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大蹄鼻蝠 東海岸現身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台灣蝙蝠學會日前於花蓮縣沿海調查蝙蝠生態時,意外於1處海蝕洞發現1隻台灣大蹄鼻蝠(見圖,會員王豫煌提供,記者張瑞楨攝 ),令研究人員相當震撼;學會秘書長徐昭龍說,這項發現雖還不足以推翻台灣大蹄鼻蝠是山區動物的舊觀點,但卻是首度於濱海地區發現這種蝙蝠。

該學會調查人員徐昭龍、周政翰及台灣大學生物演化生態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李秉容,日前於海蝕洞發現台灣大蹄鼻蝠時,牠倒掛於洞穴內,還用翼膜將全身包裹起來。

徐昭龍說,被列為台灣特有種動物的台灣大蹄鼻蝠,已知棲息於海拔300公尺到2700公尺的山區闊葉林,市郊區居民也偶見這種蝙蝠,一般認為這種蝙蝠屬於山區動物,卻沒有想到牠也會棲息於濱海地區。

上述發現也讓學界產生更多的疑問,包括牠如何在濱海覓食等問題。徐昭龍說,多數蝙蝠吃昆蟲維生,極少數蝙蝠會獵捕淡水小魚,但花蓮濱海地區海風強勁,海面又波濤洶湧,台灣大蹄鼻蝠不可能獵捕海魚,牠的超音波也無法打入充滿浪濤的海平面之下,牠如何獵捕海邊昆蟲維生,還要進一步研究。

他強調,上述發現雖不足以推翻台灣大蹄鼻蝠是山區動物的舊說法,但卻足以認定這種蝙蝠也會棲息於海拔接近於零的濱海地區。

學界目前對台灣大蹄鼻蝠的生態還不很了解,據蝙蝠學會調查,台北縣瑞芳鎮的蝙蝠洞內,曾有高達50萬隻的摺翅蝠依偎在一起,但台灣大蹄鼻蝠卻是獨行俠。研究人員將這種獨來獨往的蝙蝠暱稱為「台灣的蝙蝠俠」。

台灣大蹄鼻蝠小檔案–台灣蝙蝠俠 靠鼻子發超音波

有「台灣蝙蝠俠」之稱的台灣大蹄鼻蝠,擁有馬蹄狀「特化」的大鼻子,這是牠們靠鼻子發出超音波而特別演化出來的特徵,一般蝙蝠則是靠嘴巴發音,牠還有特殊的生育現象,學界正在嘗試解開其生態謎題。

用「特化」鼻子發出超音波的好處,是可以邊飛邊咀嚼昆蟲,或者把昆蟲叼到安全的地方再慢慢享用,一般用嘴巴發音的蝙蝠,捕到昆蟲需囫圇吞棗的趕緊吞下肚,不少民眾夜間被蝙蝠迎面撞上,就是牠們尚未吞下昆蟲,嘴巴無法發出超音波,等於是瞎著眼盲飛而撞到人類。

學界發現台灣大蹄鼻蝠在冬季會於山區度冬,地點多數位於洞穴內,在陽明山、玉山、阿里山等地,不過,牠也會暫住人工建築物棲息生產。

不過,令學界好奇的是,住在不同地區的台灣大蹄鼻蝠,生產時間也有不同,棲息於陽明山者,6月間已可看見母蝙蝠餵哺幼蝠,但棲息於玉山的母蝙蝠,到了7月卻仍待產中,這樣的「生殖區隔」現象尚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記者張瑞楨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