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海棠詩社(2)

第一卷 校園
作者:楊天水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續前文

晚飯後,我們回到候車室,繼續候車。我心裡一直以為西藏是個荒蕪之野,見面不久想問,但不好意思,現在幾個小時的相處,陌生感消失了。

於是我問:「巴桑大哥,聽說西藏地曠人稀,寸草不生,又冷又缺少氧氣,是吧?」

巴桑哥頓時雙眼一亮,不以為然地說:「那是有人蓄意造謠引起的錯覺,老弟呀!你要是有機會去西藏走一走,你便會發現,我的故鄉,到處青山綠水,藏東、藏南的氣候物產與江南不相伯仲呀!

橫斷山麓長滿蒼松翠柏,雅魯藏布江中游,春、夏草豐木茂,山雨過後,往往萬里清新,樹泉俱亮,到處是野生動物;阿里地區雖落後貧困,但湖泊眾多,皆清澈見底,水中游魚成群,和平不爭。

沿崑崙山一線至唐古拉山,的確氣候嚴酷不宜人居住生存,但每到春、夏,仍然是千萬里芳草連綿,大羚羊成群結隊。那大羚羊的社會,信奉的一定是大同世界的原則,彼此從不廝鬥,同覓食,同休息,遇到人群,驅而不散,經常善意地圍觀人群,徘徊逗留,滿眼好奇。」

我問:「為什麼西藏也窮呢?」

巴桑大哥說:「貧困有二種,一種純自然力量造成的自然因貧困,另一種是社會原因造成的社會因貧困。西藏人的貧困是社會因的貧困。跟江南、中原人的生活相比,還差得很遠。要想改變此種狀況,並無多大困難,比方說,我們那裡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只要……」

巴桑大哥停下抽了支煙。

我說:「大哥,能講講藏族的歷史麼?」

接著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

中途我問:「藏民的歷史中也有像曹操一樣、唐太宗一樣的偉大人物麼?」

他說:「任一個歷史悠久、疆城遼闊、文化發達之民族,都有他的英雄人物。我們的格薩爾王就像湯武、太宗一樣了不起。我們西藏古稱獅子國,格薩爾便是一個英勇善戰、足智多謀、主持正義、一心為民的國王,他領兵到處征戰,懲處不義,謀求公道。

他曾坦率講過:『我要剷除不善的王,我要鎮壓殘暴與強橫。』『我要當普通人民的君王,使所有的英雄低頭。』我們藏民都熟悉他的英雄事跡。

《格薩爾傳》有百萬行一千萬字。幾乎是所有的藏民都或多或少能背誦它。有句藏諺最能反映此點,它說:『藏人口中人人都有一部《格薩爾》』,你看我們藏族的英雄……」

至此,四周人群騷動,一問才知要檢票了。巴桑大哥不無遺憾地收住話題,領我排隊,等候檢票。

上了火車,沒有座位,在過道中頗受周圍人的冷眼。巴桑大哥,乾脆拉著我到兩個車廂接頭處的廊道上坐下。他從包裡掏出麵餅和熟肉,熱情地招待了我。

又問我:「你懂得古詩詞麼?」

我說:「我在家裡跟家父學了絕句,知道很少,但是我喜歡。」

他說:「喜歡就行,我一路上寫了幾首。」

他掏出一個筆記本,自己便念了起來:

「《洛陽懷古》五律——
虎踞中原地,千年姓字芳;
周廷香火絕,魏闕典文長。
曾見刀光舞,頻傾換代觴;
曹公今何在,不與共斜陽。」

念完他望望我,目光似乎是徵求我的感受。

我忙說:「聽起來很有趣味,但不能全懂。」

他沉思片刻說:「洛陽乃我們中華民族九朝古都,數千年歲月逝去,人間不知經歷了多少春花秋月,但她的芳名一直末變。前不久,我周遊其地,往昔之雕梁畫棟,餘存甚少;數處斷牆殘碣,晨霜夜露之下,尤使人倍感荒涼,曹魏父子皆不在眼前,惟見洛水靜流,斜陽靜照,感觸不免生於心中。當時真希望曹孟德能復活,與我一道立於洛水之濱,同賞古原之闊,夕陽之韻。」

「哦!」他看我不熟悉律詩,再念一篇絕句:

「《陳皋懷古》七絕——
劉項當年此地爭,
干戈不認昔時盟。
中原自古如嬌姬,
贏得英雄無數情。」

巴桑略略停頓,察我反應。我說:「前兩句寫昔為盟友,今為仇敵,劉邦、項羽在陳皋那地方打仗了。後兩句由陳皋而中原,譽之為美女佳麗,遂使百代英雄為之傾心。大哥,是這意思麼?」

他說:「小弟,看來你聽明白了。寫法怎樣?」

我說:「我哪裡懂什麼寫法。」

他說:「你父親不是教過你一點麼?」

我見他誠意十足,便鼓起勇氣說:「起句直接舖陳陳皋之地,歷史舊事,繼而由一地引出中原,轉向千古世間真相,結句雖翻他人舊句,但收得穩而富餘味。雖小杜也不過如此。」

巴桑大哥開懷爽笑,說:「看來我們算是知音。好,我再念一首徐州覽勝給你聽。」

我點點頭。

他挪挪身子,說道:

「《登雲龍山》七律——
高台一上客心驚,萬里河山萬里情;
四海遠方翻石碧,五湖目下映青天。
田橫墓地花豪放,項羽鄉庭樹競榮;
壯士若能同並立,何須悄自淚沾襟。」

巴桑大哥將末尾兩句連誦數遍,聲音微顫,目中似有淚花閃動。我一時不知說些什麼是好,沉默了一會,倒是他打破了寂寞,說:「你既學過絕句,何不就此赴京入學一事做上一首?」

我說:「我做不好的。」

他說:「試試何妨?又不花什麼本錢。」

我略受鼓勵,思索一會,道了一首:

「《赴京求學言志》,七絕——
青絲布履問京華,大學園邊近帝家。
使命人稱驅腐惡,移山倒海撒紅霞。」

巴桑說:「吟得不錯。」

「這是亂詠一通,大哥還是教我律詩吧。」

他說:「《紅樓夢》看過嗎?」

「沒有。」

他說:「那你將來一定要讀上數遍。裡面有個香菱,是薛大呆的童養妾,後來成了大呆子的正妻。她學詩非常用心,你要拿出她那樣的功夫就能學好。」

說完後巴桑給我講了粘連、對仗、拗救的基本知識,並舉了許多例子。其實我一下也接受不了,不過出於好奇心與禮貌,表現出一付認真聽的樣子。

漸至半夜,我們都睡著了。由於我們坐的地方是上、下車的必經之地,因此我們一直被不斷地叫醒,但我們總是鍾情於那塊小天地,直至天亮。

我想再看他的詩作時,發現他的包被人偷走了,為之焦急,並惋惜他的手稿失落了。但他坦然一笑,說:「詩,我都記在腦中,其它甚麼也沒有,謝謝華夏同胞中的小偷,鍾愛我這個蠻族人的布包。」

他繼續與我聊天,給我講岑嘉州的古風。@#(未完,待續)

(點閱小說:海棠詩社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洪澤湖濱的田園景色,終年動人。春日千萬畝麥苗常迎清風起舞,無際綠色常展示自然生命力的磅礡與不可遏止,油菜花開放之際,或千萬畝成片,或間於麥田之中,鮮黃嬌艷,其笑面榮光,洋溢天宇的精氣。
  • 維多利亞瓷磚在我裸露的腳丫子下方冰冰涼涼的,我的腳趾在棕色和藍色的地板上彎曲。我將一根手指滑進信封下方,像捏起一片破碎的葉子般將它拿起來,紙上印著思凱頓藝術學院的信頭字樣。
  • 大年初四,吳瓊瑤在家因為膽道癌過世。前年秋天,我在鶴山村的石拱橋頭見到夫妻二人時,趕集歸來的龔兆元背負著一個挎籃,腐爛的腰間無法約束皮帶,半吊著一根褲腰帶。吳瓊瑤的情形看起來要好一些,但從內部開始的摧毀更為急劇。
  • 看起來,那是一份不一樣的廣告資料袋,用一個防雨的塑料包,包得十分用心,塑料封面上有一朵靜靜的蓮花。袋子裡頭則是厚厚的一疊──她以前就收到過,知道裡面的內容──口袋本的小書、上網卡、刻錄光盤等。但她從來都沒有耐心仔細看完過。並非是恐懼什麼,然而,有一種百無聊賴的空虛感,還有一種不能名狀的物質,團團地纏住她,總讓她感覺心煩意燥,坐立不安,於是,她從來就未曾完整地看完那些資料。
  • 本書的愛情故事,發生在藏漢之間,又處於動盪的背景之下,男女主人公的經歷能不非同尋常!
  • 這裡以前是撤軍時丟棄炮彈的地方,羅應貴像是拔蘿蔔那樣把它們拾起來,等待政府不定期地前來回收。
  • 狩獵術語中有個頗具啟發性的詞彙,可以形容這類印痕——嗅跡(foil)。生物的嗅跡就是足跡。但我們很容易便忘卻自己本是足跡創造者,只因如今我們多數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這些都是不易壓印留痕的物質。
  • 其實,他這一刻才開始思考,他感覺到牢籠大門開始敞開,監獄欄杆逐一倒塌。他即將解脫,拋開銀行的手銬腳鐐,重獲自由,但也表示得拋開郊區生活的願景,放棄生育孩子的可能,甚至放棄婚姻的束縛。他想起遍地金黃的向日葵,那色澤塊塊與艷陽片片
  • 忽然門外傳來人聲:「這是哪兒來的狗叫?張文陸!……你養狗了?」說著前門就要被打開
  • 要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或要說一個動人的故事,有個非常重要的秘訣,很關鍵,但卻經常被忽略,就是寫故事之前,要先讓自己走進生活現場,在生活中閱讀人性,成為一個人性的觀察者和捕捉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