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共產党」全球有獎征文參賽作品

【九評征文】浮生瑣憶 (7)

瑤嶺紀事
巴 凌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3日訊】小 引

一九五六年初冬,南嶺蔥蘢。

我在深山裡跋涉了七個小時,還不見有一戶人家。這時,西山日落,彤雲滿天,回首來時山路,蒼茫無際。

正進退兩難,忽見樹林深處閃出一條人影。等這人走近了,才看清他的模樣。只見他一身粗布黑頭巾,黑短褂,黑褲衩,頭插一根野雞翎,腰插一把開山刀,腳踏一雙十耳草鞋。他肩上扛著一株枯乾的大松樹,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我讓在路邊,向他打聽我要去的那個瑤排。他兩道目光閃電一般在我臉上一掃,揚手朝前方一指,腳步如飛,轉眼間消失在濃重的暮靄裡。

山中七日

天色微明,一抹青色的光影,透過滿山滿谷氤氳,把周圍的事物,投影在清澈的天池裡。山光水色,變幻出一幅奇麗的圖畫。先生公一副神聖的神聖的神態,捧起天池清冽的水,長長地吮了一口,把剩餘的水,順手敷在自己的臉上,並輕輕地拍打起來。

先生公的這張臉是十分奇特的。黝黑清臞,皺紋如刻,瑤人的全部智慧,似乎都深藏在臉上的溝壑裡。「耍歌堂」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先生公必須盡自己的天職,毫無保留地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把本民族的歷史,傳遞下來。第一個儀式,就是祭拜盤古王。由數名扎著紅頭巾的青壯年,在盤古王廟前,豎起一根碗口粗三丈多長的新南竹,竹梢頭綁著一隻大公雞。先生公燒香禱告之後,引導著青壯年,豎著把新南竹從山頂慢慢移下來,重新豎在村寨前一小片空地上。全村寨的人,都聚集在這裡,聽先生公唱《盤古歌》。

瑤族人沒有文字,但有他們自己的歷史。盤古開天地,一場滔天的大洪水,淹沒了一切。洪水過後,只有兄妹二人活在世上,後來兄妹成婚,繁衍後代,才有今日的瑤族人。但是,瑤人的日子並不安寧,山外的官府,常派兵來燒殺搶掠。這個寨子就叫做「火燒排」,成為當年被燒毀的見證。有一年,瑤人的一位首領,帶領瑤兵,攻州陷府,一直打到北京城。漢人史上雖無記載,但先生公每年都會唱這一頁光榮史。首領戰死在外,部下只帶回他一柄寶刀。現在瑤人頭巾上那一根野雞翎,形同小寶刀,就是紀念這位英雄的。如果沒有這段「歷史」,恐怕瑤人無法生存下來。

先生公唱盤古歌,聲調蒼涼沉鬱,和氣勢磅礡的長鼓,形成鮮明對比。長鼓呈圓筒形,略大的一頭蒙著牛皮,小的一頭蒙著野豬皮,左右手兩面敲打,乒乓作響,聲震山林。數十名鼓手,今天打扮格外出色,紅頭巾、紅腰帶、紅綁腿襯著黑布刺花滾邊衣褲,粗獷有力的舞步,合著強烈的擊鼓節奏,更添幾分威武。

長鼓舞之後,是瑤寨最具風情的耍歌。歌場就在寨子前面,土場子不大,全寨子的少男少女,盛裝而出,無一缺席。今天的瑤哥瑤妹,個個神采飛揚,份外動人。瑤妹們擠在一堆,紅唇白齒,喁喁私語。瑤哥們也站作一堆,面對瑤妹們,指指點點。很快,就有一個瑤哥,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打了一下響指,輕踏舞步的同一節拍,隨引吭高歌。誰能用微妙的歌聲,撥動沙瑤妹的心弦,誰就有可能得到意中人的歡心。不須抽籤,也不必排隊,瑤哥們自動輪流,出列耍歌。瑤妹們不動聲色,卻心細似髮,辨認與品味每一位歌者的形象和神韻。

入夜,耍歌更神秘也更浪漫。任何一個沙瑤妹的家門口,都可能來了一個或數個耍歌的瑤哥。耍歌按照傳統方式,一人輪唱一首,井然有序。沙瑤妹只在自己的房子裡,用心聽歌。到了更深人靜,沙瑤妹終於開門出來,點燃火把,一一分送給門口的耍歌人,讓他們照路回家。只有一位沒有得到火把的瑤哥,當然就是姑娘的心上人。從這時開始,兩人世界的浪漫夜歌,如山澗清泉,叮叮咚咚,流向東山的晨曦。

七天七夜。瑤哥瑤妹耍歌,正是瑤人天經地義的求偶方式。無論哪一對瑤哥瑤妹,只要經過這樣七天七夜的耍歌,就算定情。然後,男方的父母,就可以正式向女方提親,擇吉成婚。

山中又七日

一九五八年盛夏,山外驟然颳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 先是縣黨委書記在三級幹部大會上,意氣風發地大講總路線。號召全縣各族人民,「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跟著是派出一批幹部,深入基層,落實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一係列政策。這又是一場粗枝大葉的群眾運動。

解放將近十年,按照中央的民族政策,這個縣建制為「瑤族自治縣」。漢族地區,土地改革,交公糧賣餘糧,互助組合作社,無一例外。瑤族地區,不搞「民主改革」,也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連公、餘糧也免了。說實在話,瑤人幾乎還是刀耕火種年代,老天做主,能過個溫飽日子就不錯了,哪有餘力向漢人的政府繳糧納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有晴卻無晴。」瑤人聚居在高山上,正合著那句老話:山高皇帝遠。山下一場又一場慘烈的階級鬥爭,雖然沒有波及瑤山,但是,看在眼裡,聽在耳裡,瑤人無不膽戰心驚。

瑤人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一些伐木放排到山外的男人,一些到漢人地區賣山貨的獵戶,做點小生意的小商人,略通當地的漢話,只有極少數人,因某種特殊原因和關係,學了幾年漢文,成為瑤漢之間溝通的「外交家」。在漢人的汪洋大海中,瑤人不過是個小小的孤島,不得不接受來自漢人日益逼迫的影響。近幾年來諸如「毛主席共產黨」、「解放軍」、「地主反革命」、「階級鬥爭」等外來語,經常撞擊著瑤人的耳膜,越來越強烈的不安全感,一旦變成歷史性恐懼,災難就快臨頭了。

瑤人在處理內部糾紛,最高原則是保障生命。用瑤人自己的話,叫做「吃人命」。如果失手打死人,兇手當然要受到嚴厲的懲罰。這裡沒有法庭,執行懲處的「法官」是德高望重的先生公。在他老人家主持下,先是超度亡魂,入土為安,然後,死者的家屬、親朋戚友,成群結隊來到凶手家裡,做兩件事:哭和吃。哭當然是表示悲痛,帶有勸說和警戒意味。吃,就是凶手一家,必須把家裡所有能吃的東西,包括糧食禽畜,做成食物,誠心誠意地款待客人,直到吃盡為止。通常「吃人命」要進行一個月至三個月,把兇手一家吃窮吃盡,懲罰不輕,但不傷人命與和氣。

不幸的是,瑤人在處理外務、主要是和漢人及其官府的關係上,以不改變或傷害本民族的生活方式為基準。其實,在瑤人文化觀念上,只知有漢人、官府、官兵,不知道有共產黨、解放軍、毛主席。

人民公社化的強力推行,立即在漢人地區引起社會動盪不安。儘管官方的宣傳一再強調:人民公社是金橋──走過這座金橋,就到了共產主義天堂。農民們還是爭先恐後地把雞鴨鵝殺光吃光,一些地方還故意殘殺耕牛,免得入社被充公吃大虧。這股因害怕「共產」而自發的反抗風潮,很快就被釐平。辦法既簡單又粗暴──田頭大辯論,群眾鬥群眾,並把首要份子判定為反革命、壞份子,捉將官去,或就地交群眾管制,不許亂說亂動!如果被認為「罪行」嚴重﹝特別是對毛主席共產黨出言不遜﹞,即判重刑。

縣委派來瑤山工作的兩位同志,一男一女。男的姓岑,三十歲左右,公安局現職股長,女的姓劉,二十二歲,自願來教瑤人兒童讀書識字的教師。這一天早上,岑股長正在向劉老師佈置當天的工作。突然來了十幾個慓悍的瑤人,個個手持火藥槍,腰掛斧頭或彎刀。一進入盤古王廟,即跪地禱告。

岑、劉兩人還沒有弄清楚發生甚麼事,已經被瑤人漢子團團圍住。瑤人咿咿呀呀地說了一陣,岑股長不完全聽得懂,但從他們的態度語氣判斷,覺得火氣不大。劉老師不慌不忙,把瑤人的話翻譯過來,岑股長才大致知道,瑤人不要「人民公社」,請立即離開這裡。岑股長很有耐心,向瑤人解釋,共產黨是如何偉大、光榮、正確。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大救星。瑤人堅持不要人民公社,不要共產黨,不要毛主席。雙方相持不下,岑股長顯得不耐煩了。

忽然有個瑤人把彎刀架在岑股長的脖子上,要岑股長交出手槍。岑股長輕輕推開彎刀,一邊說不必動武,一邊把駁殼槍掏了出來。瑤人立即把岑劉二人押出盤古廟。到了廟門口,岑股長站住,繼續他理直氣壯的宣傳,並嚴厲批評這些瑤人,如果執迷不悟,繼續反對人民公社,反對共產黨,反對毛主席,都要按反革命治罪。有幾個瑤人低聲商量了幾句甚麼。然後有一人不動聲色,搶上一步,推開岑股長,拔出剛才還是岑的那支駁殼槍,指著岑的胸口,扣動板機,砰地一聲槍響,岑股長慢慢地倒了下去。

劉老師嚇得尖叫了一聲,臉色慘白,說不出話來。又有一人掏出一支手槍,對著劉老師連開三槍,都是臭彈。另一人說:菩薩不叫你死,你走吧!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許結局不致於像後來那麼沉重如鐵。歷史性的恐懼,促使瑤人又一次走上「英雄」之路。幾天以後,數百名瑤人﹝其中有少數婦女兒童﹞下山圍獵,突然攻擊最靠近瑤山的一個鄉政府。當時恰好在鄉政府蹲點的一位何姓副縣長,得到報信,立即指揮在場的幾個鄉幹部,關死大門,爬上屋頂,進行抵抗。同時,搖電話向縣委報警。

瑤人憑人多氣盛,喊打喊殺,直衝大門而來,還向木板門轟了幾槍,鐵砂子亂濺一氣。何副縣長先用喇叭筒向窗外喊話無效,即下令放槍。鄉政府只有兩支獵槍一支三八式步槍,十發子彈。按何副縣長的命令,三八式在屋頂上朝天連放五槍。嘎──叭!嘎──叭!三八式是日軍侵華時的戰場用槍,一響兩聲,初聞者不知就裡,誤認為四面槍響。瑤人以為遭到伏擊,慌忙後退,一時大亂。

山中再七日

大瑤山地跨粵、桂、湘三省五個縣,高峰刺天,山脈如巨蟒,蜿蜒千里。四周漢族民眾,很快得到黨委通告:瑤山發生反革命武裝暴亂,各地立即動員起來,加強對民兵的領導,嚴防階級敵人的破壞和襲擊。一時間,謠傳四起,人心惶惶。一天半夜,我和幾個民兵伏在路口警戒。遠處似乎有甚麼動靜,我連忙將耳朵貼近地面,果然隱約聽到輕微的腳步聲,連忙向同伴發出暗號。「站住!甚麼人?」兩條人影離我約十步站住了。我們這個哨崗三人,一支漢陽造單響步槍,一支打野雞火藥槍,還有一支「羊腿」。三人中只有我還算有點軍事常識,使用三樣武器中威力最強大的漢陽造。我對自己佈置的「口袋哨」很有信心,果不然,敵人已經進入口袋。但是,兩條人影突然就地一滾不見了。

「我們是過路的,不要誤會。」根據說話語音語調判斷,雙方都不是瑤人,自然就不那麼緊張了。原來,他們兩人是偵察兵。弄清楚彼此身份之後,他們告訴我,大部隊在後面過來了。我知道,所謂「大部隊」,指的是解放軍野戰部隊。平定瑤人反革命武裝暴亂,最大的難題是,暴亂份子混雜在瑤人中間,一式黑芝麻,如何區分?群山迤邐,林海鬱鬱,瑤人行蹤無定,如何包圍?大部隊進山殲擊,尤如鐵鎚砸跳蚤,奈何?快刀斬亂麻,當然是最有效的選擇。

瑤山的動亂,直到年底才平息。瑤人的生命財產,損失多少,恐怕要等將來檔案解凍,才能知道。不過,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政府在慶祝平叛勝利大會上,一氣就處決二十二名男性瑤人。我相信,瑤嶺上的先生公,一定會把「官兵圍剿」事件編入自己的歷史,傳唱下去。

2001年2月12日修訂(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 凌,原名林拔,祖籍廣東揭陽,一九二九年出生於錢坑鄉。高中肄業,即加入閩粵贛邊區縱隊第二支隊政治部藝宣隊,一九五一年於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戲劇系本科畢業。先後在《工農兵》文藝半月刊、《廣東文藝》月刊、《珠江》文學月刊等雜誌社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一九八六年獲國家副編審職稱。工作之餘,喜歡讀書和寫作,發表過多篇詩歌、散文、歌劇文學劇本及文學評論,著有長篇小說《夜遁香港》。





  • 我上小學的第一課,就是學唱國歌。老師把簡譜和歌詞用粉筆抄寫在黑板上,字體端正美觀,便有一種引吭高歌的慾望;老師拿教杖指著,逐字逐句地教,我和小同學們跟著逐字逐句地唱:「哆哆─咪咪─嗦嗦─咪唻─」,居然很快就朗朗上口,心裡一高興,課堂上高聲唱,下課獨自哼唱,放學回家路上,更是忘情高唱。不出一星期,在全校紀念週會上,我已能吞吐自如。加上我的童音比較清亮圓潤,贏得老師同學讚許的目光,心裡未免有些翹翹然。凡上音樂課,我特別起勁,特別投緣。



  • 鯉 湖 鎮 一 役

    一陣激烈的槍聲,震得寒星搖搖欲墜。

    鯉湖鎮周圍十幾里數十個村寨、近二十萬民眾,都從睡夢中驚醒,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膽子大一點的人,輕輕開門走出來,黑夜裡互相輕聲打聽,又都茫無頭緒。小北風颳得很緊,不明來歷的槍戰,一陣緊似一陣,似乎還夾雜著一兩聲沉悶的手榴彈爆炸聲,更平添幾多不安和恐懼。有的縮頭躡足,返身入屋,閉門不出。有的披上一件舊棉襖,摸索著走出村口,試圖辨別槍聲的方位,希望得到一點甚麼消息。

  • 陶鑄治粵,從一九五一年春開始,至一九六六年竄升為中共中央第四把手,可謂官運亨通,風光了得。不料三年後,即被打成「叛徒」、「保皇黨」,死於非命。
  • 在國內公開出版物中,有一篇《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是毛澤東早年從事「打土豪,分田地」鬥爭的紀實文字。五十年代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暴風驟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東北土改運動的某些真實面貌。還有作家丁玲寫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這部獲史達林文藝獎的小說,內容和藝術風格都跳不出《暴風驟雨》的格局。此外,再沒有片言隻字,提及「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翻天覆地、生靈塗炭的土改災難。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紀念,海外某些早已脫離「共產體制」的知識人,偶爾提到當年的土改,仍然不加思索,原封不動沿用當年的套話:甚麼「土地回家」,「農民翻身做主人」?本文所記述的,僅限個人所見所聞所思。冒昧刊出,就教各方高人。
  • 特務長楊標真冤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年秋天的一個下午﹐在我眼前出現一幅如此不可思議的情景﹕兩條細麻繩﹐死死拴住特務長楊標兩個大拇指﹐通過小滑輪用力一拉﹐楊標本能地踮起腳跟﹐就在腳尖離地的一刻﹐他滿臉通紅﹐大汗淋漓﹐殺豬一般地嘶叫起來……。
  • 這首歌是近幾年在內蒙古最受歡迎的一首歌。她清新、深情的歌詞,悠美、深沉的旋律,感動著所有蒙古族同胞的心靈。
  • 《呻吟》不是一、兩個案子,不是一、兩個人或一、兩家人之間的摩擦,也不是一、兩個鄉村之間的衝突,而是直接涉及兩省區十多個縣市十多二十萬農民近百億水電站淹沒補償及土地糾紛;她不是書齋式的理論探討,而是一堆堆紅水河沿岸農民想說的話,想寫的報告。
  • 大化、岩灘、百龍灘三大水電站庫區遺留問題多 六、庫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繁,移民危房嚴重,急待處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