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常識:「三九」與各地的「九九歌」

陸南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中下旬。人們常用「三九嚴寒」、「數九寒冬」來表達天氣的寒冷。

「三九」天為什麼最冷呢?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這與當時地面吸收和散發熱量的多少有關。冬季這時候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此時地面散發的熱量還多於吸收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要繼續低下去,當地面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氣溫才達到最冷。到「三九」以後,地面吸收的熱量又將多於地面散失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後「三九」前後。

何時入九?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九天是一九,再數九天是二九……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非常準確。

九九歌謠

人說「冷在九、熱在伏」,數九雖冷,但由於中國國地域遼闊,冷也冷得不一樣:

黃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開河,八九雁來;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古代的一種樂器,意指寒風吹得籬笆劈劈響聲);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晚上寒冷像白鶴一樣捲曲著身體睡眠);
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
七九六十三,布袖擔頭擔;
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是「三九四九凍死狗」,在江蘇則是「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滿街遊」。

由於地域的不同,氣溫相差很大,但節氣的變化總是非常準確的。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