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16世紀到20世紀 老外看台灣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8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專題報導) 文建會繼「台灣觀點地圖系列」之後,再推出的「老外看台灣:國際觀點地圖」今日正式問世!這張地圖是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及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館藏,匯集十六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的三十二張古地圖,加上「台灣帆船」與「西拉雅平埔族」等圖像編印,不但記錄了外國人自大航海時代至今每個時期觀看台灣的不同觀點,也完整呈現歷史台灣的脈絡。

 文建會參事鍾佳濱表示,台灣有不少古地圖的收藏愛好者,不過古地圖收藏家擁有古地圖的是「物權」,非「著作權」,收藏家平時不輕易將古地圖展示與他人分享,因為若是被翻攝延伸作其他商業用途,藏家也莫可奈何。

博物館的藏品為全民文化公共財,為了讓民眾透過古地圖瞭解世界歷史中台灣的關鍵位置。此次,文建會整理了台史博籌備處與國台博的館藏,挑選出橫跨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至清國、日本等時期的三十二張台灣古地圖,編印成一張全開大小的海報式掛圖,自一五七○年由荷蘭人歐特立烏斯繪製的「東印度諸島圖局部」這張年代最早的地圖起,台灣四百年來位於東亞與世界的重要性,在海報中一覽無遺。

 古地圖收藏家魏德文指出,大航海時代位於東亞的台灣,是外國人眼中具有「中繼站」功能的貿易要塞。此點在文建會這張古地圖彙編中,在一五七○年起至一七六○年的地圖中皆可發現。

有趣的是台灣的舊名「大員」或是澎湖的舊名「漁翁島」等歷史名詞也都在古地圖中一一出現,如一六三六年荷蘭人凡‧布拉姆繪製的「福爾摩沙島及澎湖群島圖」中的澎湖名「PISCADORE」就是古名「漁翁」的意思。

 而台灣自古早以前的福爾摩沙、小琉球、大琉球、大員到台灣等一連串島嶼名字的變遷也都在古地圖中呈現,如一七六○年法國人貝林繪製的「福爾摩沙與中國沿海圖」圖中就有「TAI-OUAN」大員一字,記載著台灣過去因以大員(也就是現今的安平)為行政中心,地方小名成為全島名字的歷史。

 此外,最珍貴的一張是一七○四年「康熙台灣輿圖」,其以中式地圖記錄台灣地形風貌,為清佔領台灣後的第一張地圖,目前由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原件正送至日本修復中。還有一七三五年法國杜赫德繪製的「福建省與大員圖局部」首度標明了台灣的經緯度與地形也都收錄在此次的古地圖中。

 古地圖之外,也特別加收當年往返台灣與福建之間的「台灣帆船」,以及一八七一年英國人湯姆生繪製的台灣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也正將館藏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超過兩百張的台灣相關古地圖編印圖錄,以便於學術界未來研究之用。

這張「老外看台灣:國際觀點地圖」今天起至三月十二日開放民眾索取,文建會指出,大台北地區的民眾也可於每日上午十點至下午五點親自前往文建會消費合作社索取。

其他地區的朋友可透過「信件」方式索取,信中需註明索取人姓名、地址、郵遞區號與電話,並附十元郵票。信封外註明「索取古地圖」後逕寄至台北市北平東路三十之一號,文建會圖書室收。工作人員整理後將於三月十七日起統一寄送,數量有限,每人限索取一份。鍾佳濱指出,文建會也將與大地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雜誌合作,將這份地圖推廣到校園提供教師教學使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