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消失的古老竹編稻穀倉

吳樹枝

人氣 9

農業社會的全盛時期,職業務農是許多百姓的工作,而種稻則是農民的最愛。當時因為稻穀的價格比起一些旱糧(如大豆、綠豆、地瓜、甘蔗…等)要好一些,加上政府於農田水利上大興土木,因此在水源充足下,一些旱田農民紛紛轉作稻米。

筆者幼小記憶中,當時還沒有農藥污染農作物,旱田種大豆、綠豆、甘蔗、稻米、地瓜時,田鼠喜歡棲身乾旱泥土裡,田是牠的天堂。由於老鼠繁殖快速,大量毀損蹂躪農產品及在田埂穿洞,讓農民疲於奔命,可說永遠抓不完、滅不盡。當水利設施引來便利充裕水源時,農民不旦轉作稻米,也讓田鼠的棲息處所大為減少(因為老鼠怕水遇水會淹死),幫助農民除鼠有很大的幫助。

當年農作物產量並不太多,稻穀也一樣。那時農產品除了繳農會換取肥料,其餘即變賣現金家用外,就是儲存在家中穀倉,備三餐糧用之需。那時候稻穀及雜糧儲存方式有幾種:一是寄存輾米廠、二是農會、三是家中(又分為穀包式、竹編穀倉),以上幾種方式都可行。我們家以上三種都有,在農會隨時可以去變賣現金或等到好價錢時才賣、或取白米,輾米廠也一樣,而放在家中則使用竹編穀倉儲藏。

這種竹編穀倉讓人印象深刻,它是農民就地取材的便利傑作,住在鄉下往往每戶都種有竹林當圍牆,一來防風(尤其颱風時更可減弱風力,降低損失)、二來有夏天乘涼、冬天防寒風之利、三來使用漂亮的竹子做成輕便手工藝品及編成穀倉,可說一竹多種用途,對農民好處多多。

農民把竹子砍下後,就用刀把它削成扁扁長長,寬度大概手指頭還窄一點,然後編織成圍牆形狀的穀倉。由於取得方便又不須花錢,只要出點勞力即可大功告成,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大戶人家甚至有兩個。

這竹編穀倉雖說便利,但老鼠可會聞香而順勢咬碎竹子偷竊香米的唷!所以農民便養家貓協助抓老鼠,就如同警察巡邏抓宵小般,這可是很管用的吶!農民也會不定期的去抓穀鼠,查緝是否有鼠窩藏匿及竹編穀倉被咬破等情形。

農民收入富裕後,這種竹編穀倉便慢慢的逐漸被時代所淘汰。如今要想在看到這樣的古老傳統手工藝品應該很困難,除了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可讓人回憶外,恐怕已經絕跡的跟時代說BYE-BYE了。希望本文能勾起四、五十歲代的童年回憶,及年輕一輩對古老手工藝有進一步的了解,希望讀者會喜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憶兒時】離情依依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一】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二】
【憶兒時】摘百香果歷險記【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