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失落的古董搬運車-哩ㄚ卡

吳樹枝

人氣 35

台灣在60年代以前,尚處在農業社會中,鄉下的清困生活,般運物品除了使用扁擔挑東西外,最方便莫過於採用古董搬運車-『哩ㄚ卡(台語)』。這「哩ㄚ卡」是鐵製兩輪車手推車,前邊呈三角形有手拉把柄可方便手握,頭部是圓圈,車掛著一條皮帶,背於肩膀可分擔拉力。

兩輪車的『哩ㄚ卡』,在幼小時期記憶中,它是農業社會主要的搬運交通工具,可為農民方便運輸,節省勞力及體力。由於那時的交通工業不發達,有『哩ㄚ卡』協助搬運算是非常幸福了。

搬運蔬果乾糧
『哩ㄚ卡』可搬運的物品琳瑯滿目,其中包括木材、石頭、磚塊、砂石、稻草、稻穀、肥料、蔬菜水果、竹筍、花生、地瓜、秧苗、乾糧……等等多種用途。而以往這些物品不是用扛的,就是用腳踏車載,非但吃力且承載量不大。或者可以花錢請他人承載。

但是自己有了『哩ㄚ卡』就輕鬆許多,而當空車回程時,小朋友可以輕鬆自在坐在上面,不過以前都是石子路,往往凹凸不平,一路顛簸,在兒時記憶中回想:坐起來是非常不舒服的。當遇到上坡時,可是要下來幫忙推車的唷!
當年在這不進步的農業鄉村中,是好奇、新鮮、興奮。

風評佳車量多
當年『哩ㄚ卡』只有少數人農戶買的起,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風評不錯,用戶漸漸增多起來。不過有些窮困人家還是買不起,難免需要時,這時就只有向他人借用囉!由於使用性不錯,比較富裕農家就不只一台,有時還2-3台。『哩ㄚ卡』平放很佔空間,通常都是靠牆立放著節省空間。

『哩ㄚ卡』與腳踏車的輪胎是有內胎,一樣要打氣才能使用。但有時候難免在半路被尖石頭或鐵釘刺破時,會拋錨於路途中,這時就要騎腳踏車到車行,請老闆前來補胎,可說有點小麻煩哩!

應急運送病患
『哩ㄚ卡』還有一種特別用途,那就是家裏或左鄰右舍有較重病患需要就醫,而又無法腳踏車載運或無法替代方式時,這『哩ㄚ卡』可適時派上用場,剛好運送病患之用。而為了趕時間,『哩ㄚ卡』後頭還必須有一或兩個人協助推送,儘速就醫。而往往運送病患到街上診所就診時,推車者早已經氣喘如牛,精疲力盡,汗流浹背,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最好選擇。

在兒時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算是使用『哩ㄚ卡』載稻穀到農會交穀或送至輾米工廠輾成白米回家使用了。印象深刻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路途遙遠。往往送到目的地,常是氣喘如牛,滿頭大汗,臉龐紅潤,那怕冬天也是一樣唷!在當時想到又要送出門都有點滿臉無奈,因為載重的『哩ㄚ卡』推起來算滿吃力的,況且速度緩慢。如果碰到下雨,人必穿戴厚重的鬃鬚雨衣,而且稻穀要遮雨,中途又不能『落跑』,感覺非常不方便。

『哩ㄚ卡』曾為農民工作付出許多貢獻,一路走來也留下不少汗馬功勞及令人回味林林總總的足跡。不過隨著時空轉移,這『哩ㄚ卡』漸漸被機械引擎的耕耘機所改裝的搬運車所取代,長期陪伴農民可說功不可沒,最後卻被時代的文明所淘汰,消聲匿跡,感嘆!歲月無情。

現在要想看到這稀有兩輪車,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除了少數農家留下風吹雨打任憑生鏽外,只有在傳統藝術中心館,可讓民眾目睹60年代上下風光一時的兩輪車『哩ㄚ卡』。

本文或許可喚起3、4年及各班朋友的記憶,讓個民眾莞爾沉思及回味當年的辛苦,也讓5、6、7年級生,聳聳肩的同時,能初步了解,喔!原來古老搬運車是長的是這樣,我們現在比以前幸福多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憶兒時】離情依依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一】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二】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