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鳳凰台上吹簫引鳳

廖真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訊】春秋時代,周宣王有個叫蕭史的史官,他常在萬籟無聲的曠野中吹簫,簫音迴盪於天地間,像是造物者的召喚,每每引來白鶴和孔雀。

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年輕漂亮又非常聰明。她天生喜歡音樂,尤其鍾愛吹笙。聽聞蕭史能引來白鶴孔雀,心生仰慕。秦穆公因為疼愛弄玉,遠召蕭史,且不惜以女下嫁。

秦穆公非常喜歡聽他們倆的笙簫和鳴,故在雍宮的旁邊築一鳳凰台,供弄玉夫婦居住。他們的生活相當幸福,數十年間,他們的樂聲感動了附近的鳳群。鳳群接踵而至,常年棲在弄玉夫婦身邊,形影不離。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早上,蕭史夫婦在吹簫吹笙時,忽然天上來了一龍一鳳。紫色的鳳凰停在鳳台左邊,金色的騰龍盤在鳳台的右邊。這鳳鳴龍吟好像在向他們召喚。弄玉帶著笙乘上了紫鳳,蕭史帶著玉簫乘上了金龍,一瞬間,龍鳳飛向天空中去。

從此以後,這段吹簫引鳳的佳話就在民間一直流傳。像是詩人李白有一首詩: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還,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即是以此佳話為背景。南北朝詩人陳江總也用了這個典故:「弄玉秦家女,蕭史仙處童。來時兔滿月,去後鳳樓空。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烟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目前先行研究所記述的御座樂大多都是上江戸時演奏的。對於琉球王國來說,上江戶之事是如同中國去琉球冊封的事一樣重要的。為何稱為 “上江戶” 呢? 並不是單純的指江戶的位置是在琉球的北邊,而是還包含有,琉球去向江戶的支配者(將軍)請安問候的一層意思在裏面。在沖繩有一種男性舞蹈叫 “上口說” ,歌詞內容是在描寫著從琉球的到薩摩一路上的風景。在琉球的歷史史書上,前往薩摩的事被稱為 “上國”。從這點看來,終究還是指著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關係而使用的單詞。
  • 鄭國有一位叫師文的人離家找魯國的師襄子學習彈琴。

  •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 東漢音樂家蔡邕有不同凡人的聽覺,讓人很欽佩。
  • 我國有一種樂器叫竽。戰國時齊宣王就非常喜歡聽竽的樂器聲,當時據說有二三百人的竽的大合奏。那時有個南郭先生,聽說去演奏竽這個樂器的薪水很優渥,就想混進去這個樂團。他終於千方百計的進入這個樂團,雖然實際上他不會吹,但在演奏時,他總是有模有樣的裝作很像是在吹奏似的。
  •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城都人。司馬相如是漢代一位辭賦名家,在文學上有很高的聲譽,在音樂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善於鼓琴。漢景帝時,他曾做過皇帝跟前的騎兵侍衛。
  • 秦王派遣使者告訴趙王,要和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勢力強大,不想去參加這次的會面。廉頗和藺相如則說道: “王如果不去,則無異向秦王表示趙國的懦弱膽怯阿。”趙王聽了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前去澠池赴約,藺相如也陪從著。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