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緬北征戰紀實(10)

孫克剛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8日訊】

第十一節﹕ 破天險踏入孟拱河

敵十八師團主力﹐自從在瓦魯班戰役被我軍包圍夾擊慘敗後﹐胡康區敵軍全面崩潰﹐紛紛竄入孟拱河谷﹐胡康河谷盡入我軍掌握。

從胡康河谷到孟拱河谷﹐中間也橫着一座海拔四千公尺的傑布班山﹐天然的成為兩區的分水嶺﹐貫穿兩區交通的只有一個狹隘的谷口﹐公路干線﹐即從這個谷口裡直穿過去﹐全長約有六十多裡﹐兩旁山嶺重迭﹐樹高林密﹐地勢向北急傾﹐向南緩斜﹐是天然的險要隘路﹐敵人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敵的有利形勢。我軍如果單沿公路採取正面的仰攻﹐不但損失太大﹐也不容易攻的過去﹐如果採用兩翼迂迴﹐兩旁又是懸崖峭壁﹐更是不容易爬得過去。而且山中無水﹐登山涉險﹐唇敝喉焦﹐又豈是常人所能忍耐﹖面對着這樣困難的地形﹐根據我軍在胡康河谷所得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只有仍然採取“以正合以奇勝”的戰法。

三月十五日﹐新二十二師配屬戰車部隊攻佔了丁高沙坎﹐沿正面公路直叩孟拱河谷的大門﹐新三十八師就擔任爬過傑布班山地﹐迂迴到隘路的後面﹐拔開這道大門的門閂﹐迎接正面部隊進入孟拱河谷的任務。

三月十四日﹐一一三團全部都在瓦魯班以東地區附近集結完畢﹐隨即沿着庫芒山脈開路前進﹐另外派出第一營跟隨美軍麥支隊行動﹐打算經過大柏揚﹐西燕卡道﹐大奈洋﹐卡庫卡道等地﹐迂迴到沙都渣南面的拉班﹐截斷在傑布班山地的敵軍後路。這一團健兒﹐經過十四天的艱苦開路﹐山道陡而且滑﹐上下山都要用手爬﹐馬馱着炮不能行動﹐只好用人抬﹐讓騾馬空着身子走﹐它們不時還要從山上滑跌下去﹐兩天工夫跌斃了二十多匹﹐後來飼養兵想出法子來﹐上山時他們走在馬前用力扛着馬頭﹐下山時他們走在馬後﹐死命拖着馬尾﹐任憑這樣的費盡苦心﹐馬匹傷亡還是常有的事﹐古人說蜀道難行﹐比起這恐怕還是差的遠﹐令人嘆為觀止﹗因為山地崎嶇險峻﹐找不着空投場﹐飛機本身又受到天時限制﹐所以部隊經常缺少給養﹐成天跋涉﹐整天不得一飽﹐沒有水﹐儘管嗓子渴的冒煙﹐也只有勉強用吐沫去潤濕一下。第一營一連八天看不到飛機的影子﹐去挖野菜砍巴焦根來充飢﹐即使是這樣﹐大家都始終能忍着渴﹐挨着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士氣﹐且戰且進﹐在二十七日傍晚攻到拉班附近﹐第二天晨光熹微中﹐部隊秘密的渡過了南高江﹐攻其不備﹐一鼓就佔領了拉班。這時﹐美軍麥支隊的一營也渡過了河﹐到達公路附近。在正面據守山隘和我新二十二師撕殺的敵軍﹐是十八師團五六聯隊的余部﹐附有山炮兩中隊﹐重炮兩門。

一一三團在迂迴途中﹐雖然有好幾度和敵軍發生戰鬥﹐但因地形險阻和我軍隱蔽得法﹐敵軍只判斷是小部隊的行動﹐沒有十分注意﹐忽然間鑽出了一團兵力﹐無怪乎他們要手忙腳亂了﹗田中新一顯然是急得近乎發狂﹐把十五公分重炮和其他各種口徑的大小砲彈﹐對着一一三團和麥支隊亂丟一氣﹐又急急的從一一四及五五聯隊各抽出一個大隊的兵力﹐與一一三團第一營在拉班附近惡鬥起來﹐美軍第一營因為受到敵軍 猛烈砲火的轟擊﹐立腳不穩﹐往後撤退﹐一一三團第三營趕來接替了防務。美軍對于我軍的勇敢負責﹐非常欽佩﹐一個美國兵很坦白的說﹕“我們和三十八師在一塊作戰﹐便什麼都不怕。”從這句話裡﹐就可以看出盟軍對于我軍是怎樣的信任了。其實﹐這也是一句老實話﹐我軍和盟軍在一起作戰時﹐不論是英是美﹐都是本着患難與共危急相救的同胞精神﹐去援助人家﹐尤其是戰況慘烈的時候﹐官兵們大家都肯把全盤責任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好像在第一次緬戰在仁安羌援救英軍﹐這次和瓦魯班之役﹐都盡其全力﹐讓盟軍安全撤退﹐這種捨己為人的犧牲精神﹐教盟軍充份認識了中國軍人的作戰道德。

四月二十八日﹐敵軍集中兩個大隊的兵力配合猛烈的砲火﹐從南北兩方分別向一一三團一三兩營攻擊﹐來勢異常凶猛﹐我軍固守陣地﹐沉着應戰﹐擊退敵軍六次衝擊。二十九日﹐沿公路兩側﹐敵人遺尸纍纍﹐攻勢漸衰﹐同時一一三團第二營已沿南高江輕裝北上﹐攻下沙都渣﹐把公路截成了三斷﹐直接威脅高魯陽方面敵軍的側背。這時新二十二師已突破高魯揚陣南下夾擊殘敵﹐先頭部隊于二十九日晚﹐和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在沙都渣會合﹐於是敵軍所倚恃的六十多裡長傑布班山隘天險﹐完全入了我軍掌握。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紫陽在中共黨內擔任過很多各級職務,是經歷和經驗都很豐富的中共領導人。 *早年加入中共* 趙紫陽1919年生於河南滑縣一個地主家庭,受過初中教育。他在1938年加入中共,抗日戰爭期間在冀魯豫邊區擔任縣委書記和地委書記。

  • 大紀元1月19日訊】(法新社華盛頓十八日電)美國新任國務卿提名人萊斯女士今天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任命聽證會上,承認要訓練伊拉克當地的安全部隊還有更多工作必須完成,同時她拒絕針對美軍何時撤出伊拉克提出時間表。針對外界批評華府部署在伊拉克的軍隊人數過少,不足以抵抗日漸增加的游擊隊攻擊,對此萊斯在聽證會上進行陳述時發言為政府政策辯護。
  • 凡經過抗日戰爭那段歷史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那烽火硝煙的日子﹐不會忘記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不會忘記當亡國奴的恥辱﹐流亡者的艱辛。當然﹐更不會忘記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前方的將士浴血奮戰﹐後方的人們奮力支持。也不會忘記﹐當日本宣告投降的那一刻﹐舉國歡騰﹐沉浸在一派歡樂和喜悅之中。
  • 隨著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推出以來,各方迴響蜂湧而至。今天,將為您報導一位歷經中日戰爭,現年76歲的台灣老兵--郭老先生,由他現身說法,來談談抗日時期的共產黨。他說:
  • 我是王若松,今年82歲,1937年參加革命,我愛人詹以貴是1930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我們夫妻2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革命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1949年4月1日我愛人率領49軍440團解放信陽,對信陽人民有著深厚的眷戀之情,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們夫妻2人從廣州軍區離職休養,在我愛人的要求下,攜安家費在河南省信陽市成功路39號修建了我現在所居住的房屋。我們一直生活的很幸福。我愛人詹以貴已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病故。

  •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舉行不同的紀念和慶祝活動。在中國有一條具有二戰紀念意義的公路,那就是在二戰期間,美國為了援助中國抗日而與中國聯合建造的史迪威公路,到現在這條公路正好通車60周年。 在1942年4月底,日本軍隊佔領緬甸,並且切斷了盟軍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滇緬公路,所有運送到中國的物資都要從印度北部空運,越過喜馬拉雅山再進入中國內陸,這就是當時稱做的“駝峰空運”。1942年12月16日,美國和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開始聯合修建一條戰略公路,公路以印度東北部利多為起點,通過緬甸再進入雲南,最後接到昆明的一條公路。 *修路非常艱苦*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