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君子親德音遠淫樂

── 還“音樂”本來面目之三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1日訊】雖然人人都有性格、氣質、心智這些本性,但哀、樂、喜、怒等情感變化並沒有規律。人心受到外物的刺激而產生反應,然後才表現為一定的情感。

因此,細微、急速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了人們心中的憂慮;和諧舒展、輕鬆和緩、音色華美、節奏寬簡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了人心安詳樂觀;粗獷激越、豪邁奔放、昂揚振奮、宏大憤激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人們的剛毅之情;清明正直、剛正有力、莊重真誠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了人們心中的肅然之情;寬暢從容、圓潤洪亮、流利活潑、平和順暢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了人們心中的慈愛之情;放蕩、散亂、輕佻、淫穢的音樂出現時,表現了人們心中的淫亂之情。

德是人性之正,樂是德之光華,金、石、絲、竹是樂的工具,詩抒發內心志意,歌吟唱心中聲音,舞表演內心姿態、侍、歌、舞都源本於內心,然後用樂器來伴隨。所以,情感深厚就會文彩鮮明,氣度宏大就會變化神奇,和順的情感聚積在心中,就會有美好的神采表現在外表。只有樂才不可能偽裝出來。

土地貧瘠,草木就不能生長;水動不寧,魚鱉就長不大;元氣衰竭,萬物就不能生長;世道混亂,禮就衰敗,樂就淫佚。所以,樂的聲音悲哀卻不莊重,喜悅卻不安詳,散漫而不合節拍,放縱而喪失法度。緩慢的節奏中包藏著邪惡,急促的節奏則刺激慾念。感受亂逆的氣息,滅除平和的德性,因此君子輕賤這樣的音樂。

(選譯自《禮記》)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此評論說:錯誤,是人人都必定無法避免的;但只有聖賢能知而改正。古代聖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錯誤不知道,所以設置批評君主的誹謗木和勸阻君主的敢諫鼓,哪裏會怕百姓知道自己的過錯呢!所以仲虺讚美商湯王說:“改正錯誤決不吝惜。”傅說勸誡商王武丁道:“不要因為怕別人恥笑便不改正過失。”由此而見,做君王的人,本來就不是以不犯錯誤為賢明,而是以改正錯誤為美德。這裏叔孫通卻勸諫漢惠帝說“天子沒有錯誤的舉動”,正是在教做君主的文過飾非,豈不太荒謬了嗎!
  • 國際先驅論壇報(IHT)8月25日發表威廉.皮法福(William Pfaff)的評論文章提出,中國有一天能與美國相匹敵嗎? 他評論說,中國經濟上依賴進口技術, 政治上缺乏持續穩定,而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公眾的覺悟, 既中共不再擁有統治中國的政治和道德的合法性, 法輪功譴責中共抨擊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摧毀中國宗教和道德系統,這是對中共潛在和致命的打擊。
  • 禮儀是用來誘導人心的。樂是用來調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來同意人的行為的,刑罰是用來防止邪惡行為的。禮儀、音樂、刑罰和政令,它們的最終目的相同,都是用來統一民心,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 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老師最難做到。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所以國君不以對待臣下的禮節來對待下屬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在祭祀中臣子擔任祭主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另一種是臣子當君主的老師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在大學的禮儀中,作老師的人雖然接受國君的召見,也不必按臣禮面朝北,這是為了表示尊敬老師。
  • 《孟子》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說:“我聽到這一消息,歡喜得睡不著覺。”
  • 夏原吉,湖南湘陰人,是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的戶部尚書。
  • 梁顥是宋朝人,他的父母早逝,由叔父收養。梁顥後來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被選為狀元
  • “樂”[yue]是聖人所喜歡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動人心,使民風習俗改變。因此,從前的君王設立了專門機構來實施樂教。
  • 梁國志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從小就善良、誠實、正直、聰明好學。梁國志十七歲時就中了舉人;二十四歲那年,他又中了頭名的狀元。梁國志在朝廷當了官以後,不忘家鄉父老,經常用自己的俸銀為鄉親們辦事。無論在哪裏當官司,他都替老百姓著想,受到老百姓的好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