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雷河畔的藝術殿堂——博德博物館

田宇

人氣 58

【大紀元10月26日訊】柏林著名的博德博物館在經過了近六年的整修之後,重新向公眾敞開了大門。這座新巴洛克式的建築坐落在施普雷河畔的柏林博物館島上。館中收藏了1700多個雕塑,300多件拜占庭時期的藝術作品和150幅著名的油畫,堪稱擁有世界上最多雕塑收藏品的博物館之一。

從勃蘭登堡門向東望去,目光自然而然會落在柏林大教堂綠色的穹頂上。藍天下閃著金光的教堂穹頂,牽引著遊人的腳步不自覺的順著「菩提樹下大道」向東而行。

不知不覺中,走過了淡黃色外觀的國家歌劇院和粉紅色牆體的歷史博物館,走過了由希臘神像護衛著的宮殿橋,當柏林大教堂以一個輝弘的氣勢展現在面前的時候,教堂東北側一個一字形展開的希臘式風格建築也同時呈現在遊人的眼前。

這就是1999年柏林博物館島上第一個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老博物館。站在這裡,才知道綠色穹頂的大教堂之所以把人們從遠處招來,為的是講述另外一個故事——柏林的藝術收藏史。 或者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普魯士王國的藝術收藏史。

老博物館的身後,隱藏著四個風格各異的博物館,它們分別是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佩加蒙博物館和博德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島上各大博物館所收集的珍品中雖然不乏王室收藏,卻是從始至終面向公眾開放的藝術殿堂。

1945年二戰期間,博物館島在盟軍炮火的轟炸中嚴重「受傷」。在東西柏林分裂的年代,博物館島屬於東德的管轄範圍。東德政府對博物館島僅做了小範圍的維修。如同其它古建築一樣,博物館島上的建築像棄兒一樣,在風雨飄搖之中勉強撐過了40多年。

幸運的是,它們沒有像隔路相望的柏林王宮一樣被東德政府徹底炸掉。其中歷經滄桑的博德博物館在2000年開始被翻修,在經過六年的修葺後 終于于2006年10月重新向公眾開放。

102年前,即1904年10月18日,柏林各大教堂鐘聲齊響,鞭炮震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霍恩佐倫家族的皇親貴戚和文化名流的簇擁下,為現在的博德博物館,前皇帝弗裡德裡希‧威廉博物館揭幕,從而翻開了柏林博物館史上新的一頁。

20世紀初期,正是德國高度工業化的時代。當時的柏林發展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工業城市。大型工業生產不僅改變了社會結構,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味。高雅藝術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在與日俱增的新型社會矛盾之中,慢慢的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出,實用主義和商業思想越來越多的佔據了人們的思想。博德博物館的建立無疑是為重建大眾文化品味,為工業社會中的市民創造美好藝術氛圍,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

博德博物館與博物館島上的其它幾個博物館的風格截然不同。如果不知道這是一個博物館,人們更容易把這個帶著明顯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當成一個小王宮。

博德博物館的進口處是一個帶有穹頂的圓形大廳,大廳中央豎立著普魯士大公的銅像,穿過一個敞亮的長廊,就進入了博物館中央仿照佛羅倫薩的聖方濟教堂而建的長方形大堂。選擇這樣帶有明顯佛羅倫薩風格的大堂作為整個建築物的核心可謂是獨具匠心。

博物館中央仿照佛羅倫薩的聖方濟教堂而建的長方形大堂 (攝影: Florian Profitlich,柏林國立博物館提供)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文藝復興中藝術的重生以及人通過藝術和知識而獲得心靈解放的精神,正是18世紀末期德意志帝國的文化名流希望借用來醫治工業社會心靈疾病的藥方。博德博物館的宮廷式建築風格連同其豐富的展品使得它成為名副其實的藝術宮殿。

聖米歇爾戰惡魔 (攝影: Jorg P. Anders,柏林國立博物館提供)


博德博物館建築面積共6600平方米。66個大大小小的展廳裡展出的是從拜占庭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直到19世紀的雕塑和繪畫,其中收藏的雕塑 就有1700多個,堪稱世界之最。

現任柏林國家博物館館長舒斯特認為,「當時的皇家博物館館長博德希望把這個博物館建成一個公開的藝術課堂」,希望用文藝復興的精神重建柏林人的精神大廈。

除雕塑與繪畫之外,博德博物館還收藏有50萬枚各種硬幣。硬幣閣輪流展出的是4000多種硬幣。在這裡既可以看到古希臘、羅馬的硬幣,也可以看到小亞細亞地區的原始硬幣。博德博物館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硬幣收藏地之一。

【旅遊小帖士】

博德博物館開放時間,每日:10點至18點,週四:10點至22點。門票:8歐元,可同時參觀老博物館和老國家畫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柏林 光之節
組圖:德國博德博物館重新開放
「博物館界的俾斯麥」——博德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