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李白《送友人入蜀》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0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李白《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此詩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是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在長安送朋友到四川時所寫的送別兼抒情詩。
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
蠶叢:蜀國的開國君王。
蠶叢路:代稱入蜀的道路。
山從人面起:人在棧道上走時,緊靠峭壁,山崖好像從人的臉側突兀而起。
雲傍馬頭生:雲氣依傍著馬頭而上升翻騰。
芳樹:開著香花的樹木。
秦棧: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
春流:春江水漲,江水奔流。或指流經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進退升沉,即人在世間的遭遇和命運。
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道家學者,思想家,亦以善於卜筮聞名,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卜為生。

【全詩串講】

聽說從這裡去蜀國的道路,崎嶇艱險自來就不易通行。
山崖從人的臉旁突兀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上升翻騰。
花樹籠罩從秦入川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進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詢問善卜的君平。

【言外之意】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送別友人時親切叮囑:蜀道難行。以平緩語調說出,似好友間娓娓而談。真摯而懇切。「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山崖從緊靠臉的地方向上直衝雲端;騎著馬好像在騰雲駕霧。「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棧道一邊懸空、一邊靠峭壁,道旁沒有樹木。山上的花樹向下籠罩著棧道。春江奔流,環繞都市,山水互相映襯,風光旖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貴的,因而臨別意味深長地告誡他:個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著去問像嚴君平那樣善於卜卦的人。用君平賣卜的典故,婉轉的啟悟朋友不要過分沉迷於利祿之中。言語間深情凝聚、循循善誘,語短而情長。

此詩風格俊逸而清新,前人推為「五律正宗」。對仗兩聯,精工嚴整、富於變化。「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昏時候,山寺裡悠然傳出報時的鐘聲。
    漁樑渡口,渡船邊喧嚷著搶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邊的沙岸,人們走向江畔的鄉村。
    我也乘坐著船兒,要回到我隱居的鹿門。
  • “唐詩”在中國曆史上光輝燦爛,對中國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極深的影響。唐詩的數量,非常巨大,人才之盛,作品之多,真令人嘆為觀止。唐代詩風盛行,幾乎已經形成全民運動,各行各業的人,不會做詩也會吟詩。
  • 兒童「笑問客從何處來」,本來天真自然而無深意,但這淡淡一句問話,卻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發出無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邁衰頹,而且反主為賓,似被故鄉所忘!個中悲哀盡在平淡一問之中。
  • 送別詩是送人“離別”的詩,一般總要說到“離愁別恨”一類的情緒。但此詩通篇沒有半點離愁別恨,甚至連“離別”也沒有提到。全詩寓情於景、純用景語抒情,因此形象鮮明,感染力極強。
  • 秋涼夜雨,詩人獨自在燈下枯坐,半生的宦海沉浮、冷暖榮辱浮上心頭,到如今只落得兩鬢斑白,人生無常,讓人感覺悲傷。
  • 此詩寫作者在王昌齡隱居過的地方留宿時的所見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傳為名篇的山水隱逸詩,到清代,則更受“神韻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 黃河,孕育了中華的文化,染黃了東方人的皮膚,被稱作神州文明的母親,被歷來的詩人們歌頌、吟詠。可現在,它已經在不止一個地方斷流了,似乎要逐漸變為歷史的碎片,就像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正在神州大地上被人肢解和扭曲一樣。而且今日中原也真像“春風不度”、百花摧殘的地方,連信仰“真善忍”都成了罪名,要對信仰“真善忍”的好人監禁、酷刑、污辱、殘殺,莫非中華文化真地要斷流了麼?不會的,這些為著堅持“真善忍”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他們就是真正的中華文明砍不斷的流!
  • 天地萬物皆有神,“萬物有靈”論在歷史上曾經是普遍接受的常識。古人心地坦誠,與大自然有更高程度的交流和溝通,能直接感受到天地萬物良性信息,並與之分享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這才是古人托物言志、寄意抒情一類詩詞的本質。當今許多人善惡不分,心多蔽障,與大自然和環境就沒有聯繫和交流了,甚至人與人之間也都難於互相理解。這種心的相互隔離是當今社會層出不窮的矛盾和社會問題的根源。
  • 你北面那山上的白雲一片片,我安適的隱居生活使我欣喜。登上山頭是想遙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隨著大雁向你飛去。
  • 杜甫留下的詩作中,為後人推崇、傳誦的有許多是感時傷亂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作者仁愛之心和真摯之情的名篇。仁愛與真情永遠是產生優秀詩歌的源泉,也是歷史用以造就聖賢和明哲的兩大元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