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漁權與間諜船問題 凸顯台灣亟需國家海洋戰略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7日報導】 護漁系列報導之四(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二十六日電)最近兩個月,台灣海域先後發生中共間諜船頻繁入侵、台日漁權糾紛等重大海上問題,也凸顯四面環海的台灣,亟需一套完整的海洋戰略,透過協商談判的國際合作、海事體制的健全,以及台國民對海洋的認知,才是建構海洋戰略的根本。

根據台海巡署資料,環太平洋區域是全世界地理上最大的區域,面積超過一億平方公里,太平洋區域資源豐富,漁獲量占全球百分之四十五,太平洋區域的大陸架蘊藏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此外,海底儲藏豐富錳、鎳、鈷與銅及稀有礦產,是人類二十一世紀寶貴的資源庫。

能源資源、礦產與漁業,加上海運交通線,使得台灣週邊的西太平洋至為重要,也成為中國、美國、日本等競逐利益的主要熱點,近幾年,中國大陸海測船頻頻侵入台灣、日本海域,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就認為,這是中國大陸走向近海防禦的必定作為,屬其整體國家海洋戰略下的一環。

翁明賢認為,中國大陸已體認到自身應發展成為「海洋國家」的重要,因此需建立「藍水」 (遠洋)海軍,近年來像是「向陽紅」、「探寶」等海測船侵入週邊國家海域並非偶發事件,都顯示共軍企圖心日趨強烈,希望走出近海,藉資源爭奪及擴大勢力範圍,爭取有利的國際實力。

退役的台海軍中將汪啟疆認為,海島國家的國家利益,基本上是由領土主權、海島經濟、海洋空間三者形成,以日本為例,日本國家防衛政策就是以「建構更穩定的安全保障環境」為主軸,將所有與海洋有關的事務納入國家安全考量,因為掌控海洋資源是日本生存安全的戰略基礎。

以此次台日漁權糾紛為例,台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念祖就認為,在政策思維上,應區分「護漁」及「海域執法」間的不同,由於「護漁」事涉一國主權或管轄權的國際爭端,護漁與主權保障實為一體兩面,因此在護漁議題上,台海軍不全然是被動地位。

但無論海域糾紛是否攸關一國主權,台灣需要一個整體國家級的海洋戰略已是無庸置疑,但建構宏觀的海洋戰略,有賴台灣政府跨部會分層合作。

台海巡署署長許惠祐則認為,掌握國際的海洋事務趨勢、推動國際合作,是台灣海洋策略極其重要一環,台海巡署藉由海域執法、海上救助及護漁工作,宣示台灣對週邊海域的重視、凸顯台灣在海事上的地位,可爭取國際與我合作,而台海巡署則持續推動海洋事務組織健全化。

「除了國際合作與政府政策外,一個國家是否為海洋國家,還須看國民的親水性」,台中山大學海洋資訊學系教授王維賢認為,做為一個海洋國家,台灣民眾的「親水性」還有加強空間,台灣政府應藉由政策推動,鼓勵民眾接近海洋,從觀念上強化人民對海洋的認知,才是建構海洋國家的根本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