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有定數

西漢名將周亞夫的一生

作者:呂漢文
font print 人氣: 1312
【字號】    
   標籤: tags: ,

周亞夫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他是漢朝初年平定呂氏宗族叛亂的大將周勃的次子,承襲父親的爵位為絳侯。

許負善於看相,她幫助劉邦取得天下,然後又勸周勃、陳平起兵討伐呂氏宗族,是漢代的第一女神相。漢文帝劉恆(前202─前157),劉邦之子。周勃等人平定呂氏宗族叛亂後,迎立劉恆為帝。

文帝9年,許負為周亞夫看相,周當時是河內太守。許負要周亞夫走到她跟前,仔細地看了又看,之後說:「再過三年,你便會封侯。封侯八年後,將任宰相,位尊任重,在眾臣子中你是首屈一指的,再過九年會餓死。」

周亞夫不信,笑了笑說:「我哥哥已代我父親為侯,就算他去世,也是他兒子承襲爵位,怎可能是我周亞夫?再說如果我已飛黃騰達到像你所說的那樣,又怎麼可能會餓死?」許負看他不相信,就用手指了指亞夫口邊,慎重地說道:「你嘴邊有一條直線,紋理延伸到嘴裡,這是餓死之相。」

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犯罪,被免去絳侯爵位,文帝念及周勃對國家貢獻很大,就下令在周勃子孫中選一個賢德的人來繼承,眾臣都推舉周亞夫,結果周亞夫就繼承了絳侯爵位。

漢文帝六年(前158年),匈奴入侵,周亞夫當時是河內太守,被任命為將軍,領軍駐紮在細柳。周亞夫治軍有方,他的軍隊給人一種訓練有素的感覺。

過不久,文帝親自去霸上、棘門及細柳視察駐軍狀況,對屯軍於細柳的周亞夫軍隊那種嚴明的軍紀,印象極深。

文帝親自去視察,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文帝的先鋒到細柳駐軍的營門口,先鋒告訴守門的都尉:「皇上就快到了!」守門都尉卻不理,也不讓他進去,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就是不讓他進去,即使後來文帝到了,也一樣不得其門而入。直到周亞夫有令下來之後,文帝才得以進入軍營。幸好貴為天子的文帝有容人雅量,不但沒有惱怒,反倒覺得遵守軍中紀律是應該的。臨走時,還稱讚周亞夫:「此真將矣!……誰敢侵犯亞夫的軍隊呢!」經過一個月後,三軍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文帝對周亞夫的治軍有方極為推崇,因此,在他臨終時,囑咐太子劉啟(後來的景帝)說:「國家若有急難,周亞夫可以擔當重任。」文帝逝世後,景帝即位,他謹遵先皇遺旨,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叛亂。周亞夫受命代行太尉,領兵去打吳、楚。當時吳國先去攻打梁國,梁孝王抵擋不了,就向景帝上書告急,景帝派人令太尉立即率大軍馳援。但是周亞夫卻領兵到東北的昌邑建造防禦工事。另外還派弓高侯韓頹當等率領輕騎兵去斷絕吳、楚糧道,對景帝的詔令置之不理。

吳兵也缺糧,士兵個個飢餓疲乏,就想速戰速決。但經過多次挑戰,周亞夫始終不肯出兵反擊。後來吳軍揚言要攻打亞夫的東南軍營,周亞夫卻派兵到西北去戒備。不久,吳兵果然派出精銳部隊攻打亞夫的西北營隊,不料卻久攻不下。最後,吳兵實在是飢餓難耐,潰不成軍,只有逃亡一途。此時,周亞夫立刻派遣精兵自後追擊,大破吳軍。只有吳王率幾千個精兵成功地逃走,其餘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下邑之戰」。

周亞夫大勝歸朝,景帝不但不提抗令之事,反而正式任命他為太尉。五年之後,升任丞相,很得漢景帝器重,這是周亞夫人生最鼎盛時期。

經過「下邑之戰」後,梁王從此懷恨在心,與周亞夫結下樑子,經常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景帝七年(前150年)後,周亞夫與景帝在廢太子劉榮等一系列人事處理上屢次出現歧義,也曾發生重大衝突,景帝非常不悅,慢慢地就疏遠了亞夫,亞夫只好稱病謝罪。景帝三年,亞夫被免除丞相職務。

後來,亞夫的兒子私購兵器,按「謀反罪」論處,亞夫也因此而受到牽連下獄,在獄中絕食五天,最後是吐血而死。@#

註:

《漢書》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 第十

亞夫為河內守時,許負相之:「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二。後九年而餓死。」亞夫笑曰:「臣之兄以代父侯矣,有如卒,子當代,我何說侯乎?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視我。」負指其口曰:「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居三歲,兄絳侯勝之有罪,文帝擇勃子賢者,皆推亞夫,乃封為條侯。
文帝後六年,匈奴大舉入邊。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出入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軍中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有頃,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使使持節詔將軍曰:「吾欲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中營,將軍亞夫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鄉者霸上、棘門如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餘,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
文帝且崩時,戒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崩,亞夫為車騎將軍。
孝景帝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許之。
亞夫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曰:「將軍東誅吳楚,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亞夫下車,禮而問之。涉曰:「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殽黽阨骥之間。且兵事上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雒陽,使吏搜殽黽間,果得吳伏兵。乃請涉為護軍。
亞夫至,會兵滎陽。吳方攻梁,梁急,請救。亞夫引兵東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王使使請亞夫,亞夫守便宜,不往。梁上書言景帝,景帝詔使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後食道。吳楚兵乏糧,飢,欲退,數挑戰,終不出。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既餓,乃引而去。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吳王濞。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縣,購吳王千金。月餘,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吳楚破平。於是諸將乃以太尉計謀為是。由此梁孝王與亞夫有隙。
歸,復置太尉官。五歲,遷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廢栗太子,亞夫固爭之,不待。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與太后言亞夫之短。
竇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讓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竇太后曰:「人生各以時行耳。竇長君在時,竟不得封侯,死後,乃其子彭祖顧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上曰:「請得與丞相計之。」亞夫曰:「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上默然而沮。
其後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上欲侯之以勸後。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上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免相。
頃之,上居禁中,召亞夫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亞夫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上視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亞夫免冠謝上。上曰:「起。」亞夫因趨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居無何,亞夫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與錢。庸知其盜買縣官器,怨而上變告子,事連汙亞夫。書既聞,上下吏。吏簿責亞夫,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召詣廷尉。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亞夫,亞夫欲自殺,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歐血而死。國絕。
一歲,上乃更封絳侯勃它子堅為平曲侯,續絳侯後。傳子建德,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後有罪,國除。
亞夫果餓死。死後,上乃封王信為蓋侯。至平帝元始二年,繼絕世,復封勃玄孫之子恭為絳侯,千戶。@#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孝叔的妻子整理他的遺物,發現老翁留下的書,似乎還有半卷沒有翻看過。因此而感嘆:「神仙的話也有不準的時候,書還沒看完,人已亡了。」於是翻開書卷,看見後半部只有幾幅空白紙,其中一頁上面畫著一條盤在鏡子上的蛇。
  • 利州南門外是個商賈交易的場所。一天早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道士,來到稠密的人群中賣葫蘆苗。嘴裡喊著:「一二年間,甚有用處。每棵苗只結一只葫蘆。籐蔓盤在地上就成,不用搭架子。」一邊喊一邊用白土在地上畫樣子示人,葫蘆的模樣特別大。
  • 於濤是唐宣宗時宰相於琮的侄兒。於琮南遷,途經平望驛站就停下休息。拴好船,進了驛館,正準備吃飯時,有一個老叟自門而進,逕直走到廳側小閣子,來到於濤呆的地方。老叟的到來,讓驛站的官吏認為他是跟隨相國而來的,就沒有詢問他;而相國認為他是驛站中的人,也沒有詢問他。
  • 天音難懂,但不是沒人聽得懂,努力做個相信「真、善、忍」的人很難嗎?望能夠看到此文的人三思!
  • 張詠,字復之,自號乖崖,山東鄄城人。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清廉正直頗有政聲 ,死後被謚“忠定”。所以他也被人稱為張忠定。創於北宋太宗趙炅淳化年間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是張詠鎮守四川時發明的。這裏要講的是張詠少年時拜見睡仙陳摶的故事,載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 宋神宗熙寧七年,嘉興的僧人道親,號通照大師,為秀州的副僧正。有一次,他在溫州的雁盪山遊歷,經有“天下第一瀑”美譽的大龍湫,想去瑞鹿院,看見有一人布衣打扮,在澗邊行走,身輕若飛,腳踏木葉而過,葉皆不動。道親懷疑他是異人,就下到澗中向他行禮問候,於是與他相坐於石上,問他氏族、閭裏、年齡,他都不回答。只見他鬚髮皓白,面色如少年。
  • 河中少尹鄭復禮剛參加科舉考試時,十次都沒有考中,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
  • 唐朝江西觀察使韋丹,年近四十科舉不中。曾騎著跛驢到洛陽中橋。正好看見有個打漁人捉到一隻大黿,有幾尺長,放在橋上,那只黿只有微弱的喘息呼吸,快要死了。很多人圍觀,要買了回去做菜吃,唯獨韋丹憐憫它。問漁人黿值多少錢。漁人說:“給我二千錢我就賣給你。”當時天氣寒冷,韋丹只有隨身的衣褲,沒有甚麼可當的。於是他就用騎的驢換了那只黿,得到以後馬上就放生了。
  • 賈正經,黔中人,娶妻陶氏,頗佳。清明上墳,同行至半途,忽有旋風當道,疑是鬼神求食者,乃列祭品瀝酒祝曰:「倉卒無以為獻,一尊濁酒,毋嫌不潔。」祭畢,然後登墓拜掃而歸。
  • (shown)醒來後,他只記得書中的一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