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 聽彈琴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22
【字號】    
   標籤: tags:

聽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作者簡介】

劉長卿(公元?- 約786) 字文房。其詩善於描繪自然景物,長於五言詩,人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

【字句淺釋】

解題:作者通過對聽琴的描述和議論,表達自己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的情懷,以及對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憂慮。泠泠:形容聲音清越。七弦:古琴有七根琴弦,這裡以“七弦”代指古琴。松風寒:風吹入松林,其聲帶著淒清的寒意;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因此便一語雙關,豐富了內涵。

【全詩串講】

清越的泠泠聲,緩緩流出古琴的七弦。
寂靜中我聽到,風入松林略帶著清寒。
琴曲古樸肅穆,雖然我自己確實喜歡。
可惜知音太少,當世之人多半不再彈。

【言外之意】

一個人無論在哪一方面層次過高,就容易產生知音難覓、孤芳自賞的寂寞。擺脫這種寂寞的一條路徑就是所有高層次的人凝聚為一個社會的階層。

這個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而且變化得越來越快。在這飛轉的歷史車輪的軌跡中,任何時代都有一大批懷舊念舊的人,對過去的時光十分珍惜。由於他們對時代的判斷是基於人心的善惡以及由此而來的人類精神境界的高下,而不是物質上的所謂進步和滿足,因此他們心中總懷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悲哀。但他們是人類社會中產生各種精神運動、宗教修煉或者“深刻的哲學理論”的沃土。任何時代也無法壓住他們的聲音,因為任何時代都總是有追求精神境界的人。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人貧病交加,但寧願以書寄情、以琴抒憤、以酒澆愁,也不放棄「真」而去「竊」取官位。自古以來,好詩人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的聲音,時刻關照著人民的疾苦、吟唱著歷史的興亡。
  • 今天,我的郡齋裡特別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澗底下,砍荊條當柴燒。背著柴回家,就煮白石當糧吃。
    我想拿一瓢酒,遠走到山中去。風涼雨冷的夜裡,給他些慰藉。
    然而,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我到哪裡,才能找到他的足跡?
  • 環境變得惡劣時,大雁失群孤飛;失群孤飛又引出對險惡環境的懼怕心理。群起而飛時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單影隻時也會覺得恐懼遲疑。失去了群體的溫暖,更感到孤獨前進的艱難;飽嘗了離群後的淒涼和危險,應該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機緣。
  • 本詩寫作者去山裡訪問一位處士,以純粹寫景的特殊手法來表現處士古樸的生活和孤高的人品。樵客:即樵夫,但帶尊重味,隱隱暗示並非俗人。蕎麥:瘠薄山地常種的一種農作物,春天開小白花。
  •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氣漸漸侵深山。
    我送你還山,對你的內心洞徹又了然。
    人生老大歸隱,為自己的理想和意願。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 山雨初霽,萬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濤低吟;石上流泉,時時淙淙如琴。竹中喧嘩,可見姑娘們天真無邪、無所顧忌;蓮動舟來,想象打魚人悠然自得、適意舒心。在這樣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
  • 山高地寒,生物節候稍晚於低地,本來是自然現象。但以平淡淺易的幾句小詩描寫出來,卻能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表現出作者立意之新穎、構思之靈巧,戲語中含雅趣,故能惹人喜愛。將春光擬人,寫得天真可愛、活靈活現,也顯出作者自己的一片童心。
  • 茫茫的海上,明月搖著影浴著波浪。
    你我隔天涯,此時都面對這個月亮。
    有情的人啊,怨恨這夜晚過於漫長。
    因為整夜裡,大家都在思念著對方。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