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韻舞春風:黃庭堅「清平樂」

龍之台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黃庭堅自號山谷,他出自蘇東坡門下,為詩與東坡齊名,當時人稱他們為「蘇黃」。他是「江西詩派」的宗主,影響極大。而黃庭堅的詞,在歷代則褒貶不一,因人而異,看法落差很大。因為他留存到現在的近兩百首詞中,品類很雜,高下懸殊。而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首「清平樂」,傳誦至今,卻一直都獲得好評。這首詞是這樣的:

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這首清麗的詞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春天到底去了什麼地方呢?在來去匆匆,無聲無息中,真的沒有人能找到他的去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如果有人知道春的去處,我真想把他請回來相聚啊!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但是春天飄飄渺渺,無跡可尋,誰又能知道他在那裡呢?除非,去問問那在暮春時節,高聲鳴唱的黃鶯兒吧!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可是黃鶯兒千唱百囀的聲音,還是無人能懂,只見它隨著風飛過了薔薇花叢去了。薔薇已開,說明夏天已經來臨了,春天,確實是回不來了。

這首詞開頭就問道:「春歸何處」,問題起得突然,但其實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山谷為什麼要問這樣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呢?就像宋朝歐陽修所說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一樣。

整首詞曲曲折折,一層一層的渲染。前面兩句,描寫著雖然光景美好,但卻已經是春意闌珊了。這裡的「寂寞」,是寂靜無聲的意思。說明春天的腳步無聲無息,沒有留下任何的蹤跡。雖然也嘗試著到處去問,去求、去挽留,但是「春無蹤跡誰知?」,也許,黃鶯兒知道吧?因為,黃鶯兒是和春天一起出現的。但即使黃鶯兒熱心的千唱百囀,人們還是在迷中不得知曉,所以黃鶯兒也就不再絮絮叨叨,快速地飛過盛開的薔薇花去了!

黃鶯兒一去,暮春也隨之遠離了。而春光為何不願留步呢?也許是因為,牠也找不到知音啊!所以,只能共黃鶯兒遠去了。

從傷春到惜春,境界隨之不同,或許,要留住美好的春光,不在於探尋她的去處,而在珍惜春的每一個腳步啊!這首詞風格清麗,詞意雋永,以尋常事物,來表達難以言喻的深意。薛礪若在「宋詞通論」中,評這首詞為「山谷詞中最上上作」。

黃山谷的詩書畫號稱「三絕」,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進士後,就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那時他才二十六歲。有一天午睡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衙府大門,來到了一戶人家前。門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張供桌前,桌上擺著一碗芹菜麵。而婆婆手上拿著香,一邊呼喊著:「某某人!回來吃麵了。」山谷不自覺的端起麵來就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中去了。等到午睡醒來後,夢中之事,歷歷在目,而口中還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讓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第二天午睡時,夢中他又來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驚醒,飛快地爬起來穿好衣服,循著昨天日夢中所記憶的路走去,最後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敲門後一看,出來應門的正是昨天夢中所見的婆婆。

山谷便問她昨日吃麵之事。婆婆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年在她忌日這天,我都會供一碗芹菜麵,喊她回來吃。」山谷問她女兒去世多久了,婆婆說:「已經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歲,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詫異之餘,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婆婆說,她女兒在世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順,後來在她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前還告訴她,一定會回來看她的。婆婆並指著屋中一個大木櫃說,她女兒生平所看的書,全都鎖在裡面,只是不知道鑰匙放到哪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以前放鑰匙的地方,並且找出鑰匙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他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今生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中,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親啊!於是將婆婆接回衙府中,奉養餘年,後來他自己也走上了吃素習禪的路。

清代的文學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後,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意思是說,一個大文學家的產生,不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啊!而傳誦千古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經過累生累世的反覆醞釀而成就的!

前世今生,牽牽絆絆,看似玄奇,未必子虛。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也許其中就包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緣呢!@

(新唐人電視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五言詩的代表作。東漢以前流行的是四言詩,《詩經》絕大部份就是四言詩。評論詩文的《詩品》,把「古詩十九首」列為詩中上品,並讚美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以下是「行行重行行」的內容:
  • 「曲江」,在唐朝時長安城東南角一帶,在漢時叫做宜春苑,隋朝時改名叫芙蓉園。直到唐玄宗開元年間,疏竣了此地的湖泊後,就改名為「曲江」。
  • 中國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會,社會的修煉風氣總體比較濃郁,一些文學大家都是修煉之人,他們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達常人的情感,而實際是表達自己修煉的體會,感悟或者是境界,這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必然。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 猶記得去年的一個春日,桃花開得灼灼,他邂逅了樹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視,心馳神搖。不知是桃花映紅了美人的面容,還是姣好的容顏照亮了繁盛的花樹?
  • 大概是讀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遠山的章句,面對山明水秀的景緻時,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畫的妙齡佳人。而且這位佳人,如書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彎似蹙非蹙,籠著絲絲輕霧;眼波似喜非喜,凝著款款深情。
  • 梅花長於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獨立世間。它不同於牡丹的富豔、荷花的清純、杏花的嬌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為文人氣節和情懷的寄託。
  • 登高遠眺,吟詩作賦,是文人士子的風習。小到一個思婦「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低訴情意綿邈的離愁別緒;大到一個才子登覽幽州台,高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盛世幽思。山河勝跡如歌如畫,才人的情感和懷抱寄寓其中,達到了情與景的交融和統一。
  • 迢迢長江水,奔流不息,是歷代文人墨客不斷詠嘆的壯觀景象,傳遞著豐富多樣的情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書寫情濃似水和依依惜別和的韻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寄託韶光易逝和壯志難酬的感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表達歷史興亡和宇宙永恆的哲思。
  • 他有著杜牧一樣的才華,也有杜牧一樣的深情,只是他來到的名城揚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風、廿四橋頭。
  •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八月,崖門海戰剛剛過去半年。宋末帝與八百宗室、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三百年宋朝用一個悲壯慘烈的方式走向終點,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創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