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悲天憫人的鄭板橋

阿哲
font print 人氣: 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1月24日訊】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後因幫助縣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

在濰縣做官時,他眼見掙扎在水深火熱的農民,不時掬下同情之淚。他曾說:「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他在《悍吏》、《私刑惡》、《孤兒行》、《逃荒行》等作品中,描寫民間的疾苦頗為深切。

給弟弟的書信中,他悲天憫人之情更是躍然紙上。他告訴弟弟應如何對待奴婢時說:“誰非黃帝堯舜之子孫?貧賤富貴皆無定數,最重要的是依天理而行”、“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盡自家耳。”他還燒掉奴僕簽下的賣身契,他認為用人不必書券,合則來,不合則去,何苦存此一紙乎?

當時郝家莊有墓地一塊,價值十二兩,鄭板橋之父在世時,原先想買來做為身後之用,沒料到這塊地上有一座無主墳,郝家人在買賣過程中承諾,必會刨去此墳。鄭父沈思之後說:「豈有掘人之塚,以立己塚者?」所以這項買賣就沒有談成。板橋對此事耿耿於懷,後來寫了一封信請其弟代為處理:這塊地,如果我們不買,也會有別家買去,此塚仍舊不保,請你去打聽此地下落,若尚未賣出,請你代我買下,以後做為我百年後用。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最膾炙人口的名言:「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非圖後來福報也。」意謂:處事待人,表面昏庸,內心清楚;看似頭腦不清楚,實則大智若愚也。

他說:「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鄭板橋一生耿介,救濟親友往往不是隨分隨力,而是傾囊相授、金盡而止。小小七品官,時值荒年,又非貪官,能有多少薪奉?典型在夙昔,鄭板橋留下的何止詩、書、畫三絕?他慈善的胸懷更是令人景仰不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寇謙之,北魏初著名的修道人。祖籍上穀昌平(今北京)。後居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北)。原名謙,字輔真。從他記事起,過的就是兵荒馬亂的生活。當時各部族部落集團間相互混戰和仇殺。烽火遍地,白骨盈野,耳聞目睹之下,他不樂仕途,倒喜歡修仙學道,鑽研張陵、張角之術。憑著他仕宦之家,讀了不少天文、歷數,老、莊道書,並研習五斗米道。

  • 阿強是一名高中生,坐他在隔壁的同學與他的程度差不多,可是考試的成績始終都比他好。不僅如此,大學聯考時阿強只考上私立大學,那位同學卻考上了國立大學。放榜時,阿強很不服氣的對其他的同學說:“他不會的題目,有時還是我教他的呢!”
  • 阿陽對爸爸說:“我們家的房子好小哦!不像別人的家不但有院子,而且能一個人住一個房間。”因此吵著要爸爸換一個比較大的房子,否則他不好意思帶同學來家裡玩。他爸爸被他吵得不知如何是好。
  • 有一個同學說小蓮偷了她的鉛筆盒,並且哭著說那是她媽媽買給她的,如果丟了回去一定會被修理的,許多同學見狀都跑過來圍觀。小蓮沒有說話,當場把文具倒出來,將鉛筆盒交給那位同學,此舉引起同學們的議論紛紛,一致認為小蓮是小偷。第二天,一位同學當著她的面罵她是小偷,其他同學也跟著齊聲大喊:“小偷!小偷!小偷!”小蓮被嚇得哭了出來。
  • 某人經營事業一帆風順,可是在意氣風發時,他公司生產的電器產品因為故障引起火災,被當事人告到了法院。經過火災鑑定的結果,發現造成這種事故的機率微乎其微,而他運氣不好剛好碰上了。此事經媒體大幅報導後,無論他怎麼解釋,他的產品還是乏人問津。
  •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 太宗嘗謂侍臣道:「於今名將,惟世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薛萬徹為右衛大將軍,慓悍驍勇,頗立戰功,唯不識少文。太宗對文武有功的臣下,常妻以公主或宗女籠絡,使他們樂於揮灑生命的偉力,做太宗雄才大略,建構「貞觀之治」的推手。
  • 李白,彷佛是從那蜀中巍峨入雲的仙山來到人間一般,懷著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時代最輝煌的一頁。
  • 岳飛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將軍,他曾說過一句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這外患多又政治腐敗的時代,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啊。
  •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獻王取其讀書處名為「正學」,所以也有人稱他「正學先生」。方孝孺從小就在一個書香世家中長大,父親方克勤以「循吏」聞名於當時。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嚴謹,奠定了方孝孺日後良好的品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