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易水壯士-荊軻與高漸離

廖真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欲刺秦王,臨行時好友高漸離為他餞別,二人今日一別,未知是否仍有相聚之時。於是,高漸離擊筑,荊軻放歌相和,留下了這段悲愴動人的樂章。

荊軻刺秦王失敗,不幸殉難。高漸離改名為宋意,幫人作工。一天,他的主人家中宴客,客中有人擊筑,高漸離聽到向來喜愛的樂音,徘徊在廳堂附近,捨不得離去。樂畢,高漸離對每一首曲子提出建議,。僕人見狀,就去向主人稟告宋意也懂得擊筑。主人要宋意到廳堂擊筑,筑音或高亢或低迴,所有的客人無不動容稱讚。

這個消息很快的也傳到秦王耳邊,秦王遂召他進宮,可惜秦王身邊的人有人識得他是荊軻的朋友高漸離,提議把他給殺了。但秦王喜歡他的擊筑,只用馬糞燻瞎他的一隻眼睛,留在身邊擊筑。

高漸離每次的表演都令秦王很讚賞,但他並未忘記好友荊軻的遺志。高漸離看時機已成熟,就把一塊準備好的鉛放到筑中,趁著接近秦王時,要殺害他。

事與願違,高漸離因為一隻眼看不清楚,沒有擊中秦王。後來高漸離還是死於秦王的衛士手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國有一位叫師文的人離家找魯國的師襄子學習彈琴。

  •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 東漢音樂家蔡邕有不同凡人的聽覺,讓人很欽佩。
  • 我國有一種樂器叫竽。戰國時齊宣王就非常喜歡聽竽的樂器聲,當時據說有二三百人的竽的大合奏。那時有個南郭先生,聽說去演奏竽這個樂器的薪水很優渥,就想混進去這個樂團。他終於千方百計的進入這個樂團,雖然實際上他不會吹,但在演奏時,他總是有模有樣的裝作很像是在吹奏似的。
  • 秦王派遣使者告訴趙王,要和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勢力強大,不想去參加這次的會面。廉頗和藺相如則說道: “王如果不去,則無異向秦王表示趙國的懦弱膽怯阿。”趙王聽了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前去澠池赴約,藺相如也陪從著。
  • 春秋時代,周宣王有個叫蕭史的史官,他常在萬籟無聲的曠野中吹簫,簫音迴盪於天地間,像是造物者的召喚,每每引來白鶴和孔雀。
  •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銍人。從小就很聰穎,書讀得很多。喜歡彈琴作詩,與山濤、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劉伶為竹林之遊,有 「竹林七賢”之稱」。
  • 談到沖澠不能不談到三絃和琉歌,據說琉球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三絃這個樂器。琉球三絃的外型和演奏方法,還不同於日本本土的三絃或是中國的三絃,它算是琉球獨有的。即使有的家庭可能沒有人會彈奏三絃,但還是會放置三絃的樂器,因為琉球人非常喜愛三絃。琉歌是用琉球方言所唱的歌,要用三絃樂器來伴奏。筆者也曾學習過琉球的古典民謠和三絃,覺得本身的難度不是在方言的發音,而是在唱的部份和彈奏部份不是同一個旋律,而且因為琉歌本身的韻味有相當高的技術,所以是很有挑戰性的。近年,琉球的三絃音樂迅速傳遍了世界各國,筆者在沖澠時,認識幾位從非洲或西亞來的朋友,他們都是慕名琉歌和三絃而來,專門來沖澠學習琉球的三絃音樂的。
  • 在中國歷史裏,諸葛亮這個名字已成為智慧的化身。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音樂也相當高明,彈得一手好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