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 (8)

侯念祖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阿慶熟練的木工技藝卻也在這個時候挽救了他。原來日本政府為了能夠快速地生產軍事裝備,在南台灣的高雄設立了一座木工工廠,主要即是生產軍機上所需使用到的座椅。因此擁有木工手藝的阿慶,便在朋友的介紹之下,進入了這座工廠而躲過了成為戰場上砲灰的厄運。

在這座日本工廠裡,阿慶第一次使用到了機器。快速的動作、整齊畫一的成果,而且幾乎不必使用到太多的人力,年輕的阿慶初時為這種現代化的發明感到無比的驚奇與興奮。但是才幾天後下來,阿慶卻慢慢地感到了厭倦。

由於機器取代了人工,使得人與木料之間的關係疏遠了,無法在製作過程中直接去感受木料,讓阿慶覺得渾身不自在。看著那一批批從機器中依序產出的半成品,阿慶沒有了那種因為出自自己雙手來完成的喜悅。阿慶拿起一塊從刨木機送出來的木材細細端詳,他發現,雖然由機器所刨成的木材既快速又整齊,但是卻缺乏了一種溫潤的感覺–那是經過人的雙手操作刨刀而在木料上所形成的一種層次分明與飽和的感覺。

阿慶現在完全不覺得是自己在生產著產品,而是那龐大且充滿震耳噪音的機器在生產著,而他只不過是一個看顧著機器的操作員。

然而,雖然立刻對這份工作厭煩了,但是阿慶卻不能任性的就這麼辭去這份工作,否則戰場的殘酷將在前面迎接著他。在百般無奈之下,阿慶只得撿拾一些生產過程中剩下的零碎木料,在工作之餘,利用他的巧手將這些被認為沒用的廢棄物品,製作成一個個小巧的家具模型。

沒想到,阿慶為了滿足自己對於木材的情感所做出來的這些小玩意兒,不久後卻成為工廠內日籍管理員與工程師競相蒐集的對象,他們央求阿慶能多做一些,甚至願意給他更多的自由時間,好讓他能有時間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阿慶記得,有一次一位日籍工程師從他的手中小心翼翼的接過一個剛完成的神桌模型時,眼中充滿著既佩服又崇敬的眼光,在仔細把玩之後,又是嫉妒又是讚嘆的脫口而出:「這!就是中國啊!」

四年後,戰爭結束了,阿慶趕忙收拾了行李回到故鄉。此時,這個小鎮一片蕭條,原本還算熱鬧的街道因為海邊的晒鹽場被誤認為是日軍的機場,而被盟軍轟炸得處處瘡痍,而每間木作坊也幾乎都處於停業的狀態。

不知如何是好的阿慶,只有來到已退休的阿成師家裡向他討點意見。

滿頭蒼髮、雙目卻依然鑠鑠有神的阿成師皺著眉頭對阿慶說:「說實在的,我一世人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景況,你要問我的意見,我一時半刻也很難有什麼想法。」

阿慶其實也不意外,他知道,在現在這麼混亂的局面,什麼事也都很難有個準兒的。他今天說是要來請教阿成師的意見,心裡倒是有大半原因是想來探望這個久未見面的老師的。

師徒兩人沈默了一會兒,阿成師又說話了:

「依照我的看法,咱們鎮裡一、兩年內是很難有什麼出頭的,戰爭剛結束,大家生活都窮,要添置什麼新家具是不太可能。照我在看,與其在鎮裡等機會,倒不如出去外面找機會,你阿和伯那時候說的也是不錯,依你的能力,到外面去歷練歷練是有好沒壞的。現在這種看起來是走投無路的情況,對你來說,說不定正好就是個機會啊!」

師徒倆又對坐了好一會兒,聊聊這些年來的變化與遭遇。在臨走前,阿慶從包包裡兜出一組傳統家具的模型,從太師椅、花几、茶几到神明桌,一應俱全,這是他在日本工廠裡偷閒做的,自己也留下了一套,特別是要送給阿成師的。

阿成師瞇起眼睛看著這一組比例正確、製作精美的模型,隨後又一個個拿起裡外上下端詳,發現這組小玩意兒連接合都是採用最正統的榫接方式製作,心中不覺開懷大樂。他看看阿慶、又看看那組模型,樂呵呵的不知是在稱讚著哪一個:

「哈哈!真好!真好!真是寶啊!」

阿慶告別後臨出門前,阿成師突然跑出了個念頭,於是拉住阿慶給了個建議:「也許你應該去找阿和伯問問,他外頭人面廣,說不定可以幫你一些忙。」

說到阿和伯,阿慶不禁想起出師那天發生的事,當下感到有些為難。他躊躇不決地對阿成師說:「這樣好嗎?那時候我當面讓他下不了台,現在再去找人家幫忙,這好像有些…」

阿成師呵呵的笑了兩聲,對阿慶說道:

「這麼多年了,你還是一樣傻啊!咱們做木工的個性本來就比較耿直,大家一兩句話裡有些衝突,你阿和伯怎麼會放在心上呢!何況,若要說得罪,那天我可能罪比較大吧!呵呵。」

不待阿慶回答,阿成師接著又說了:

「你知道嗎?你那天的表現,阿和仔可是非常欣賞的,他後來逢人就說,咱們做木工人裡面出了一個阿慶,有原則、有骨氣、知道感恩,未來一定會替咱們做木工的掙一口氣的!」

聽到這裡,阿慶心裡有點驚訝,更是感到激動萬分,從他踏入木工這一行以來,相助的貴人就不曾斷過,眼前的阿成師不說,想不到連輩份有別、交往不深的阿和伯,都如此的看重他。

阿慶深深的向阿成師行了個禮,眼眶泛紅的說著:「多謝師父的指點,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不會讓師父丟臉的。」

阿成師最怕阿慶那雙容易激動的眼睛,想不到三十出頭歲的人了,還是像十多年前一樣動不動就紅了眼眶,於是他趕忙地揮了揮手,催促著阿慶:「好了,好了,趕快去找阿和伯吧,找到個工作比較重要,不要讓家裡人餓著肚子了!」

說著,阿成師藉口要抱孫子回過頭走進了房間,阿慶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後,才慢慢地踱開腳步,往阿和伯家裡走去。(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九三軍人節前夕,本報於台中縣太平市建國里活動中心舉辦了「抗戰勝利60週年,還原歷史真相」的九評座談會,座談過程凸顯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此次座談由國立霧峰農工教務主任邱添喜主持,邀請到的與談者有亞洲大學助理教授侯念祖博士及前上海醫科大學小兒科主任聶淑文醫師。
  • )韓國女星沈銀河前天宣布下月18日下嫁男友池尚旭后,韓國傳媒紛紛向她的未婚夫大起底:准新郎家底丰厚,有兩個妹妹,是家中的長子,其父親擁有數百億韓圓的企業,他在著名延世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并在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精通英日語,曾任政府机构的建設研究員,他的名字在网上搜查率更打入十大。而他本身對健身甚有心得,去年5月,他曾出版健身書,介紹健身秘訣。
  • 由於一些歷史的因緣,這個鎮上以木工為業者非常的多,其中,八十九歲的阿慶伯,是最受到老老少少眾多木工們的推崇與景仰的。阿慶伯為人謙遜、隨和,而且在技藝的水平上,更是其他木工們所崇拜的對象。雖然在木製家具的製作歷史上,木工、雕刻以及髹漆很早就因為分工的緣故而分開製作與傳授了,但是阿慶伯卻一身兼具了這三種專長;不只如此,興趣廣泛的阿慶伯還專長於古詩詞的創作與吟唱、中醫醫理與藥理、周易風水勘輿等等,甚至這個鎮上許多廟宇在興建之時,都還是請阿慶伯幫忙設計與監工的。
  • 有過一年在師父家打雜當奴僕經驗的阿慶,這會兒隱隱約約的明白了,師傅們也是在觀察他、磨練著他,看看他是不是個可造之材。想通了這一點之後,阿慶做的更起勁了,心裡剩下那一絲的委屈感覺也消失了,他每天在作坊中提起精神專注的注意著師傅們的動作,只要哪一個師傅一抬頭,他就飛快的跑到他面前,聽候師傅的差遣;慢慢地,許多工作也不必等師傅號令,他就知道該怎麼做、做些什麼,雖然師傅們嘴上不說,但是阿慶可以感覺出來,師傅們對他的態度比起剛開始時要和善的多。
  • 幾個月過去了,聰明的阿慶陸續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刨刀和鋸子的基本功夫,也學會了幾項較小件的生活用品--像是肥皂籃、畚斗和小圓椅--的製作,師傅們都很喜歡阿慶做的這些小東西,這些小玩意兒雖然只是附送給訂製整組家具做為嫁妝的顧客的贈品,但是贈品做的漂亮,總是也有些錦上添花的效果。
  • 吃了幾口麵後,阿成師停下筷子,看著阿慶,開口說:「你知道我的父親和伯父是從唐山過來的木工師傅吧。」阿慶不知道阿成師為什麼突然說起這檔子事兒,不過阿成師的父親文林師和伯父啟林師過去是這個小鎮上非常有名氣的木工師傅,他們的故事早已是鎮民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因此阿慶便點了點頭。
  • 中秋節過去了,作坊內開始更加地忙碌了,每年中秋節過後,就是做木這一行業的大月,因為從中秋到黃曆年前,是遷居與結婚的旺季,新居需要家具、結婚更要辦理嫁妝,所以從中秋之後,店裡訂貨的顧客從未有一日間斷,每天也都有像是出不完的貨;師傅們每天都要加夜班趕工,徒弟們當然也不能閒著。
  • 阿同師看到阿慶那副急切的表情,和先前拘謹的樣子判若兩人,不覺有趣了起來;但是轉瞬間,他又擔心這個徒弟貪多嚼不爛,於是便正一正臉色,十分嚴肅的對他說:
  • 原來阿和伯早就得到風聲,知道今天是阿慶出師的日子,由於先前就有一些頭家請阿和伯幫他們介紹阿慶到他們作坊中工作,所以阿和伯一早就來到這兒,但沒想到阿慶卻已經答應原來的頭家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