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隱士篇

【風雲人物】南北朝修道人:寇謙之的故事

文/宇生 圖/素素
font print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1月9日訊】寇謙之,北魏初著名的修道人。祖籍上穀昌平(今北京)。後居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北)。原名謙,字輔真。從他記事起,過的就是兵荒馬亂的生活。當時各部族部落集團間相互混戰和仇殺。烽火遍地,白骨盈野,耳聞目睹之下,他不樂仕途,倒喜歡修仙學道,鑽研張陵、張角之術。憑著他仕宦之家,讀了不少天文、歷數,老、莊道書,並研習五斗米道。

據《魏書》裏記載,寇謙之少年時就醉心於修道煉丹,但是缺少明師指點,自學了多年,也不見有什麼成績。然而其誠心卻感動了上界神仙,神仙就派仙人成公興來點化他。

有一回,寇謙之刻苦鑽研天文,對於日月並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的運行時間,怎麼也算不出一個正確的數字。成公興從他面前經過,袍袖拂動了算盤子,誰知算盤上出現的數字竟是正確的答案。寇謙之從此悟道,丟棄算盤,拜成公興為師,安心在嵩山養性修道。成公興要寇謙之沐浴,誠誡三天,住在山洞裏,親自採了幾味草藥熬湯要寇謙之服下。從那以後,寇謙之不思飲食,不知飢渴,修道七載,聲名漸著。

因為根基好,修煉十分精進,被太上老君封為天師。在封他為天師的時侯,太上老君告訴寇謙之應該完成的歷史使命,還傳授給他許多人所不能知的高深道術。在常人社會他做了許多事情,後來仙解而去。

寇謙之是道教史上的改革家。他革新道教,主張唯賢是授;他親赴魏都平城獻道書於太武帝,被封為國師。期間,得到重臣崔浩的幫助與信任。崔浩雖然相信寇謙之,卻非常反對佛教。一次,他見到妻子讀佛經,就一把搶過來扔到了井裡。

有一次,崔浩大進讒言唆使太武帝下達了「北魏全國所有的佛像、佛經,全部砸毀、焚燒,出家人無論老少全部活埋」的殘酷命令。這就是中國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的法難。當時,寇謙之非常反對崔浩這麼做,但是崔浩不聽勸。寇謙之告訴他說:「你以後會被殺,而且還會遭到滅門之禍。」  

果然,一語成讖。崔浩臨死前共受了鞭笞、杖刑、徒刑、流放及死刑等五種刑,這是古來被判死刑者從未受過的羞辱。舉凡其姻親等都全被處死,滿門滅盡。

寇謙之相信修煉而修道有成;崔浩卻因破壞佛法而不得善終。我們應以史為鏡,借古觀今,千萬不可聽信謊言、誹謗與迫害修煉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一五五一年李時珍因爲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聲名遠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爲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幾年後,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
  • 戚繼光是明代抗倭名將,字元敬,號南塘,山東人。他出身貴族,歷代祖先皆為明朝將領。戚繼光年紀輕輕就繼承父祖遺志,17歲任登州衛指揮僉事,25歲升為署都指揮僉事。雖然年少得志,但他並非單靠父祖餘蔭,而是在軍事方面有真才實學,從他的詩句中我們也可看出他的抱負不同一般:「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回顧戚繼光的一生,的確就是在掃除倭寇、「但願海波平」的理想中奮鬥。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