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歷史真貌─統一卻短命的王朝 秦朝(二)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186
【字號】    
   標籤: tags:

關於秦朝滅亡的預言

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時:“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去胡。略取河南地。”(《史記﹒秦始皇本紀》。不過,秦始皇一直沒有明白,“胡”是指他的兒子胡亥,而非北面的胡人。這條讖語後來被收入《河圖》中。

秦二世殘暴滅秦

秦始皇時的刑罰已經非常嚴苛,秦二世即位後,更加變本加厲,更加殘暴,以“殺人眾者為忠臣”,各級官吏都是奉行這種刑法的劊子手。

秦始皇死後,二世命其所有的沒有子女的後宮妃嬪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畢,為避免洩露機關秘密,就將所有工匠封在裏邊。然後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二世元年(前209),二世只有二十一歲,趙高擔任郎中令,執掌朝廷大權。為顯示自己象秦始皇一樣威勢震服海內,二世出巡。他先後到達碣石山,會稽等地,在始皇所立的石碑上都刻上字,碑石旁都增刻上隨從的大臣的名字,以使先帝的功業盛德更加明顯。

在路上,秦二世暗中與趙高商謀如何讓大臣們服從,如何鏟除與自己爭權的各位皇子。趙高建議借出巡的機會,查辦郡縣守尉中的有罪者,把他們殺掉,這樣,在上可以使皇上的威嚴震天下,在下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滿意的人。現時不能師法文治而應取決於武力。二世表示贊同。於是製造罪名拘捕了近侍小臣中郎、外郎、散郎以及許多大臣,包括大將蒙恬,沒有一個得以免罪,六個皇子也被殺死在杜縣。

皇子將閭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內宮,等待議定他們的罪狀。秦二世派使者命令將閭說:“你們不盡臣道,當外死罪,官吏依法行刑來了。”將閭說:“宮廷的禮節,我從來不敢不聽從掌管司儀的賓讚;朝廷的位次,我從來不敢有失禮節;奉命對答,我從來不敢價話。怎麼能說不盡臣道呢?希望能知道罪名再死。”使者說:“我不能參與謀議,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仰天大聲呼喊,呼喊了幾次說:“天啊!我沒有罪!”兄弟三人都流著眼淚拔劍自殺了。皇族為之震驚恐慌。大臣們進諫的被認為是誹謗,大官們為保住祿位而屈從討好,百姓震驚恐懼。

四月,二世返回到咸陽,又開始修建阿房宮。他遵循始皇的策略,對外安撫四方的外族,並徵召了五萬身強力壯的兵丁守衛咸陽。因為要飼養供宮廷玩賞的狗馬禽獸,兵丁狗馬禽獸所需糧食很多,咸陽倉裏的糧食不夠用,就命令從下面各郡縣徵調運來糧食和飼料,讓轉運人員都自帶乾糧,咸陽四百裏之內不准吃這些糧食。此時,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不斷的徭役和嚴酷的刑罰,使百姓民不聊生,天下危機四伏。

七月,戌卒陳勝等在原生楚國之地造反,國號為“張楚”,取張大楚國之意。陳勝自立為楚王,住在陳縣,派遣將領們奪取土地。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山東各郡縣,年輕人因為受盡秦朝官吏之苦,都殺掉了他們的郡守、郡尉、縣令、縣丞,起來造反,以響應陳勝,並在各地相繼擁立侯王,取合起來向西進攻,旗號都是討伐秦朝,人數多得數也數不清。武臣自立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沛公在沛縣起義。項樑在會稽郡起兵。

掌管傳達通報的謁者出使山東回來,把山東造反的情況報告了二世。二世很生氣,就把謁者下交給主管官吏去處理。後邊的使者回來,皇上問他,他回答說:“那不過是一群盜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現在全部抓獲了,不值得擔心。”二世十分高興。

二年(前208)冬天,陳勝派遣的周章等將領率幾十萬軍隊向西到達戲水。二世大為吃驚,跟群臣商議怎麼辦。少府章邯說:“盜匪已經來了,人數多勢力強,現在征發附近各縣的軍隊是來不及了。酈山徒役很多,請赦免他們,授予他們兵器去迎擊起義軍。”於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領兵為將,打敗了周章的軍隊,周章敗逃,被殺死在曹陽。後又在城父殺死了陳勝,在定陶打敗了項樑,在臨濟殺死了魏咎。楚地起義軍的名將都被殺死,章邯就向北渡過黃河,到鉅鹿攻打趙王趙歇等人。

趙高勸說二世道:“先帝登位治理天下時間很久,所以群臣不敢做非分之事,不敢進言異端邪說。現在陛下正年輕,剛登皇位,怎麼能跟公卿在朝廷上議決大事呢?事情如果有錯誤,就讓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點。天子稱“朕”,朕既然有徵兆的意思,本來就是不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於是二世經常居住在深宮之內,只跟趙高一個人決定各種事情。從這以後公卿很少有機會朝見皇上,各地起義的人更多了。

關中軍隊被征發到東邊去攻打起義軍的一直沒有停止。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說:“關東各路盜賊紛紛而起,朝廷派兵前去誅討,殺死的人很多,然而還不能平息。盜賊多都是因為戌邊、運輸、勞作的事情太勞苦,賦稅太重。我們請求暫停阿房宮的修建,減少戌邊兵役和運輸徭役。”二世卻命人審訊追究三人的罪過。馮去疾、馮劫認為將相不能受侮辱而自殺了,李斯被囚受刑,後被處死。

二世三年(前207),章邯等率兵包圍了巨鹿,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楚兵前去援救巨鹿。因怕趙高陷害,章邯等人率兵投降了項羽。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計謀進行試驗,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此後,大臣們更加畏懼趙高。

趙高以前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什麼氣侯。”後來項羽在鉅鹿城下俘虜了王離等人並繼續前進,章邯等人的軍隊多次敗退,上書請求增援,燕國、趙國、齊國、楚國、韓國、魏國都自立為王,從函谷關往東,大抵全部背叛了秦朝官吏而響應諸侯,諸侯都率兵西進。沛公率領幾萬人屠滅了武關,並派人來跟趙高秘密接觸。趙高害怕二世發怒,誅殺加害自身,就謊稱有病不去朝見皇上。

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了他車駕的驂馬,他殺了那只白虎,但心中不樂,覺得奇怪,就去問解夢的人。解夢人卜得卦辭說:“涇水水神在作怪。”二世就在望夷宮齋戒,想要祭祀涇水水神,把四匹白馬沉入涇水。二世派人以起義者日益逼近的事譴責趙高。趙高恐懼不安,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量說:“皇上不聽勸諫,如今事態危急,想要把罪禍推給咱們家族。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嬰。

子嬰仁愛謙下,百姓都擁護他的話。”就讓郎中令作內應,謊稱有大盜,命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兵追捕,又劫持了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當人質。趙高派閻樂帶領官兵一千多人在望夷宮殿門前,捆綁上衛令僕射,喝問道:“盜賊從這裏進去了,為什麼不阻止?” 衛令說:“皇宮周圍警衛哨所都有衛兵防守,十分嚴密,盜賊怎麼敢進入宮中?”閻樂就斬了衛令,帶領官兵徑直衝進去,一邊走一邊射箭,郎官宦官大為吃驚,有的逃跑,有的格鬥,格鬥的就被殺死,被殺死的有幾十人。

郎中令和閻樂一同衝進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帳。二世很生氣,召喚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慌亂了不敢動手。旁邊有一個宦官服侍著二世不敢離開。二世進入內宮,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早告訴我,竟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宦官說:”為臣不敢說,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說,我們這班人早就都被您殺了,怎能活到今天?”閻樂走上前去歷數二世的罪狀說:“你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麼辦你自己考慮吧!”

二世說:“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做個王。”閻樂不答應。又說:“我希望做個萬戶侯。”還是不答應。二世又說:“我願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一樣。”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你即使說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你回報。”於是指揮士兵上前。二世自殺。

閻樂回去稟報趙高,趙高就召來了所有的大臣和公子,把殺死二世的情況告訴了他們。於是立二世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按照平民的葬儀把二世埋葬在杜南宜春苑中。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去拜祖先,接受國王印璽。

齋戒五天後,子嬰跟他的兩個兒子商議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了二世,害怕大臣們殺他,就假裝按照道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約定,滅掉秦宗室後他在關中稱王。現在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趁著我在廟裏把我殺掉。我推說生病不能前往,丞相一定會親自來,他來了就殺掉他。”趙高派人去請子嬰,前後去了好幾趟,子嬰卻不走,趙高果然親自去請。說:“國家大事,王為什麼不去呢?”子嬰於是在齋宮殺了趙高,殺死趙高家三族,在咸陽示眾。

子嬰做秦王四十六天,楚將沛公打敗秦軍進入武關,接著就到了霸上,派人去招降子嬰。子嬰用絲帶系上脖子,駕著白車白馬,捧著天子的印璽符節,在軹道亭旁投降。沛公於是進入咸陽,封了宮室府庫,回師駐紮在霸上。過了一個多月,各路諸侯的軍隊也到了,項羽是各路諸侯的盟主,殺了子嬰和秦宗室所有的人。隨後屠戮咸陽,焚燒宮室,俘虜宮女,沒收秦宮的珍寶財物,跟各路諸侯一起分了。滅掉秦王朝之後,把原來秦國的地盤劃成三份各自為王,就是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項羽為西楚霸王,主持分割天下,賜封諸侯王,秦朝終於滅亡了。此後五年,天下統一於漢。

賈誼論秦亡的原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了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論述的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施行仁義,可為後人之警戒。

“秦國憑著雍州那塊小小的地盤,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的權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級相同的六國諸侯都朝拜臣服,經歷了一百多年。然而後來秦統一了天下,以天下為家,以肴山和函谷關為宮殿,誰想到一個普通人帶頭髮難,就使得秦之宗廟被毀,國家滅亡,皇子皇孫死在他人手中,讓天下人恥笑,這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義,奪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勢就不同啊!”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後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實行兼並,要重視詭詐和實力;安定國家,要重視順時權變:這就是說奪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樣的方法。

秦經歷了戰國到統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秦王孤身無輔卻擁有天下,所以他的滅亡很快就來到了。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順著商、周的道路,來制定實行自己的政策,那麼後代即使出現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禍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國家,名號卓著,功業長久。

當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沒有人不伸長脖子盼著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凍的人穿上粗布短襖就覺得很好,挨餓的人吃上糟糠也覺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執正的憑借。這就是說勞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貞賢能的人,君臣一心,為天下的苦難而憂心,喪服期間就改正先帝的過失,割地分民,封賞功臣的後代,封國立君,對天下的賢士以禮相待,把牢獄裏的犯人放出來,免去刑戮,廢除沒收犯罪者妻子兒女為官家奴婢之類的雜亂刑罰,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

打開倉庫,散發錢財,以賑濟孤獨窮困的士人;減輕賦稅,減少勞役,幫助百姓解除急困;簡化法律,減少刑罰,給犯罪人以把握以後的機會,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變節操,修養品行,各自謹慎對待自身;滿足萬民的願望,以威信仁德對待天下人,天下人就歸附了。如果天下到處都歡歡喜喜安居樂業,唯恐發生變亂,那麼即使有奸詐不軌的人,而民眾沒有背叛主上之心,圖謀不軌的臣子也就無法掩飾他的奸詐,暴亂的陰謀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卻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國家的事務太多,官吏們都治理不過來;百姓窮困已極,而君主卻不加收容救濟。於是奸險欺詐之事紛起,上下互相欺騙,蒙受罪罰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後相望,連綿不斷,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難。從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處窮苦之境,到處都不得安靜,所以容易動亂。

因此陳涉不憑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不借公侯那樣的尊貴,在大澤鄉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於人民正處於危難之中。所以古代聖王能洞察開端與結局的變化,知道生存與滅亡的關鍵,因此統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力於使他們安定罷了。這樣,天下即使出現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沒有人響應,得不到幫助力量了。所謂“處於安定狀態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義,處於危難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壞事”,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尊貴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擁有天下,而自身卻不能免於被殺戮,就是由於挽救傾覆局勢的方法錯了。這就是二世的錯誤。”

秦朝的文化科技

秦朝雖然存在時間相當短暫,但還是給後世留下了值得書寫的文化科技。除了前文所述及的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外,秦朝在交通、通訊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服飾

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國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秦朝的服飾仍然是連體式,寬袖、大袍,服飾制度嚴禁。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那時的男子一般梳髻,穿三重衣,腰系革帶,帶端系有帶鉤,腿裹行籐。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於他減去禮學,對於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女子通常腦後垂髻,穿曳地長袍,領袖各疊為三層,名”三重衣”。

根據始皇陵的考古研究,秦國軍隊沒有統一的服裝顏色,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備的。秦俑的上衣、下衣、護腿、圍領、袖口均顯示出不同的色彩。根據考古統計可以想見當時秦人的服裝顏色以綠、紅、紫、藍為主,尤其偏愛綠色。

而且對色彩的搭配也極為講究:綠色的上衣,一般配有粉紫或朱紅色邊沿,下衣為天藍或紫色,甚至是紅色。而紅色的上衣,一般領口、袖口均為綠、紫、天藍等色,下身著綠色的褲子。這樣紅、綠、藍、紫,對比強烈,色調明快。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喜悅、活潑。這種五顏六色的服裝色彩是當時民間的流行色,與當時的時尚色“黑”是有區別的。黑色為當時最尊貴的顏色或說為皇家專用的顏色,有重大的祭奠活動皇帝要穿黑色的服裝。

*交通

全國陸上交通網的形成,始於秦朝。早在秦國出兵掃滅六國的同時,秦王就在著手平毀各地私築的高牆壁壘,拆除妨礙交通運輸的關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現了“車同軌”。全國車輛使用同一寬度的軌距,就意味著車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統一標準,更換迅速方便。

根據“車同軌”的要求,秦朝在把過去錯雜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的基礎上,又耗費了難以數計的人力和物力,修築了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這項費時10年的工程,規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師咸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將全國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聯通起來。

秦朝馳道有統一的質量標準:路面幅寬為50步,約合70米;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面,以利排水,並要用鐵錘把路面夯實;每隔三丈種一株青松,以為行道樹;除路中央三丈為皇帝專用外,兩邊還開闢了人行旁道;每隔10裏建一亭,作為區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郵傳交接處。這樣的大道遍布全國。另有一條專為抵禦北方匈奴的“直道”,從咸陽北的雲陽開始,途經黃河,直抵今包頭市的秦九原郡。這是由名將蒙恬指揮修築的,全長1800余裏。此外,在南方還修了到兩廣和西南的“新道”。這樣,就在全國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

*通信網絡

雖然秦王朝僅僅存在15年,但以驚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國範圍的交通和通信網絡。隨著道路的拓展,通信也更為快捷。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郵驛通信的稱呼都不一樣,而秦朝則統一了郵驛稱呼。秦朝把“遽”、“□”、“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統一稱呼為“郵”。從此,“郵”便成為通信系統的專有名詞。在秦朝,“郵”負責長途公文書信的傳遞任務,近距離的另用“步傳”,即派人步行送遞。在郵傳方式上,秦時大都採用接力傳送文書的辦法,沿政府規定固定的路線,由負責郵遞的人員一站一站接力傳達下去。

郵路沿途,都有固定的信使進食和住宿處所。這些休憩處或稱為“郵”,或稱為“亭”。有學者認為,這些稱呼,是按不同的郵遞方式來決定的,比如說,步遞停留之處稱為 “亭”,馬遞站稱為“驛”。其實,在秦朝時還不像後來那麼嚴格。如為秦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白起,最後被迫自殺的地點,有的書上稱為“杜郵”,但有些書又稱為“杜郵亭”。

這就說明郵、亭實際可以並用。在始皇陵西側,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一片瓦,上有瓦文“平陽驛”,說明“驛”在秦時也是郵路上居停點的習慣用法。秦朝還有“傳捨”的稱呼。如秦末漢初劉邦和說客酈食其見面,便是在一處叫“高陽傳捨”的地方(《史記﹒酈生列傳》)。楚漢戰爭中,高祖劉邦去奪割據勢力張耳、韓信的大權,也曾住在修武的一處“傳捨”裏(《史記﹒淮陰侯列傳》)。

關於“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秦朝的亭是一種負責地方治安的組織。有學者卻認為亭負擔的更多任務是依次遞送公文和郵件。秦制30裏一傳,10裏一亭,亭設有住宿的館捨。按秦法,亭應及時負責信使的傳馬給養、行人口糧、醬萊和韭、蔥等,甚至供應糧食的升鬥、醬和萊的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近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裏,對此有明確的記載。這些記載,給後人留下了 2000多年前我國郵驛狀況的生動情景。

為了保證公文和書信的及時、迅速而準確的到達,秦王朝規定了一系列嚴厲的法律。秦朝的《行書律》規定,文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急行文書,另一類為普通文書。急行文書包括皇帝詔書,必須立即傳達,不能有片刻稽留。普通文書也規定當日送出,不許積壓。律文中說:“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不敢留。留者以律論之。”意為:詔書和註明為急文書者,要立刻送出;不急的文書,也要當日事當日畢,不許耽擱。有耽誤的以法律處置。

秦朝繼續使用前朝的符節制度。1973年在陝西西安郊區發現了一枚秦朝的銅製“杜虎符”,符上明白寫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為當時的一個縣)。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意思是此符君王與杜地將領各執一半,如用兵50人以上,必需合符才可行動。

這說明秦代的中央集權具有絕對的權威。此符上還刻有另外10個字:“燔燧之事,雖毋令符,行也。”這是指當時仍舊使用著烽火情報制度,不用符也可點燃。秦朝時把烽火通信用於長城,在沿長城內外,都設有烽火台,順著烽火台的走向,可以迅速傳遞事先約定好的信息,把邊防情報及時傳到京城咸陽。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一生雖然做了許多了不起的事情,建立了統一的國家,但是由於他個人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後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因此遭到天下人的痛恨,自己也沒有得到善終,生前所期望的萬世秦朝也終是曇花一現。可見,不行仁德治理天下者,最終還是要被上天拋棄的。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