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水畫名家——郭熙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山水畫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荊浩、范寬和關仝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畫家,開創了大山大水的構圖,善於描寫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郭熙是宋代著名畫家,也是北方山水畫派大師。

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世稱「郭河陽」,少年時一心向道,學習吐納之法,時常雲遊在外。郭熙年少時便富有才智,家族中並無擅長繪畫之人,大概是他的天賦加上後天的經歷使得他有這番成就。

宋熙寧年間,郭熙為御畫院藝學,官至翰林待制。據說宋神宗很賞識他的畫,在宮中牆壁上掛了很多郭熙的作品,有「神宗好熙筆」之說。此外,朝廷其它部門也掛有郭熙的畫作,蘇軾詩云「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可能就是指當時學士院玉堂中屏有郭熙所作《春江曉景》圖。所以宋神宗時期也是郭熙繪畫創作的頂峰時期。

郭熙擅長山水畫,初期畫作大多精巧細緻,後來師法李成,刻意臨摹,深知李成的畫法,而又能融會貫通,最後開創出自己的風格,自成一家。他認為畫山要「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經常遊覽名山大川,實地觀察寫生。他不贊同畫家脫離實際,畫那些虛無縹緲的山水,主張創作當深入真山實水作觀察體驗,因而郭熙所畫山水生動自然,題材廣泛。

郭熙山水畫中的樹枝多為下垂,向斜下伸展,如鷹的爪子一般;山形奇特,皴法多用淡墨和靈活的圓筆、側鋒,如散亂的雲彩;他畫的寒林,幽深雅趣,長松巨木,雲煙繚繞,峰巒若隱若現,無論是構圖、筆法,都獨步一時。

郭熙的傳世作品有《早春圖》、《幽谷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等。其中《早春圖》為其代表作,而《窠石平遠圖》描繪深秋時節,原野的晴朗曠達。畫面上遠處山峰,一灣流水,近景數塊巨石,一老樹盤根錯節其間。寥寥數筆,凸顯秋天既清亮又蕭瑟的景致。

郭熙除擅畫卷軸外,也精於壁畫,能在高大廳堂的牆壁上作巨型山水壁畫,所以頗得神宗賞識,命他在殿堂牆壁之上作畫。此外,他還是一位雕塑能手,可惜這方面的創作鮮為人知。

作為一名畫家,郭熙不僅在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透視方式等方面有諸多創新,還將自己繪畫藝術的經驗和心得做一總結,寫下了《山水訓》、《畫意》、《畫訣》、《畫題》四篇極有價值的畫學理論,後由其子郭思整理補充,題名為《林泉高致》。@*#

責任編輯:芬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代時期的荊浩和關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開創了大山大水的構圖,善於描寫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李成和范寬是北宋初期山水畫家的代表,上承荊浩以水墨為主的傳統,以表現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為主,在五代、北宋初期,李、關、范的畫風,風靡齊、魯,影響關、陝,實為北方山水畫派之宗師。可以說是「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 張僧繇平日是手不離筆,把夜晚當作白天,日以繼夜地努力作畫,而且老也不覺疲倦,很長一段時間中,他都不得閒。因為他這麼下工夫的努力不懈,所以他畫道、釋、人物、龍、馬等,無一不工,而且大都作卷軸畫和壁畫。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
  • 古人畫畫、寫字前的研墨時間很長,其實研墨的過程就是細細揣摩,培養情緒的過程,研墨的環形往復動作和速度與思維運動很相似,歸納起來,大膽、果斷、細心、負責的中國畫畫法以及解決矛盾的習慣與負責態度與「總統」級人才的思維要求何等相似?
  • 唐寅藉畫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訴人們,他心中一直嚮往著的就是那種悠遊恬淡、無所求的隱逸生活。
  • 我們發現,畫家留下的眾多牡丹花傑作中,最能打進人心深處的都是那些看起來彷彿一直在風中自在地翻飛的作品。在這些畫面中,葉子不與花朵爭鋒,只素淨地以花青為主去作單色變化;那片片柔到極點但不纖弱的葉子,似乎都在隨風搖曳、飄轉。
  • 對道家與儒家而言,山水之間有著無盡的智慧。孔子曾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傳統藝術領域,自繪畫至陶瓷都不乏山水的千姿百態。其中,幾十件柔翰墨彩的佳構,目前正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的第三期展覽中精采呈現。
  • 這件作品雖然巨大,但畫面給人感覺愉快、宏大,並不暗沉、蕭條,例如畫中的松葉十分茂密,與郭熙《早春圖》中的蟹爪枝給人蕭條的感覺、或春芽才剛冒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這幅畫像是夏天,生機勃勃,且聲音很多,畫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風搖曳、主峰兩側、山凹處、山峰處都有流泉,呼應了畫名中的「萬壑」。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