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不欺心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7日訊】 以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家境不太好的書生帶著一個小童進京趕考。途中見一個年輕人躺在道中。書生上前查看,才發現這個年輕人已經因突發病死去。書生打開他的隨身包裹,裡面只有一些書和十錠金子。小童見四下無人,就勸他不妨把金子帶走,然後溜之大吉。書生正色道:「人不可欺心。絕不能做這樣的事。」書生決定趕考後再尋找他的家人,於是拿出一錠金子,讓小童買來一口棺材,將書生及其錢物一起就近埋下。

奇怪的是,書生剛走到城中,一匹漂亮的白馬就緊緊相隨,怎麼趕也趕不走。書生十分納罕,覺得其中必有緣由,便騎上馬,任其奔馳。白馬跑到城外一個非常偏僻的大宅門口停住了。書生與這家主人交談後才真像大白。原來書生路遇的那個年輕人正是這家的公子,其父曾為當朝一品官員。那匹白馬是公子的坐騎。他們正為找不到公子而發愁呢。書生告知了埋骨之處及所剩銀兩。這家人按照書生所示,找到了埋棺的地方,果然錢物俱在。公子的父親感唸書生的恩德,又十分欣賞他的品行,便寫信向皇上推薦。書生後官至宰相。

好一個不欺心!或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人會沒有貪念,或者至少會被抑制;但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難能可貴。事實上,蒼天亦有眼啊!書生的善報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中後期,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政治形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經過不斷的兼並和鬥爭,許多小國消失了;而且重要的是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
  • 春秋時期,楚國雄據南方,楚莊王一鳴驚人,成為五霸之一。楚在春秋時代先後兼並了十二國。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
  • 燕國同韓國一樣,在戰國期間崛起的七國中屬於相對弱小的國家,它瀕臨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著,所以艱難的生存在強國之間,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然而燕國卻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只有它最後滅亡。
  • 當人們縱欲而不完全以此爲恥的時候,即便再享有高度的文明,譬如龐貝,又怎知不是處於危險的邊緣?上天不會允許一群有著人的外表卻幹著不是人的行爲的人的存在。人啊,上天已然發出了慈悲的聲音,龐貝古城的被毀就是讓人們從中汲取教訓啊。不要等到災難真正發生時再追悔莫及,那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 韓國基本上未曾出現過一位較有作爲的國君。不過,韓國卻曾出現過兩位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時爲相,實行政治改革,結果使韓國“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前後達十五年之久。這可以算是韓國歷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頁了。另一位傑出的人物是韓非,這位韓國公子曾向當權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議,但都未被採納。
  • 司馬遷認爲,趙國亡國的原因在於趙王遷平素行爲不正,聽信讒言,並誅殺了趙國良將李牧,重用郭開。信以爲然。
  • 春秋時期,秦國的穆公勵精圖治,成為五霸之一。而穆公之後的一段時間,頻繁更換君主,君臣關係也不協調,所以與他國征戰不多。從獻公開始後的秦王,如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都能廣招賢才,並且知人善任,從而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並最終滅了六國,統一了全國。
  • 齊國在春秋時就是個強國,春秋後期漸趨衰落,但根基並未動搖。公元前386年,齊國的大臣田和取代了姜姓國君,成為齊國的新主,從此齊國就由姜姓國變為田姓國。田氏代齊之後,很快又成為了戰國時代的強國。
  • 周夷 王時,周王室衰微,而楚國卻有發展,其首領熊渠借口為蠻夷,不用中國之號謚,便稱自己的兒子為王。進入春秋之後,各諸侯國的統治者依然稱“公”之時,熊通 不顧周王的反對,亦自稱武王,即楚武王。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時,認為這是種離經叛道的行為,故在《春秋左傳》中將楚王皆貶稱“子”。
  • 坐落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東南23公里的古城龐貝,19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美麗繁華的城市之一。流向那不勒斯灣的薩爾諾河繞龐貝而過,連接起古羅馬帝國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往來,令商賈之影與交易之音終日浮動於龐貝城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