著款款深情。
  • 梅花長於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獨立世間。它不同於牡丹的富豔、荷花的清純、杏花的嬌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為文人氣節和情懷的寄託。
  • 登高遠眺,吟詩作賦,是文人士子的風習。小到一個思婦「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低訴情意綿邈的離愁別緒;大到一個才子登覽幽州台,高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盛世幽思。山河勝跡如歌如畫,才人的情感和懷抱寄寓其中,達到了情與景的交融和統一。
  • 迢迢長江水,奔流不息,是歷代文人墨客不斷詠嘆的壯觀景象,傳遞著豐富多樣的情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書寫情濃似水和依依惜別和的韻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寄託韶光易逝和壯志難酬的感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表達歷史興亡和宇宙永恆的哲思。
  • 他有著杜牧一樣的才華,也有杜牧一樣的深情,只是他來到的名城揚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風、廿四橋頭。
  •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八月,崖門海戰剛剛過去半年。宋末帝與八百宗室、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三百年宋朝用一個悲壯慘烈的方式走向終點,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創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