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 (12)

侯念祖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被阿慶搶白了這一番,老醫師沒有任何反應,臉上依舊看不出絲毫情緒,氣定神閒的抽著他的煙斗。沈默了半晌,老醫師放下手中的煙斗,緩緩的說道:

「就這樣吧。我請阿和幫我在你們鎮上找個師傅,原本就是希望在你們那個還有一點做木的傳統的地方,能找到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師傅,雖然你合不合我的意,現在還很難說,但是我還是要給阿和一個面子,所以我可以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你先去找一本『魯班經』來讀,一個月以後,我再來聽你的感想,我可以給你保證,在這一個月內,我不會讓其他的木工師傅來接這個工作。」

自己一大段的辯解像是撲在了棉花堆裡,沒有激起一點反應,阿慶真的感到不知所措。老醫師說話為何如此拐彎抹角,要或不要、是或不是,阿慶想得到的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答案。老醫師的態度卻讓他一點兒也參不透。

看著阿慶沒有回應,老醫師坐直了身子,雙手扶在椅把上,一副準備起身的模樣。

「要不然這樣吧,我做人也從來不虧欠別人的。一個月後,不管我用不用你,這個月的工資我還是會照算給你。」

洩了氣的阿慶無力的搖搖頭,說:「這個不重要。」

老醫師真的站起了身,分明就是要結束這場對話,他堅定的對阿慶說:

「這些我都不管,現在就是這麼決定了,一個月後再來說。如果你不想做,這一個月內找到其他的工作,那也是你的事情,我管不著。我自己呢,就是給你這麼一個月的時間。」

說完,老醫師便逕自往屋裡邊走進去,醫師娘連忙從廚房中走出來,眼裡充滿不解的疑惑看著老醫師的背影,然後便轉向阿慶,輕聲的對他說:

「失禮喔,他這個人的脾氣就是這樣…你餓不餓,要不要我弄點熱飯菜給你先吃了後再走。」

阿慶一肚子委屈,一聽到醫師娘的溫言關懷,幾乎就要忍不住的流下淚來。他盡力的忍住,但眼睛還是一股濕熱。他苦笑著搖了頭,對醫師娘說:

「謝謝,我還不餓,我先告辭了。」

醫師娘稍稍遲疑了一下,便走到門口,幫阿慶拉開了門。這門有點兒難開,醫師娘硬是拉了幾下,費了些力氣才拉開。

阿慶很自然的往門扇上的門櫺看了一眼,對醫師娘說:「上面這塊材的用料太粗重了,日子一久,中間缺乏支撐的部分就會往下彎曲,我可以幫你整理一下。」

話才出口,阿慶便覺得有些好笑,只好聳聳肩,還是一臉苦笑地:「不過最快也要一個月以後了。」

醫師娘送阿慶到了院子大門,溫婉的對阿慶笑著說:「那我就等你一個月以後來幫我修門。」

阿慶對這位醫師娘又增了些許好感,感激的應了聲:「多謝。」隨聲並點了點頭。

醫師娘好禮的向阿慶鞠了個躬,便轉身關了門,往屋裡走去。

阿慶在大路邊站了一會兒,想整理一下思緒,但怎麼也是一團混亂,他不知道回去要如何向阿和伯交代,也不知道要如何向充滿期望送他出門和鼓勵他的阿成師交代?

阿慶終於抬起腳邁了一步,腦中蹦出了「魯班經」三個字。

「那就先從這裡開始吧。」這是阿慶目前唯一的答案。

7‧
當天晚上,阿慶兼程趕回了小鎮。夜裡躺在床上,阿慶心中掛著魯班經,無論如何也無法入睡。對於這本僅有耳聞、卻從未一見的「古書」,連該到哪兒去找也毫無頭緒,就算找到了,能不能看得懂也說不得準。

此時阿慶的心裡倒忘了目的是要找個工作這回事,一股彆扭勁又發作了起來,「管它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我非得找到這本書不可!」這份傻勁兒從胸口熱了上來,硬是沖掉了好不容易蓄積起來的睡意。

就這麼捱到了天亮,阿慶匆匆的扒了碗稀飯,也顧不得和老母解釋昨日去而復返的原因,就趕忙著出門去,打算向阿成師與阿和伯打聽點魯班經的訊息。

也是在意料之中,無論是技藝精湛的阿成師,或是閱歷豐富的阿和伯,誰也沒有真正的看過這本書,他們對於「魯班公」的認識,不外乎是供在作坊裡的那尊雕像,或是從老一輩師傅口中所傳述的一些神異故事。

不過阿和伯倒是將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要緊事來辦,在小鎮裡到處打聽有誰曾經見過這本書。不出兩天,得到了個消息,有位從外地回鄉的木工師傅告知阿和伯,在他的印象中,似乎曾經在嘉義火車站前的一家小書店,瞥見過這本小書。

雖然只是個模糊的印象,也不知是不是就是那本魯班經,阿慶得到了消息,就立刻興奮的往嘉義出發,在車站前的那間書店裡來回的尋覓,終於在書堆中翻出了那本「繪圖魯班經」。阿慶如獲至寶,趕緊結了帳,將書拽進懷裡,坐了車又回到小鎮來。(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幾個月過去了,聰明的阿慶陸續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刨刀和鋸子的基本功夫,也學會了幾項較小件的生活用品--像是肥皂籃、畚斗和小圓椅--的製作,師傅們都很喜歡阿慶做的這些小東西,這些小玩意兒雖然只是附送給訂製整組家具做為嫁妝的顧客的贈品,但是贈品做的漂亮,總是也有些錦上添花的效果。
  • 吃了幾口麵後,阿成師停下筷子,看著阿慶,開口說:「你知道我的父親和伯父是從唐山過來的木工師傅吧。」阿慶不知道阿成師為什麼突然說起這檔子事兒,不過阿成師的父親文林師和伯父啟林師過去是這個小鎮上非常有名氣的木工師傅,他們的故事早已是鎮民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因此阿慶便點了點頭。
  • 中秋節過去了,作坊內開始更加地忙碌了,每年中秋節過後,就是做木這一行業的大月,因為從中秋到黃曆年前,是遷居與結婚的旺季,新居需要家具、結婚更要辦理嫁妝,所以從中秋之後,店裡訂貨的顧客從未有一日間斷,每天也都有像是出不完的貨;師傅們每天都要加夜班趕工,徒弟們當然也不能閒著。
  • 阿同師看到阿慶那副急切的表情,和先前拘謹的樣子判若兩人,不覺有趣了起來;但是轉瞬間,他又擔心這個徒弟貪多嚼不爛,於是便正一正臉色,十分嚴肅的對他說:
  • 原來阿和伯早就得到風聲,知道今天是阿慶出師的日子,由於先前就有一些頭家請阿和伯幫他們介紹阿慶到他們作坊中工作,所以阿和伯一早就來到這兒,但沒想到阿慶卻已經答應原來的頭家了。
  • 阿慶熟練的木工技藝卻也在這個時候挽救了他。原來日本政府為了能夠快速地生產軍事裝備,在南台灣的高雄設立了一座木工工廠,主要即是生產軍機上所需使用到的座椅。因此擁有木工手藝的阿慶,便在朋友的介紹之下,進入了這座工廠而躲過了成為戰場上砲灰的厄運。
  • 彎曲過幾條小巷子,剛到阿和伯家門口前幾步,阿慶才突然想到自己空著雙手,他想,這回是要來央求阿和伯的幫忙的,沒帶些禮物來似乎於禮數有缺。阿慶正要轉身去買些糕餅,從屋內卻傳出了阿和伯大嗓門的喊聲:
  • 阿慶靜靜地等著阿和伯開口。屋後頭傳來阿和嬸從缸中舀水洗米的聲音。
  • 還是他對於我的手藝不放心呢?唉呀!早知道就應該先向阿成師借來我送給他的那組模型,好讓醫師放心啊!」阿慶心裡有點懊惱。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