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港都夜晚,在「城市光廊」,演奏家郭進財吹奏薩克斯風,給台下觀眾帶來一個歡娛美好的冬之夜。(大紀元)

2006全球華人新年晚會(高雄場)--演出者報導

專訪「第一支」美譽的嗩吶演奏家郭進財

2006年01月01日 | 10:48 AM

【大紀元記者孫幗英/高雄報導】12月的港都夜晚,在「城市光廊」,柔美瑰麗的光玻璃在幽暗的休閒長廊,拼出神秘、浪漫的夢幻色彩。OUTDOOR CAFE旁的舞台上,迴響樂團柔情的薩克斯風或高亢的嗩吶伴隨著輕快的電子琴韻在夜風中流蕩,有「第一支」美譽的嗩吶演奏家郭進財,給台下觀眾帶來一個歡娛美好的冬之夜。

年近不惑的郭進財,儀表斯文,語調輕柔,看上去像是個清純的大男孩。他說,為了興趣,為了推廣藝術,他喜歡放下身段走入人群和觀眾互動,所以他也曾經當過街頭藝人,得過街頭十大藝人獎。

郭進財是新加坡人,擅長吹奏嗩吶、管子、雙簧管、薩克斯風等樂器。他說,只要是簧片的樂器他都喜歡。自幼隨著父親學習敲擊樂器,奠定了節奏感,且在祖父與父親的薰陶下對嗩吶產生興趣。中學時期廣泛接觸民族音樂,1982年師事楊秀偉先生學習嗩吶,並向Mr. Joost Flatch學習雙簧,曾獲英國王家音樂學院雙簧管八級演奏文憑。1989年加入高雄市國樂團至今,目前擔任吹管組組長。

為什麼偏愛嗩吶?郭進財笑著說:上輩子是吹嗩吶的。他無師自通的研究出如何把祭典儀式上的通俗樂器,藝術化、豐富化、本土化,並以複雜的、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吹奏嗩吶、卡腔、及口弦等樂器,模擬人聲演唱,表演生動活潑,深受觀眾的喜愛。2000年和2002年曾與「交工樂隊」合作,兩度榮獲金曲獎,改變了一般人對嗩吶的偏見。

嗩吶與薩克斯風兩種風格迥異的中西樂器,郭進財卻能克服高難度,運用自如,用嗩吶來表達熱情的客家搖滾樂曲;用薩克斯風來詮釋婉約的中國樂曲。對音色的控制準確優美,詮釋手法俐落細膩,獨具一格。

不認同於搞噱頭、耍花腔就是創新,在藝術創作理念上,郭進財堅持走正路。他說,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的特質,能夠把它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藝術。譬如:不能用薩克斯風去吹奏「黃飛鴻」,但是很適合用嗩吶去表現。

豐富的演奏經驗中讓郭進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是,剛出道時演出「打棗」,以嗩吶、卡腔、口弦分別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由於自製的口弦太小了,不小心掉落了,但樂隊沒發覺繼續演奏,怎麼辦?撿不撿呢?靈機一動,他加了一段旋律,趁機撿起來,叫一聲:「媽媽!我的頭呀!」全場笑了,他也從容完成最精采的演出。結果這支曲子成了經典之作。

郭進財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新唐人新年晚會的演出,他將用嗩吶、卡腔、口弦等樂器,表現客家民謠「桃花開」,相信會帶給觀眾一個豐富而嶄新的聽覺饗宴。◇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