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陶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陶(tao2)姓有三種來源:
  
1、 以封地為姓。相傳,堯稱帝以前,先封在唐,後又改封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陶丘)故稱陶唐氏。他的子孫有一支就稱陶氏。
  
2、 以職業技藝命姓,是唐堯的後裔。堯擔任部落首領以前,曾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地方居住,以市面上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堯的後裔,有的以祖上職業命姓,遂形成陶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為職業者。陶冶即指陶工與鑄工,原為掌握此項專業技術,役使奴隸的低級貴族。春秋之後,從事制陶業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的。(參見《元和姓篡》)
  
3、 以職官為姓,是唐虞的後代。據傳舜把部落首領禪位給禹後,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把禹的後裔封於虞,故舜之後為虞姓。西周初年有人名虞閼,是舜的裔孫,其父名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虞閼繼承父職,仍為陶正,其子孫遂命姓為陶氏。(參見《元和姓篡》)
  
姓氏名人
  
陶侃:東晉大臣。在廣州時,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曾任荊、交等八州軍事,為政縝密,常勉人惜寸陰。
  
陶潛:東晉廬江潯陽人,字淵明。一說名淵明,字元亮。陶侃曾孫。起家州祭酒,不堪吏職,辭歸。復為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郡遣督郵至,潛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安帝義熙二年,即去官隱居,賦《歸去來兮》以明志。義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入南朝宋,不肯復仕。所著文章,皆題年月。義熙以前,書晉代年號,南朝宋以後,唯雲甲子。躬耕自資,嗜酒,善為詩文。私謚靖節。今存《陶淵明集》輯本。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真人,秣陵(今南京)人,南朝齊梁醫學家。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入梁,隱居。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諮詢,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諡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註》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復亨:字仁叔,新昌人,宋末元初詩人。宋鹹淳中試補國學,元初充興國軍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詠》。
  
陶窳:字若予,號甄夫,湘潭人,晚居金陵,清代書畫家。工詩文,精書法及篆刻,尤長畫花卉,淮陽頗重之。
  
陶澍:字子霖,號雲汀,清代嘉慶進士,道光時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兼管鹽政。他督辦海運,整理淮北鹽務,籌劃安徽荒政,疏濬吳淞江、瀏河以宣洩太湖諸水。@(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根據《元和姓篡》的記載,中國的曹(cao2)姓,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綜合各種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 姓氏由來
      
    金(jin1)姓有四種來源:
      
    1、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稱金氏。
  • 姓氏由來
      
    嚴(yan2)姓源於莊姓。戰國時期,楚國一位君王叫侶,死後謚號「莊王」。他的子孫便以莊為姓,相傳到東漢時,漢明帝叫劉莊,他不讓別人姓名與他相同,令姓莊的人改為姓嚴。到魏晉時期,姓嚴的人中,有一部份又恢復了原來的莊姓。這樣,就出現了莊、嚴姓並存於世的情況。(見《通志.氏族略》)
  • 姓氏由來
      
    華(hua4)姓有三種來源:
      
    1、 源自子姓,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於華,生息繁衍,以食采邑命姓為華氏。《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宋代公子考父食采於華,因氏焉。華督、華元、華定、華亥,並稱為宋卿。」他的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華。
  • 1、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功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 姓氏由來
      
    謝(xie4)姓有三種來源:
      
    1、 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相傳炎帝居於姜水畔,便以姜為姓。至商代有後裔孤竹君的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後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粟而死,他們的後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後封伯夷的後裔為申侯,稱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字為宣王,宣王繼位後,封母舅申伯於謝國,後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為姓,稱謝氏。望出陳留、會稽,史稱謝氏正宗。是為河南謝氏。
  • 姓氏由來
      
    戚(qi1)姓來源於封地。戚姓源於姬姓孫氏,起源於春秋時期,戚姓的始祖是衛中大夫孫林父。春秋時衛武公有個兒子叫公子惠孫,服的子孫稱為孫氏。惠孫的七世孫孫林父在衛獻公時任上卿。孫林父因在國內失寵,先後出奔晉國和齊國,衛殤公時歸國,受封於戚(今河南省濮陽市戚城)。當時,戚城是晉、鄭、吳、楚各國交通要塞,瀕臨黃河,有險可據,平原沃野,堪稱樂土。孫林父的支庶子孫戀居戚城,遂以封邑命姓,形成戚姓。後衛國滅亡,戚姓人逃往東海,形成望族。(見《姓譜》)
  • 姓氏由來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古人對於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長輩、長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個人的名,縱然是長官,也往往為了客氣或謙虛,也不叫部屬的名,再加上古代多為單名,如范蠡、文種、蕭何、張良、韓信……,單名很難稱呼,連名帶姓的叫,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古人幾乎都有字,前面說過古時男子加冠時、子女行筓禮時,由長輩為之取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