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科技是脫韁之野馬?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國際救援組織的負責人說如果他們有一千萬美元,他們可以將救援的工作做得更多。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千萬美元,很多饑餓的非洲人就可以吃得好一點。

如果注意最近的國際新聞,我們一定會注意到美國和俄國正在進行一個高難度的太空計畫,先是俄國發射了「黎明號」,然後美國發射了「奮進號」,這兩座太空艙再由一些太空人合而為一。

這種工作即使在地球上做也不容易,可是太空人居然都成功了,也難怪大家都在喝采。

這僅僅是計畫的開始,陸陸續續地,美俄將繼續將太空零件送入軌道,由太空人慢慢地建造一座人類有始以來最大的太空站,西元二○○四年,大功告成以後,人類將有一座體積等於兩架七四七的太空站。

為什麼要建造如此龐大的太空站?我曾仔細的檢查過所有的有關新聞資料,發現沒有人能夠確切地說明這個太空站的用途。

建造這座太空站要用掉多少錢呢?這才是驚人了。全部計畫將用掉六億美元,對我來說,這絕對是天文數字。

如果人類都豐衣足食,一億美元也不能算小數,何況目前人類仍有大批的窮人,在印尼,由於金融危機,至少有八千萬人每月只有四元美金的收入。俄國的情形更加嚴重,很多軍人和礦工領不到薪餉,很多火車因為沒有現款而停駛,甚至還有一家電廠關門,如此貧窮的國家,居然仍在從事太空站的建造,實在沒有任何的道理。

建造太空站,證明了一件事:科技界已經有了它的動力,這種動力使人類被它牽著鼻子走,而毫無辦法,美國的、俄國的太空科學界,顯然對這兩個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工廠依靠太空計畫才能生存,很多科學家除了太空技術以外,一無所知,如果太空計畫停止了,這些工廠可能要關閉,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科學家將因此而失業。就為了這個原故,人類就必須投下大量金錢來繼續太空計畫。至於這些計畫能帶給人類多少好處,好像已經沒有人問了。

就在俄國黎明號被送入太空的同一天,我們可以從電視上看到非洲索馬利亞和蘇丹的饑民,數以萬計的饑民在等國際救援組織運糧卡車的到來,而那位國際救援組織的負責人說如果他們有一千萬美元,他們可以將救援的工作做得更多。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千萬美元,很多饑餓的非洲人就可以吃得好一點。從那位負責人的表情看來,這一千萬顯然沒有著落。

連副總統風塵僕僕地來到尼加拉瓜,所帶來的支票不過是一千萬美元,可是尼國總統都出來了,對尼加拉瓜這個飽受風災的國家而言,一千萬美元已經是大數目了。

就在人類有大批窮人需要救援的時候,人類卻花很多錢在並沒有什麼用途的研究上,這是因為科學家常常形成一個利益團體,他們在行政機構和民意機構都是壓力團體,政府是很難抵抗他們的壓力的。

政府官員全都知道科技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科技落後的國家一定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因此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不重視科技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可能已經失去了控制科技的能力。科技已可能成為脫韁之野馬,是科技在帶著我們人類進入一個新世界,而不是我們在利用科技謀求幸福。

我們應該教育下一代的科學家,使他們成為有「社會良心」的科學家,而不是一種過分地本位主義,一切以科學為中心的「科學狂熱主義者」。@(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之所以無法和歐美農人競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歐美政府對他們農人的鉅額補助。
  • 有一天,我在倫敦的一家五星級旅館裡,發現他們的早餐盤子裡放的就是來自峨嵋鄉的洛神花果醬,而中午吃沙拉的時候,他們只供應一種沙拉醬,那就是來自南投縣的梅子醬。他們的口號:「我們只供應全世界最好的食物。」
  • 如果我們的眼光只放在大陸,我們的廚具、床單和瓷器最多只能滿足上海人的需要,假設上海人喜歡更高級的產品,我們可能只能滿足湖南人的需要,這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發展。
  • 大陸的海爾公司在短短的十七年內,已經進入「Fortune」雜誌的全球五百名大企業,要進入前五百名,至少每年的營業額要高達一百億美金,而且在美國,海爾成功地打進了很多市場,在兩年內,百分之六十的美國藏酒冰箱,都是海爾公司的產品。
  • 應用程式可以當機,操作系統絕對要穩定。很多大型電腦要應付的狀況遠遠比個人電腦所要應付的狀態複雜,但是那些操作系統都不當機,否則股票市場、銀行、電話公司的交換機系統等等,如何正常運作?
  • 我們大學化學系的實驗室中,進口多少特用化學品,我們電腦實驗室裡絕大多數印表機來自美國和日本,噴墨印表機的墨水當然更是來自國外,至於印刷書籍的印刷機器,更加全都是我們要花大筆鈔票才能擁有的,這些印表機中的技術主要的只有兩種:機械和化工。
  • 我希望我們政府有一個「寧拙毋巧」的科技政策,除了鼓勵國人注意前瞻性的技術以外,更應該開始一個國家型的往下扎根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們要努力地將基礎技術學會。只有如此,我們的工業才可能成為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
  • 我們當然應該認真地吸收新的學問和新的技術,但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以無比執著的精神,在某一學問或一技術上不斷地下功夫。時間一長,就很少人能夠和你競爭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