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範〉─唐太宗的治國之道(四)

作者:李劍
font print 人氣: 221
【字號】    
   標籤: tags: , ,

求賢第三

【原文】

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堯命四岳,舜舉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贊欽明之道。士之居世,賢之立身,莫不戢翼隱鱗,待風雲之會,懷奇蘊異,思會遇之秋。是明君旁求俊義,博訪英賢,搜揚側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昔伊尹有莘之媵臣,呂望渭濱之賤老,夷吾困於縲紲,韓信弊於逃亡。商湯不以鼎俎為羞,姬文不以屠釣為恥,終能獻規景毫,光啟殷朝,執旌牧野,會昌周室。齊成一匡之業,實資仲父之謀,漢以六合為家,是賴淮陰之策。

故舟航之絕海也,必假橈楫之功,鴻鵠之凌雲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為國也,必籍匡輔之資,故求之斯勞,任之斯逸,照車十二,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此乃求賢之貴也。

【譯文】

匡輔國家,一定要依靠忠臣良士,國君任用賢才得當,那麼天下自然大治。因此,堯任命四岳執政,舜推薦八元宣教,以賢才的輔佐去成就君主無為而治的功業,闡揚治理天下的光明大道。志士居世,賢人立身,沒有不隱居遁世,韜光養晦,等待風雲際會,一展雄才的時機。他們胸懷奇才大志,希望遇上明君聖主,實現自己的宏偉報負。因此,明君應經常留心尋求俊才,博訪英賢,不放過任何一個僻陋之處。不要因為賢才位卑而不用,不要因賢才曾受辱而不尊。伊尹當年,不過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他智識過人,受到成湯的重用。姜子牙在渭水邊垂釣,是一個地位卑賤的老人,周文王慧眼識人,提拔他佐理軍政。管仲曾是囚徒,並射殺過齊桓公,桓公不記舊仇,用他為相。韓信歸漢,不為人知,乘夜逃亡,被蕭何月下追回,登壇拜將,擊破楚軍。成湯不因伊尹背負鐵鍋見他為羞,周文王不因姜子牙曾作過屠夫、釣魚翁為恥,二人都受到重用。伊尹為成湯出謀劃策,開啟了商朝的盛業。姜子牙為周軍統帥,牧野一戰,滅掉了商紂,使周朝天下繁榮昌盛。齊桓公能成就「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霸業,全靠管仲的謀略。劉邦能戰勝項羽,殲滅群雄,一統天下,是依賴韓信的計策。所以,舟船能橫渡大海,必須依靠船工劃漿之力,鴻鵠能展翅凌雲,直上雲霄,全靠羽翼的奮飛。帝王之基業深厚,必須依靠賢才的匡輔。雖然帝王訪求賢才很艱難,但賢才一旦為我所用,必抱知遇之恩,成就大業。縱有滿載光彩照人珠寶的馬車,上有成千上萬的黃金,又怎比得上人才濟濟,賢能為用的朝廷?由此可知,求賢使能對於君主而言,那是何等的重要!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文觀止》中收錄了數百篇文學大家的佳作,而以檄文入選的只有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武曌就是武則天了,她篡位以後,濫殺忠良,任用酷吏,甚至逼著唐太宗的大舅子長孫無忌自殺。這些倒行逆施招來天下反對。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業在揚州舉兵勤王,命當時的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擬就了這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唐太宗特別注意虛己受人,兼聽納諫,凡事不自滿自傲,並能虛心接受臣下的意見。
  • 一代英主李世民他以極大的毅力、睿智的目光,將自己戎馬一生的征戰經驗、勵精圖治的治國之道,用流暢的文筆、深邃的智慧、成功的範例一氣呵成,撰著《帝範》十二篇,作為對太子李治的訓誡之辭。寫完此書第二年,太宗即與世長辭,《帝範》便成為他的政治遺囑和絕筆之文。
  • 人民,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國家,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根本。國君為政的宗旨,精微高大,如同山嶽,高聳雲霄而巍然不動;如同日月,普照大地而光輝燦爛。這是君王治國的宗旨,是億萬百姓所瞻仰的東西,是天下歸心的依據。
  • 王道仁政的特點之一是「持中庸」。唐太宗在《建親》篇中寫到:「夫封之太強,則為嗜臍之患,致之太弱,則無固本之基。」不上不下,不弱不強,不偏不倚,此乃中庸之道也。
  • 唐代初年,裴略任宮廷侍衛的考核期限已滿,由兵部測試判定其優劣。裴略因為試卷上錯了一個字而落榜。於是他到僕射溫彥博的府衙去上訴。
  • 然而,國境的安寧,四海的昇平,是要以戰士的風霜與離鄉背景做為代價的。那塞外雄偉的風景,背後是刺骨的風沙,與深閨夢裡的眼淚。邊塞與閨怨,就成了唐詩題裁中互為表裡的內容。
  • 茫茫宇宙大穹中,生命無量無計。不同天體體系亦有不同生命、不同生命特點及其文化特色。當創世主允許不同天體體系將其生命精髓、其特有之文化帶進人類,在人間結緣演繹,並能夠讓這些生命及其文化將來有機緣進入新大穹,遂有人間中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眾生一朝文化的現象出現。
  • 中國古代帝王,大凡建立功勳彪炳、垂範後世之千秋功業的,歷史上均有關於他們來源的記載。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貞觀群賢有幸遇見明君唐太宗,如鴻鵠展翅、魚躍天池,從此海闊天寬,他們自然對唐太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盡力報答太宗的知遇之恩。太宗與眾臣將之間肝膽相照、相處和樂,君臣間的情義深重,更是自古罕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