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眼中的姚明 《挑戰者姚明》比大片娛樂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17日訊】(中華網7月17日)我對籃球、NBA、姚明等都不感興趣。本來以為,看《挑戰者姚明》應該是一個無比枯燥乏味的過程,誰知這部紀錄片拍得極富娛樂性,讓我大感意外。姚明在 NBA打球頭一年的經歷被講得趣味十足、起伏有致、扣人心弦。它甚至比今年的暑期大片《極限戰士》《蝙蝠俠:俠影之謎》《史密斯行動》更好看。与同樣打偶像牌的《頭文字D》相比,《挑戰者姚明》顯示出更高的品格,它的人物、故事、情感都有模有樣,不像《頭文字D》直接拿偶像的活動招貼畫賣錢。  
  
  對影視受眾的研究早就表明,觀影過程實際是一個觀眾移情劇中人的過程。觀眾會為主人公的冒險或戀愛著急上火,那是因為他們真把這些都當作了自己的事情。能夠讓觀眾忘我,對于說故事的電影來說,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挑戰者姚明》在這方面展現了高超技巧,鋪墊、推進、抖包袱,不疾不徐、有條不紊。關鍵性比賽的剪輯与解說詞的配合天衣無縫,簡直可以媲美劇情片的刻意安排。紀錄片對于真實性的先天要求,影片中姚明作為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都為中國觀眾在影院中移情姚明提供了方便。
  
  影片從姚明的英語翻譯的視角展開,內容基本上是“翻譯眼中的姚明”。對于欲以姚明為標本考察相對深刻的社會、文化、體制等問題的觀眾來說,恐怕要空手而歸了。
  
  這不是一部野心勃勃、具有思辨性的紀錄片,它擅長的是抒情、調侃、逗樂和感嘆,對于与此無關的問題,影片的回避甚至是刻意乃至生硬的。比如說到姚明最感興趣的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時,姚明的翻譯坦率地說:“絕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一無所知。”姚明對這個問題的反應如何,影片并未交待。
  
  這樣一部“中國英雄在美國揚名”的影片很容易招致民族主義的詬病,其實要我說,這部電影里最大的英雄并不是姚明,而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的美國文化。你看姚明在机場受到的歡迎、在球員更衣室被隊員打趣、教練對姚明稱得上“無微不至”的訓練、巴克利的口無遮攔和兌現諾言、奧尼爾的霸气和孩子气,其實都是在展現美國文化的迷人之處:寬容、大气、強烈的好胜心、具有幽默感而又不喪失天真。(王陳)
  
  小巨人不敵韓劇
  
  中國有句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無論在球場上還是球場外,姚明獲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成功之后變得很累,片中已經提到,他連逛超市或者感受美國文化的時間都沒有了,一個2.29米的大個子,整天被十多億道目光照射,其壓力可想而知。禍不單行,美國還有一位名叫詹姆斯.斯特恩的名導演,仗著自己曾經拍過一部叫《極限喬丹》的紀錄片,找上門來非要再拍一部《挑戰者姚明》———這不是明擺著制造壓力嘛。
  
  中國還有句俗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位詹姆斯.斯特恩當年決定拍姚明的時候,并不知道姚明會像現在這樣如日中天,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以時間為代价賭了一把,希望能夠借助姚明的影響力,自己也嘗嘗升天成仙的滋味。結果,他押寶押中了。
  
  中國俗話不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也是經典。這位名聲大、產量少的大導演讀懂了。他花費大量心血,從姚明登陸NBA那天開始如影隨形:姚明第一次見到隊友,第一次訓練,第一次上場比賽,第一次得分,第一次引起轟動,第一次打全明星比賽,讓巴克利第一次吻驢屁股,第一次使奧尼爾感到壓力,悉數收入鏡頭。
  
  他在影片架构方面頗費心思,通過翻譯科林的敘述,不僅讓這部紀錄片的“主觀性”很好隱藏,還在一個側面將中美文化方面的沖突展現在大家面前。單就一部紀錄片來講,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准,已經很不容易。
  
  可惜,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詹姆斯.斯特恩當可能忽略了中國文化還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說法。無論他如何殫精竭慮,影片所展現的故事內容,99%已經廣為人知,再加上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對紀錄片興趣不大,就算他以姚明做噱頭,吸引力照樣比不過絮絮叨叨的韓國電視劇。(劉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亞鵬欠巨債 妻子海哈金喜直播透露還債進度
章子怡主演新片官宣 曝趙麗穎番位壓楊冪原因
《三體》蟬聯3週收視榜首後 豆瓣突清空所有評論
遭封殺3年傳正待復出 趙薇被爆又出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