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香妃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關於香妃的傳說,如此紛紜複雜,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樣呢?以現在一般公認的觀點,香妃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容妃,他是新疆伊斯蘭教上層和卓家族的後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佔發動叛亂,香妃的叔叔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香妃隨圖爾都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從香妃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乾隆較寵愛的一個妃子。
  
與傳說中香妃奉太后之命賜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實上,奉太后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由貴人晉升為嬪,三十三年下又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太后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容妃死於五十三年,他當然不會是太后賜死的。由於乾隆後期不設皇后,香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顧他的民族習慣,他在宮中長期穿著維吾爾族服裝,保持維族飲食習慣,宮中專設了維族廚役,以保證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賞賜,他得到的哈密瓜一類的西北貢品較一般妃嬪為多。乾隆三十年春,他以嬪的身份與皇后等一起隨同乾隆下江南,遊歷了蘇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賞賜均為清真食品技術與伊斯蘭教習俗的物品。除這次隨駕南巡外,容妃還多次隨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隨駕東巡,遊歷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隨駕赴盛京,曾到瀋陽故宮等處。拜謁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陵。從出巡記錄來看,容妃地位在不斷提高,所得賞賜不斷增加。頻繁的隨駕出巡本身,也說明她深得皇帝寵愛。
  
與傳說中香妃早死的情況相反,香妃實際活到50多歲,現在人們已經找到她四十歲千秋,五十歲千秋時宮中賞給她的大量物品的記錄,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於宮中,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出土的花白髮辮也說明她的年齡。
  
香妃及其家族,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人們尊重和傳頌。而美麗的香妃傳說也稱為民族團結歷史上動人的一頁。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田世昊╱台北報導〕連宋全國競選總部昨天再度對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的操守提出強烈質疑,親民黨立委劉文雄質疑陳哲男介入多起關說案,陳哲男昨天傍晚發表書面聲明強調,國親立委指控他介入青島啤酒等案均非事實,他保留法律追訴權。

      劉文雄說,民進黨執政後,陳哲男透過李應元介紹,在蘇惠珍委託下,關說銀行團共同聯貸給新瑞都公司,陳哲男也介入教育部主管的台灣科學教育館招標案,替一家「活躍動感」業者向教育部次長范巽綠關說,而在扁政府力阻中國資金來台下,陳哲男卻能讓中國青島啤酒來台銷售,希望陳哲男出面說清楚、講明白。

      劉文雄並將陳哲男比喻為清朝的和珅,使得總統府變成「黑金交易中心」,也懷疑陳哲男的「生財之道」。

      陳哲男昨天則在書面聲明指出,對於外界近來諸多不實指控,他基於與人為善,原不願多作回應隨之起舞,然由於事涉名譽,因此發表聲明以正視聽,也希望外界不要再以訛傳訛。

      陳哲男在書面聲明中並且澄清:國親立委在記者會中提及的「海洋帝國大廈」兩戶,並非他所有,乃由其子立委陳其邁夫婦、女兒於民國九十年十月共同出資購買;媳婦擔任主治醫師,女兒也於大學任教,三人均有固定薪資。

      該屋總價二千多萬,其中一千多萬係向銀行貸款,並非豪宅、亦非樓中樓,更非國親所指市值六千多萬,購屋過程一切合法透明。

  • 古時,人們經常通過一定的儀式活動慶祝豐收,祈求美好生活。長此以往,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就形成了。佛山繼1月30日南海樂安燈會以後,南海大瀝獅會、南海官窯生菜會、高明東西村和塘肚村的“行神”、禪城“行通濟”等民俗活動將相繼於元宵前及元宵當天舉行。

    “行通濟,沒閉翳(煩惱)”,意思就是到通濟橋走一走,全年都會沒憂愁。元宵節“行通濟”已經是流傳了400多年的民間傳統習俗,如今這一習俗已經成為佛山人過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通濟橋建成至今已經有400多年,“行通濟”的習俗則是從清朝初年形成的。

  • 山西有個祁縣,祁縣有個聞名全國的喬家大院。據說擁有多家商號的喬家歷經三代後,在清朝後期的資產達幾千萬兩白銀。可是,坐擁千萬資產的喬家在當地老百姓中的口碑卻甚好,原因是喬家三代人都為人寬厚,樂善好施。喬家的故事一直被當地的人們被傳誦著。

  • 中國遼寧省黑山縣勵家火車站,建於清朝末年歷經百年歷史。去年8月被強行扒除,20萬人因此受困。
  • 我愛與一群老教師坐在一起喝茶,他們的平均年齡比我大四十歲,其中還有我父親的啟蒙老師,講起父親兒時的趣話,常常讓我笑得喘不過氣來。

    與老人們坐在一起,幾乎就坐進了中國近代史,老人們講清朝講民國講維新講共和,除了六十年代他們幾乎甚麼都講,偶有人不小心講了,則引得有人怒目圓睜,有人悶頭啜茶,有人緊緊抓住茶瓶,半天不說一句話,這也是老人們最容易引起紛爭的時候,因為在六十年代的他們中,有人姓「保」,有人姓「造」,有是專政對象,有人是被專政對象。儘管時間已隔了很遠,他們心中的烙印卻是不可磨滅的。這些印記,不獨表現在喝茶聊天之中,不誇張地說,這些印記深深地籠罩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眼中也因此有些怪誕。

  • 都21世紀了,在中國政壇仍舊沿用歷代封建社會帝王的“祖制”也承襲如清朝慈禧“老佛爺”等的垂簾聽政。這不是一句笑話,而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 朱柏廬是明末崑山人。他父親在抵禦清軍時遇難,他扶著母親、帶著弟妹輾轉流離,極是辛苦。清朝統一天下後,他無心為官,在鄉里教授學生,潛心做學問,說“讀書志在聖賢”。
  • 看過我照片了嗎?留個小辮,一年不理髮,留成個馬尾辮,呵呵!

    別急呀,這個小辮也快絞掉了,到了民國,不絞也得絞,是留頭不留發!我也知道,這大清朝就快完蛋了,就跟我這小辮似的,像個兔子尾巴,長不了……

  • 西晉的華麗深宮內,住著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傾國的容貌,反而姿陋無寵,體弱多病。但她憑藉獨一無二的才德,位居眾妃嬪之首,深受宫人禮敬。當三千佳麗湮沒於歷史洪流,人們卻記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日本人為何對楊貴妃情有獨鍾?貴妃墓中葬的是誰?山口百惠原來姓楊,她真的是楊貴妃的後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