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寄焦煉師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3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李頎《寄焦煉師》

得道凡百歲,燒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頂,日見三花春。

白鶴翠微裡,黃精幽澗濱。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夢,朝雲如可親。

何由睹顏色,揮手謝風塵。

【作者簡介】

李頎(690年─751年)盛唐大詩人,與王維、王昌齡、高適、岑參一起合稱「王李高岑」,同為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的邊塞詩風格豪放而有情致,七言歌行尤其有特色。著有《李頎集》。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作者寄贈給焦煉師的詩。焦煉師是隱居嵩山的得道之士,大詩人王昌齡曾拜訪過她,大詩人李白不但寫詩讚揚她,而且渴望成為她的徒弟。
煉師:對煉丹的修煉人的稱呼。
燒丹:即煉外丹。據李白的詩序看來,焦煉師兼煉內丹和外丹。
三花:可指三花樹,一年開三次花,其樹葉即「貝葉」,古印度人曾用來寫佛經。也可指道家修煉中的術語「三花聚頂」(在另外空間,因修出功而在頭上形成的三朵奇花),兩種用法都可隱喻經過修煉而青春常駐的意思。
翠微:青翠的山氣。
黃精:一種灌木,還不能辟穀的修煉人把它的根當食物。
客:把世人比作暫居人間的過客。
顏色:這裡指嵩山隱居處的美麗景色。
謝:辭別。風塵:指污濁、紛擾的人間(特別是官場)生活。

【全詩串講】

焦煉師已經得道上百年,她獨自一人每天就煉丹。
居住在孤峰頂隔世悠遠,每天見三花似伴著春天。
白鶴在青翠山氣中飛翔,黃精長在幽深的溪澗邊。
我才知客居塵世的俗人,哪裡比得上隱者在山間。
這裡的仙境美如夢中見,朝霞都像可以親近一般。
誰若有緣看到這等佳景,自然揮手告別污濁人環。

【言外之意】

李頎在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進士及第,一度任新鄉縣的縣尉,不久便棄官而去。後來就長期隱居在嵩山、少室山一帶的「東川別業」,有時來往於洛陽和長安之間。他的交友很廣泛,與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都有詩歌上的交往。

他又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家修煉人,並且喜歡煉丹。王維在他的《贈李頎》一詩中就說過:「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可見李頎煉的外丹效果還不錯,至少在改變人的外部形象和臉色方面使人印象深刻。王維還希望李頎早些「生羽翼」,羽化登仙,並對世人之不悟,深為感慨地說:「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李頎在此詩中並沒有很具體地寫焦煉師得道後有些什麼神通或驚人的表現,只是說自己醒悟到世人是無法和修煉人相比的,用這種間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這是合乎修道人身分的作法,因為修煉人是不能隨便把自己或其他修煉人的超常表現公之於眾的。

不過李白在他的詩中卻寫了許多焦煉師的超常事跡。首先,他在詩序中說,「有神人焦煉師者」,「雲生於齊梁時。其年貌可稱五、六十。常胎息絕谷。」可見焦煉師不但修性,也修命,至少兩百多歲了,看上去只像五六十歲的人。

「遊行若飛,倏忽萬里,世或傳其入東海,登蓬萊,竟莫能測其往也」,這是說她有神行的功夫,瞬間能行萬里,人們無法知道她的行蹤。李白找遍了三十六峰,也沒找到她,最後只有「聞風有寄」,在詩中天馬行空似地描繪了自己心目中焦煉師「宛疑麻姑仙」的形象,並在最後信誓旦旦地說「紫書儻可傳。銘骨誓相學」,其渴望向焦煉師學道之心溢於言表。@*#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與張林先生在2002年8月喜結連理,大約一個月後就到了中秋節,那時我和張林先生都沉浸在新婚的喜悅和對人生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心境中,所以婚後的第一個中秋節我們認認真真、歡歡樂樂地准備了好多天,雖然隻是兩個人“過家家”,但是我倆卻自我感覺良好、鄭重其事地操持了一番。到了過節那一天中午,我們兩人喝了一瓶紅葡萄酒,杯觥交錯、其樂融融之際,張林先生興致所至,突然出了一個謎語讓我猜,謎面是一句唐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要求打一地名。我猜了好一會兒也沒猜出來,後來他提示我說:“這個地方離我們很近,乘公共汽車20分鐘就到,是咱倆的家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謎底原來就是“懷遠”。(即懷遠縣,是蚌埠市的市轄縣。)
  • 此詩語言簡淡平直,但卻情、景相生,意、境相諧,形像生動,頗具詩歌藝術的寫作技巧。長策:好的計謀或策略。窮通:「窮」即「不通」,「通」指處境順利、仕途顯達。浦:水濱。
  • 華語世界的人們不會忘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唐詩宋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堪為天寶年間令唐明皇的“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的千古流唱。今人亦未敢忘也﹐除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貴妃醉酒”經典流韻﹐幾十年間另有幾位娥眉﹐悉心創造過名頭實在太響亮的楊貴妃。
  • 華語世界的人們不會忘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唐詩宋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堪為天寶年間令唐明皇的“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的千古流唱。今人亦未敢忘也﹐除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貴妃醉酒”經典流韻﹐幾十年間另有幾位娥眉﹐悉心創造過名頭實在太響亮的楊貴妃。
  • 在學校中普遍被批評的就是讓孩子背頌古文,像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弟子規》、唐詩,諸如此類讓我們這些做父母、老師能保維持道德水平的東西,現在因為跟不上潮流,不符合所謂的「認知發展」而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去年的今天,我在天下論壇寫了一首歌謠:「老毛也是義和拳,唐詩宋詞掛嘴邊。好話說盡猶如歌,壞事做絕始入棺。老毛固然義和拳,四庫全書讀通篇,暴政愚民後半生,惡貫滿盈屍必鞭。」----[摘自章笑拳天壇歌謠選]
  • 家住綠巖下,遠離塵囂,不受俗人煩擾。沒有人造訪,庭前雜草叢生又有何妨?新生的籐蔓纏繞著樹枝和崖壁緩緩的爬下來,將生命的信息悄悄塗抹在自然的畫面上。千年古巖,沖天而起,在風雨的侵蝕中始終保持著凌人的氣勢。
  • 他還在臥病時賣掉了自己過去遊歷時騎的駱馬,決計不再遊覽;又將多年來伺候自己的兩個貼身小妾「放歸」了,這無疑是一種剜心的捨棄,但同時也必然積了不小的德。說來也奇,年高患者,又斷了醫療,他居然又恢復了下肢的功能。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