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闻分析╱促成朝野和解 国会新龙头首务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维助╱特稿 第六届国会龙头选举结果今天揭晓,代表蓝绿阵营参选者,均宣示要建立新国会文化,但台湾需要什么样的国会议长?显然更值得深思。

就宪政体制而言,九七年修宪后,台湾以“改良式双首长制”为宪政蓝本运作,已形同半总统制;更贴切地说,这几年国会多数联盟与总统所属政党不同,少数政府或分裂政府才是现阶段的政府写照。换言之,实际政府运作模式已倾向总统制。

在厘清宪政体制的现实概况后,对于台湾国会议长的角色扮演,自然能有深一层的省思。

在总统制国家,行政、立法二权相互制衡,甚至分庭抗礼,当国会议长与总统同一政党时,国会自然配合推动执政党的政策,但党团自主性仍高,行政部门难以干预;若国会议长与总统分属不同政党,议长将以“国会政党领袖”之姿,领导在野阵营监督行政部门。以当前的国会政党版图来说,“蓝大绿小”的结构态势分明,加上王金平与无党籍立委互动良好,使得代表蓝军参选国会龙头的王金平选情自始即“相对稳定”。

不过,此次国会正副龙头改选,相关恶质选风传闻也跟着甚嚣尘上,对于亟需建立新形象的国会来说,不啻为一大打击,自诩要承担国会领航重任者,更不应放任此恶习污染新国会。

在蓝绿对抗氛围的笼罩下,第六届立院恐仍将处于意见分歧的状态,由于立院是合议制机构,国会议长除须具备足够的整合能力,能否拥有多数联盟的奥援,也是议事及政事推动顺畅的关键,否则光是协商恐怕就阻力横生。

因此,居于少数的泛绿阵营,若无“稳定”多数席次相助,其主导下的国会运作,确实会面临较多的困难;而若以国会多数联盟共主之姿登上议长宝座,如何领导国会展现理性监督制衡功能,扬弃“为反对而反对”的不理性路线,使国会成为台湾理性监督力量的中枢,责任更为重大。

新国会的领航者今天将诞生,此人除了是国会权力中心象征外,也是未来领导国会与总统及行政部门相抗衡的关键人物,如何为良性的朝野互动写下新猷,更是责无旁贷。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