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帕慕克與諾貝爾文學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聯結收看

主持人:各位好,很高興又與您在《熱點互動》欄目裡見面了,我是林雲。今年的各項諾貝爾獎已經名花有主。此前,頗引人關注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究竟花落誰家呢?十月十二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榮獲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

帕慕克為什麼會獲獎呢?他的獲獎對中國人有哪些啟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我們請特約評論員杰森先生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他的看法。杰森你好!

杰森:林雲你好!

主持人:杰森,我們知道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並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但是他卻被譽為是歐洲三大核心的文學家之一,為什麼他會有這麼高的聲望?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杰森:他出身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城市。他出生在一個非常富有的工業家的家庭,從小他父親就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工程師或者建築師,所以逼他上大學的時候去讀伊斯坦布爾技術學院建築系,但是他只讀三年就放棄了。

主持人:他對這沒興趣。

杰森:沒興趣。他轉而去做一個專職作家,整個置身於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中,並成長於這樣一個富有的家庭背景。

主持人:那可能會給他提供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杰森:對,再加上他本人對文學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追求和敏銳的思考能力,使他非常快的就在土耳其非常成功。

主持人:很早就成名了。

杰森:他的作品就如你所說的非常少,三十年就只有七部作品。整個來說,四、五年一部作品,可以說是不多產的作家。但是他的七部作品都獲得了十幾個國內國外的…

主持人:幾乎每部都獲獎了。

杰森:幾乎每部都獲獎,有的還獲多個獎,整個來說是一個少產、高質量的作品。

主持人:是精品!

杰森:他在土耳其文壇的地位持續三十年不衰,從開始到最近都一直是非常非常被讚譽的作家。

主持人:他的作品不僅是在土耳其非常受歡迎,而且還享譽國際,是吧?

杰森:對,特別是後些年,他的作品在法國、德國分別都獲獎。最近獲得這個諾貝爾文學獎,確實把他的地位推到了一個世界級的位子。

主持人:那麼他的獲獎,是他的某一個作品特別有什麼過人之處呢?還是對他個人有不同的地方?

杰森:主要是諾貝爾文學獎到底評的是什麼東西的概念。如果讀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背景資料,就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往往因某一個人的綜合作品而給,並不是給某一個作品;它給的是某一個作家,並認為這個作家已經成就了他的風格,他的作品能展現出一個獨特的狀態,獨特的風格、獨特的流派,而這個流派又非常的好,在這個時候給他。

比如說這次給帕慕克這個獎,給他的評語就說他用一種很憂鬱的文風描述伊斯坦布爾-他的家鄉,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一種對多文明、多文化衝擊交錯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視角,他的很多作品都展現出這樣的東西。

雖然他最新的幾件作品,比如說《我的名字叫紅》,還有最新的作品《伊斯坦布爾》,這些作品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展現出他的特殊風格,所以在獲獎的過程中人們提得很多,這個獎給的是他整個的文風,不一定是某一個作品。

主持人:那您認為他的風格到底是怎麼樣,他有什麼超人的地方呢?

杰森:這可以從他個人的特點上看出來,他在2005年曾接受過瑞士一個媒體的採訪,在採訪過程中,他就敢於談出土耳其整個民族近百年來都不敢觸及的問題。他直接談到:他承認土耳其在第一次大戰的時候,屠殺了一百萬的亞美尼亞人,84年以後在北部庫爾德地區鎮壓庫爾德人,可能也殺了三萬庫爾德人。當然他這個作法讓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者和政府非常反感。

主持人:對,因而被起訴是吧?

杰森:甚至起訴他污辱土耳其人民、國格。但是你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這個人的性格。也因此,後來他在國內受歡迎的程度降低很多,甚至有人仇恨的給他寫過一些信。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後來的BBC還有這一次的文學獎頒獎過程中,他依然還是站出來說:「我們得承認這個事情」。

主持人:他很堅持自己的觀點。

杰森:他堅持說,這是我們整個土耳其民族的禁忌,我們不能迴避這個問題、這個歷史問題,你可以從中看到這個人的性格。

主持人:就是他很真實的面對過去、面對歷史。

杰森:整個過程中,他不是狹隘的站在民族的角度去看:我維護我這民族,這民族的醜事我全部蓋得很嚴。他確實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人類的角度去看:這個是對的,我就按著對的、人道主義的角度看,是對的,那我就說他對;不對的就說不對。

所以你可以看到,單單有東西文化交流的故鄉背景是不夠的,因為他能站在跨越某一個民族的視角高點來展現,而且他的個性、他的文字都展現出這樣的特點。所以他的作品往往更能被別人接受,更能被其他的世界人民所接受,因為他的視角是世界的視角。

主持人:體現了一個比較高的境界。

杰森:一個高的境界。他不侷限於某一個民族的角度、不侷限於某一個政黨的愛好,他用他認為的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事情。

主持人:對,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但是從歷屆諾貝爾獎一些獲獎者的經歷來看,好像也有類似的,包括日本的大江健三郎、華裔作家高行健,還有蘇聯那兩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們個人在一些民族歷史的問題上,好像跟那些民族主義者都有意見不太一致的地方,所以就有人質疑是不是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定的政治傾向呢?它評審的標準…。

杰森:我個人感覺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文學不可能脫離思想,脫離了思想,文學完全是行屍走肉,是空的,所以文學一定是駕馭著某種、就是載著某種思想來展現的。那麼這種思想也許有的人覺得不對,有人覺得對。

但是整個文學獎的評獎過程是非常非常嚴格公正的,它一年評一次,由一個評委會共同在評。每年二月份之前它向全世界發函,就是向所有這個領域最著名的人士發出邀請,希望他們提名。發出上千封邀請函,二月份以前至少收到50封回函,然後50多封要在兩個月時間砍到20多份。大概到7、8月份的時候,再砍到剩5個,從最後這5個再經過4、5個月或者3、4個月的仔細醞釀,最後由評委會多數人通過,才能給他這個獎。

整個評審過程中,完全不可能循私舞弊的。如果評出來的碰巧是某個民族不喜歡的,或者某個政府不喜歡的,那麼只能說這個民族、這個政府有它的觀點,這個觀點可能跟評委會不一樣。我不認為評委會的人是有意跟某個民族或某個政府去對著幹來做成這個東西。

因為我們可以感覺到,往往民族主義的東西,甚至是某一個政黨政府的觀點,它是有侷限性的。而真正要能讓全世界人民接受的東西,往往是跳出某個所謂政府的觀點和民族觀點,它是站在一個民族的角度來看的。事實上,諾貝爾文學獎現在的評斷標準,一定要保證在文學上有持續的價值。

主持人:怎麼來理解這個持續的價值呢?

杰森:這個持續價值就是,你一方面得有地域上的持續,你不能只在中國看好,在全世界看得不好;另一方面要有時間上的持續,你不能說現在看好,共產黨統治下好,過兩年就不好了,也就是它在地域、時間上都要能夠持續。

它是站在一個跨越界線的高點,因為它這個獎是給全人類的,它不侷限於某個民族。它是給全人類的獎,那麼它也要保證從全人類的角度來看,不侷限於地域,不侷限於時間。

主持人: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諾貝爾獎會被大家所推崇看重的原因,它不被一時一地或者某些個人、某一群體的意見所左右,它可能還是代表大多數人的看法。

杰森:對,一個多種文化交融創激下,評委共同決定、共同評選的一個獎。

主持人:但是我們知道諾貝爾獎設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很遺憾,沒有一位真正中國本土的人獲得這樣一個文學獎。高行健是華裔,他畢竟不屬於中國本土作家。那麼為什麼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文明,沒有能夠孕育出屬於當代的一位世界級的文學巨將呢?

杰森: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每年的文學獎對於中國人都是一種悲哀。文學獎頒發就像你說的已有106年,有38個國家都已經獲得這個獎,但是中國唯獨缺席。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兩千多年前詩經出現的時候,世界上大部分民族還不知道該怎麼寫字。

但是現在為什麼出不了呢?就某種現象講,你得看一看中國,特別是近代。在這之前,可能清朝的文學風格一般人還不能接受,但是到近代以後,中國文學寫作的風格,西方已經能通行了。我們不要比歷史上為什麼沒被接受,就算六十、七十年代沒有,為什麼在最近的五十年或者六十年裡,中國文化已經和世界文化交融的時候,為什麼還是沒有被接受?

在我看來是這個階段執政的問題,也就是中國文化環境的問題和中國人思想塑造的過程。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子,中國文人沒有足夠的自由思想的空間,現在文人比如說目前50多歲,真正成熟的文學作家,他的成長過程都是在中共執政底下成長過來的。

我們知道中共只會灌輸黨文化,這種黨文化我可以明確的說,世界是不接受的。真正的文學作品中,你不能跳出這種黨文化的思維概念,你若在任何地方展現出這樣的東西,展現出這樣一種風格,世界的人是看都不會看的。

主持人:就是說這個黨文化跟中國的傳統文化實際上是有很大的…。

杰森:是不一樣的,不是說人家不接受中華民族的東西,人家不接受的是黨文化的東西。因為共產主義這個思潮,從它出現到後來,它整個是人類史上的一種怪胎,人類普遍的文明社會是不接受這種思想的。現在,整個共產主義徹底垮台以後,中國確實還在維持某種意識上變態的、黨造成的這種文化。這種文化包括對神的不敬、不信神,以及唯物的世界觀,這些是不利於創造出讓別的民族震撼的東西的。

因為如果一切都是唯物的,你一切都用階級的觀點或鬥爭的觀點來看的話,你的境界不可能跳到很高的,這些觀點都不是人類所能接受的東西。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中國文人沒有這樣的沃土,使他能有一個足以讓全人類接受的思想運作方法。

當然也不能說中國完全沒有自由思想的作家,但是如果有的話,中國現有的體制又把這些思想給扼殺了。也就說他沒有一個能廣泛去跟別的作家交流碰撞這些思想、激發這種特殊思想的場所。就算有的話,也不可能有任何雜誌敢於發表他,因為中國很多東西都是被控制的。

大的環境就是文化方面不允許;小的環境就是整個政治、媒體都被政黨控制,而個別幾個星星又放不出光芒來。那麼就造成了確確實實過去幾十年,中國雖然在寫作風格上已經跟世界接軌,但是它的作品還是不能被世界所公認。

主持人:當中國人真正能夠衝破這種思想的束縛,真正深刻去反省我們自身、我們民族走過的路,到那個時候可能我們中國人離諾貝爾文學獎也就不會太遠了。

杰森: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人所盼望的一天。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節目時間又到了,非常感謝您的評論。觀眾朋友們,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熱點互動》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10/22/2006 11:00:40 P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北韓核爆的後續效應(續)
【熱點互動】「四人幫」倒台三十年(三)
【熱點互動】這次運動的名字叫「和諧社會」
【熱點互動】「四人幫」倒台三十年(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