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謙恭的唐太宗

陸清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謙遜”、“恭順”做爲一種美德,被古代的聖賢明君反復諄諄教誨於後世。唐太宗雖貴爲大唐天子,但卻時時處處以“謙恭”來要求自己,爲後世子孫樹立了典範。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臣說:“人們說做天子的就可自尊崇,無所畏懼。我卻認爲應當保持謙遜恭順,常懷畏懼。以前舜帝告誡大禹說“你只要不自誇,天下就沒有與 你爭能力的;你只要不自己炫耀,天下沒有與你爭功勞的[1]。《易經》中又說:‘人道惡盈而好謙。’做天子的,如果只知妄自尊崇,不遵循謙恭之道,倘若自 己有過失的事,誰肯犯顔諫奏呢?所以我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上敬畏皇天,下畏懼群臣。上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人間最細微的地方,怎能不敬畏呢?群公 卿士都在看著,怎能不畏懼呢?如此想來,就知道要保持謙遜保持敬畏,唯恐不合乎上天之心和老百姓的意願。”

魏征說:“古人雲‘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終。’願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一天比一天謹慎。這樣宗國社稷就永固了,就不會傾覆了。陶唐、有虞之所以太平,實際用的就是此法。

貞觀三年,唐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中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如何解釋?”孔穎達說:“這是聖人的教化,希望人有謙虛的光明美德。自己雖有能力,不驕矜尊大,仍向沒有能力的人求教其所能的事。自己的才藝雖多,卻好象非常少,仍向才藝少的人學習優點。自己雖然有,其樣子好象沒有。自己雖充足,其貌好象空無所有。不僅平民百姓,帝王之德,也應當這樣。內心蘊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卻應當沉靜不語,使人深不可知。所以《易經》說 ‘以蒙昧來修養貞正之德,用藏智於內的辦法來治理民衆。[3]’假如身居至高無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聰明,依恃才氣盛氣淩人,掩飾錯誤,拒絕納諫,那麽就造成上下情無法通達,君臣之間的途徑隔絕。自古國家滅亡,沒有不是因爲這個的。”

太宗說:“《易經》雲:‘有功勞而不自我炫耀,君子會有好結果。吉利。 [2]’真如卿所說的。”唐太宗下詔賜物二百緞給孔穎達。

(譯自《貞觀政要》)

注:
[1]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勞謙,君子有終,吉。
[3]以蒙養正,以明夷蒞衆

文章來源: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見證百年風華 東京原宿木造車站走入歷史
【傳統文化】劉將軍欺侮神靈 遭暴亡
【传统文化】說「臘八」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