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萃文閣」印刻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萃文閣坐落在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的東口,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一家以研究和經營書法、字畫、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寶為主的專營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
  
萃文閣經營的印章材料,種類繁多,美不勝收。其中有世間名貴珍品:田黃石、雞血石及各種壽山石、青田石。有彤紅的瑪瑙、碧綠的孔雀石、光澤多變的虎眼石和晶瑩透明的水晶石,還有精工細緻的八寶印泥和名坑石硯、筆墨等文房四寶。
  
萃文閣的書法篆刻創始人魏長青先生,是一位在書法篆刻、金石鑑賞等方面都頗有成就的藝術家。中華民國初年,魏長青在廊坊頭條首善第一樓的文寶齋學徒(後遷至東琉璃廠),他寫得一手好顏體字,臨摹《麻姑仙壇記》碑,幾可亂真。他的篆書、隸書也俱佳,並曾在四寸見方的黑盒上寫下一千二百餘字的蘭亭十三跋。後來,魏長青在勸業場開設本文閣,以經營圖章篆刻為主。因競爭激烈,難以立足,不久遷至琉璃廠東街,並改名萃文閣。西鄰永寶齋,東毗文寶齋,在夾縫中生存。
  
「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兩齋相繼倒閉,萃文閣也因刻圖章的石料來源被斷,勉強維持。為了生存,魏長青帶領幾個徒弟,蒐集收買舊圖章,磨去字重刻,以大改小,艱辛度日,並研究出石料拋光上亮和製作「八寶印泥」的技術。其中,魏長青採用上等原料,攙入珍珠、瑪瑙的粉末製成的「八寶印泥」,極為名貴,其特點為:蓋上不溢油,色澤鮮艷,鮮紅髮亮。
  
萃文閣精湛的書法篆刻,集名家之特長,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具古樸渾厚之氣勢,為此受到眾多國內外愛好者的好評。這裡治印人材輩出,已故的魏長青、陳漱石先生,為開創萃文閣的治印藝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京「一得閣」墨汁,距今已有近140年的生產歷史。
  • 吳裕泰茶莊,原名吳裕泰茶棧,始建於清朝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最初為吳氏家族茶莊進儲茶葉而建。當時吳氏家資殷富,在北京已開設多家茶莊,有朝外大街的吳德利茶莊,廣安門內大街的協利茶莊,西單北大街的吳新昌茶莊,崇文門大街的吳鼎裕茶莊,崇文門內的信大茶莊,通縣城內的乾泰聚、福盛茶莊等。這些吳氏茶莊買賣興隆,在京城內的茶行中已具有一定規模。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茶葉的需求量大增,為集中進儲茶葉,吳裕泰茶棧便應運而生。茶棧開業之際,創建人吳錫卿花了五塊銀元請來一位飽學鴻儒老秀才祝椿年題寫了第一塊匾牌「吳裕泰茶棧」。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 端午「五紅」、「十二紅」的養生飲食,都是觀察時令,巧用時鮮,以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同時五行養生的原理也在其中體現。不管時代怎麼推進,注重天人合一,順應節令過生活,上天自然賜給人最鮮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亞地區,收受嫁妝是一項古老的習俗,即結婚時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贈送金銀首飾或其它值錢的東西。儘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這種做法,但該傳統在民間仍然盛行。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隨著近幾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機會的不斷提升,印度陪嫁之風卻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顧真正的民族風情,那麼欣賞一隻傳統民族舞,聽一首美妙的神韻交響樂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陣陣鑼鼓、聲聲嗩吶、鮮豔的手帕,那東西方樂器的完美和聲,呈現熱鬧歡騰、 幽默歡快的民族風情, 一定會趕走你的鄉愁,讓你陶醉在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