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泯恩仇》十、結友何須多

陳沅森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春天飛回來的燕子,在屋簷下做窩,被農家視為一件大吉大利的喜事。看它們銜泥做窩,非常有趣。燕子夫婦不辭勞苦地飛來飛去,銜來一小坨、一小坨濕泥巴,用唾液做粘結劑壘窩。只幾天工夫,一個橢圓的窩便成形了。鋪上茸茸的乾草,母燕子伏在窩裏生三、四枚蛋,然後縮在窩裏孵卵。公燕子飛出去覓食,喂給母燕吃,兩燕恩恩愛愛。不到一個月,窩裏便熱鬧起來,三、四隻毛茸茸的小燕子腦袋,伸在窩邊。看父、母叼著蟲子飛回來,便張大嘴巴,吱吱地叫著,討吃……

賓伯駿“反動”了一回,變成“一女二子”三個孩子的父親。每天回家,三個孩子圍著爭叫“爸爸”“爸爸”,多像可愛的小燕子啊!

當時一念之差,及至孩子生出來,要吃、要穿、要讓他們受教育……連妻子在內,四個沒有戶口、沒有糧食指標的“黑人”,生活拖累是夠重的。但賓伯駿挺住了,他更加勤勉,更加節約,有時為了拿到兩毛錢誤餐費,不惜加班兩小時……

一天,鍾副廠長拿來一副模具圖紙,問賓伯駿願不願意加班做出來。賓伯駿問:“這額外任務——”“發10元錢獎金。”

“做吧!”賓伯駿慨然承諾,加四個晚班,完成了任務。

模具是一位名叫張征湖的人定做的,此人年齡與賓伯駿相近,戴一副近視眼鏡,文質彬彬的模樣。由於趕急,他每晚都來車間,坐在鉗台旁,一邊看賓伯駿精雕細琢,一邊天南海北地閒聊。

張征湖很客氣,每晚掏錢請賓伯駿吃一碗肉絲面。賓伯駿對這個人漸漸產生了好感,覺得他“講義氣”,“夠朋友”。

第四晚,模具快完工,兩人在對門小店吃面時,張征湖說:“賓師傅,你手藝這樣好,我們還要做四副同樣的模具,就不通過廠裏,你私下加工出來,每副給你20元,好不好?”

條件相當有誘惑力,四副就是80元,等於賓伯駿一個月的工資。賓伯駿需要錢啊,他缺的就是錢!

“不行,不行。”賓伯駿回答說,“幹私活,吃裏扒外,把廠裏得罪了;拿兩處工資,是投機倒把行為,‘打擊辦’抓了,要坐牢。你莫害我,我家婆娘細崽一大圍 。”

後來,四副模具還是放在廠裏做了,每副收加工費40元。賓伯駿則多吃了張征湖十多碗肉絲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日親日近,日遠日疏的。這“張眼鏡”每天陪賓伯駿加班,又慷慨大方,兩人談笑甚恰,增進了相互瞭解。據張征湖自己說,他的“出身也不怎麼好”。關係密切之後,賓伯駿發現,張征湖總是喜歡誇獎他:

“賓師傅,你人聰明,學問又好,煨在這街道工廠,真是可惜了!”

賓伯駿聽了,微微一笑,沒有回應。

“賓師傅,你這麼有才華,一輩子就這樣窩掉?”

賓伯駿聽了,沒有吭聲,皺了皺眉頭。

“賓師傅,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總得想法子出人頭地啊!”

賓伯駿聽了,沒有理睬他,內心有所反感。

……

古人雲:“道吾善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賓伯駿想,這張征湖是怎麼回事?屢屢阿諛奉承,言不由衷。

有時,張征湖發牢騷,背著人,常常講幾句對社會不滿的話。這些話,從老工人嘴裏,也可以聽到。但那些老工人講一講,無所謂,他們出身好,自來紅,拿了他們無可奈何,幹部只好裝著沒有聽見。你張征湖自訴“出身不怎麼好”,怎能這樣無所顧忌呢?於是,賓伯駿便好心勸告他:

“張眼鏡,你說話應該注意點,這樣講影響不好,對自己不利。”

“我不會跟別人講,只是在你面前講一講。”張征湖辯駁。

“什麼人面前都不能講,這是原則問題。”賓伯駿滿臉嚴肅地說。

賓伯駿淪落社會底層多年,讀書看報,耳聞目睹,總結經驗,“禍從口出”的慘痛教訓還是很多的。

一天晚上吃面時,張征湖對賓伯駿說:

“賓師傅,我一輩從來不佩服什麼人。包括大人物,都不佩服,獨獨服了你。你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是一條好漢。可惜生不逢時,大材小用了。我把你的情況向兩位好友介紹後,他們都想見見你。”

“免了,免了。”賓伯駿搖頭兼擺手地說,“像我們這種人,朋友越少越好,‘少吃鹹魚少口幹’啊!”

“怎麼這麼說呢?人家慕名而來,難道你拒之門外?”

“曹子建有兩句詩:‘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要是利劍在掌呢?”張眼鏡回這句話,接應得很快,但他的“司馬昭之心”,便暴露無遺了。

賓伯駿說:“昨天,我在古舊書店,看見一冊《曹植詩選》,隨便翻閱一首,其中有這樣兩句。你今天要給我介紹朋友,我就引用給你聽。我家現在有四個‘非洲人’,天天要飯吃,沒時間接待朋友,請原諒。你如果有模具要做,通過廠裏,像這樣加班幫你做出來,得點實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其他人,一律免談。”

話講得很絕,但張征湖不死心,俯在賓伯駿耳朵旁邊,悄悄地說:“他們想挖牆腳!”——“挖牆腳”是當年社會上的流行語,指“搞反革命小集團”,“挖共產黨的牆腳”。

“哈哈哈,”賓伯駿故意放聲大笑著說,“社會主義的牆腳,怎麼能挖得動呢!”

賓伯駿“裝蒜”,仿佛沒有聽懂,大聲說笑,把話岔開,張征湖只好死了這條心。模具做完,他也不來了。日遠日疏,偶爾路遇,匆匆點頭而過,連話都不談了。

若干年後,鍾副廠長告訴賓伯駿,他的一位朋友熟悉張征湖,原來就是社會上暗中流傳的鼎鼎有名的“張眼鏡”——公安局的“線人”,專門“吊胃口”、“帶籠子”、“帶反舵”的。鍾副廠長說:“他送模具來做,請你吃肉絲面,千方百計接近你,就是想‘引蛇出洞’,幸虧你老練,沒有上他的當!”

賓伯駿回答說:“也不是什麼老練,而是實事求是,做工吃飯,不探閒事,是我們這些人的本分。”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旅居加拿大的陳沅森先生寫的《佛懷煽仇錄》,也許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從反面揭露中共「土改」真相的長篇小說。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土改』過去半個多世紀,地主屍骨早已灰飛煙滅。如果作者這一輩六十多歲的老人再不寫出來,時間無情地推移,土改的罪惡將隨著人世滄桑而湮滅。倖存者有責任把當時的真相告訴後人。筆者懷著對兩百多萬枉死的地主深深的同情和敬意,為完成這一歷史重托貢獻了一己微薄之力。」
  • 「新中國」是一個美好的辭彙,但被中共用濫了。
  • 中篇小說《笑泯恩仇》(5萬字),描寫了一位“出身不好”的普通中國人賓伯駿,在“階級鬥爭”社會高壓的夾縫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小心謹慎地求得生存和發展的辛酸故事。
  • 自2005年6月1日起至今天(8月6日),屢屢點擊《大參考》,一直是5月31日的信息,沒有更新。與此同時,主頁上方出現一通欄大字:“急需捐款!請慷慨解囊!”看來,該網絡因經濟困窘,瀕臨倒閉了。
  • 出國前(2002年仲夏)的某天上午,賓伯駿在一條偏僻馬路的人行道上漫步。一輛進口小轎車,緩緩靠邊,停在他身旁,“叭叭”輕輕叫了兩聲。
  • 賓伯駿隨譚四毛的小車到了麻園灣,感慨系之:“啊,麻園灣!這個居住了16年的地方,這個闊別了16年的地方!”
  • 那是上一世紀70年代初,賓伯駿以房換房,住進了麻園灣86號,在那裏一住16年。

    賓伯駿“家庭出身不好”,高中畢業時儘管成績優異,因“政審不合格”,被排除在大學院牆之外。跌落社會底層之初,他在小學、中學當了兩年代課教師。目睹知識份子地位低、工資少,運動來了,老是寫檢查挨批判,便決心跳出“臭知識份子牢籠”,學一門手藝,躋身“響噹噹的工人階級隊伍”。

  • 震驚全市的“001號案件”發生後,賓伯駿不知道自己是“重點懷疑對象”,公安調查了他幾天。直到十多年後,離開麻園灣好幾年了,一次路遇“一板之隔”的鄰居老何,才略微知道一點情況。
  • 賓伯駿出身不好,條件差,妻子初到麻園灣,便受到那麼大的驚嚇和委屈,難道沒有怨言,不跟他離婚?原來妻子出身也是大地主,兩人“門當戶對”。按照郭公公的說法是:“臭泥鰍碰了餓老鴰”,“一路貨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