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好琴

廖真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以前有一位有名的琴師,名為工之僑。工之僑不但能彈出優美動人的琴聲,連製琴的技術也堪稱一流。村裡有人知道工之僑非常愛琴,特地從遠地帶回來一塊絕佳的桐木給他。

工之僑拿到了桐木一看,高興得連連點頭,認為這肯定是作琴的最好材質! 工之僑當天徹夜未歇的畫了製琴草圖。完成了草圖自己也覺得挺滿意的,他開始照著草圖的樣式在桐木上量身製作。經過了繁複的工作,最後終於把那桐木製成了一張琴。

工之僑興致勃勃的彈著剛製成的新琴,發覺這張琴彈出來的音色質感真是不同以往曾經彈過的琴,他想著: 作了那麼久的琴,彈了一輩子的琴,像這樣的琴恐怕世上也沒有幾把!

工之僑擁有好琴的消息立刻傳遍村莊,大家都爭相來看這張琴。很快的這件事便傳到掌管禮樂官的耳中,樂官將工之僑找了去,要工之僑當場用這張琴演奏。雖然樂官也找來了樂師們來評價,但這些樂師根本沒有人看得起工之僑,認為這張琴也不是古代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當然也就不值錢了。

工之僑回去之後,極為懊惱喪氣,難道這琴不好嗎?

不久,工之僑找來了漆工,在琴上漆上仿古的花紋,也請來了木工,在琴身上又刻了一些沒有人看得懂的蝌蚪文字。然後把這張琴埋進了土裡。

經過了一年後,工之僑把琴從土裡挖出,拿到市集去賣。有個大官剛好經過了市集,一眼就看到了工之僑所賣的琴,他見琴身上紋路斑剝,還有一些看不懂得文字和花紋。他看了看這琴,發出了驚嘆聲,這可是歷史悠久的琴啊!這位大官隨即拿出二百兩黃金將琴買下。

這位大官把買來的琴貢獻給朝廷。朝廷又請來當初那些的樂官樂師們,讓他們來評鑑這張琴。樂師們爭相看這張琴,看過的人都覺得這確實是一張難得的好琴,音質好、造型佳,每個人對這張琴都讚不絕口。

工之僑聽說了樂師們對這張琴的評價後,不禁歎氣:不都是同一張琴嗎?這些人趨炎附勢,人云亦云,握好是非判斷的標準,如果自己不把心擺正,還真容易隨波逐流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國有一位叫師文的人離家找魯國的師襄子學習彈琴。

  •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 東漢音樂家蔡邕有不同凡人的聽覺,讓人很欽佩。
  • 我國有一種樂器叫竽。戰國時齊宣王就非常喜歡聽竽的樂器聲,當時據說有二三百人的竽的大合奏。那時有個南郭先生,聽說去演奏竽這個樂器的薪水很優渥,就想混進去這個樂團。他終於千方百計的進入這個樂團,雖然實際上他不會吹,但在演奏時,他總是有模有樣的裝作很像是在吹奏似的。
  •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城都人。司馬相如是漢代一位辭賦名家,在文學上有很高的聲譽,在音樂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善於鼓琴。漢景帝時,他曾做過皇帝跟前的騎兵侍衛。
  • 秦王派遣使者告訴趙王,要和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勢力強大,不想去參加這次的會面。廉頗和藺相如則說道: “王如果不去,則無異向秦王表示趙國的懦弱膽怯阿。”趙王聽了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前去澠池赴約,藺相如也陪從著。
  • 春秋時代,周宣王有個叫蕭史的史官,他常在萬籟無聲的曠野中吹簫,簫音迴盪於天地間,像是造物者的召喚,每每引來白鶴和孔雀。
  •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銍人。從小就很聰穎,書讀得很多。喜歡彈琴作詩,與山濤、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劉伶為竹林之遊,有 「竹林七賢”之稱」。
  • 在中國歷史裏,諸葛亮這個名字已成為智慧的化身。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音樂也相當高明,彈得一手好琴。

  • 唐高祖李淵曾命祖孝孫製雅樂。而等到真正製定好這雅樂時,已經是太宗李世民當政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