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人樊建川建抗戰與文革等博物館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樊建川是成都建川實業集團公司負責人。1986年,在他看了電影《血戰台兒莊》後,當時內心強烈的震撼,迫使他要做點什麼。於是他開始閱讀研究川軍抗戰史,並收集抗戰文物。希望藉此喚醒中國民眾記取戰爭的殘暴以及所帶來的痛苦的歷史教訓,化劍為犁,永保和平。

創業是為了收藏

樊建川,1957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省宜賓市。經歷相當豐富,從軍人到大學老師,再從公務員到副市長,收藏始終伴隨著樊建川的生活。對收藏而言,這些職業的收入實屬杯水車薪。「當官的收入養活不了收藏」,於是,1993年樊建川從宜賓市常務副市長的職位上下海。

1994年初成立建川實業集團公司,這是一家具有房地產二級開發資質的專業實力公司。以傳統「忠、禮、勤、信」為企業理念,穩健經營,力圖建設「百年老店」。先後被評為銀行「AAA企業」、最值得尊敬的本土開發企業、全省房產綜合效益10強等榮譽稱號。

籌建博物館

2003年他以個人名義徵地500畝,在四川大邑縣安仁鎮興建「建川博物館聚落」,包括抗戰博物館系列、文革藝術品博物館系列、民間百年博物館系列等共25個館。現有藏品約20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14件,分為文革、抗戰、民俗三大類別。並著有《一個人的抗戰》《文革瓷器圖鑒》。

樊建川的收藏始於不經意間。 1979年,他從朋友家要走了一枚八路軍臂章。後來通過收集川軍資料讓他瞭解到,抗戰期間先後有300萬川人奔赴抗戰,但是關於300萬人命運的記載卻是令人驚詫的空白。

正式從事收藏十幾年來,樊建川常常在全國各地奔走、尋找、追索,雖歷經困難,但熱情絲毫不減。多次赴東瀛收集文物,去日本靖國神社,內心總是受到強烈震撼。

歷史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得很快,對於「民族健忘」的說法,樊建川深感痛心,他說中國人對歷史有罕見的稀釋和過濾能力,抗日戰爭已經過去60年了,我必須盡力拼搶,我要有更多的證據。

襤褸殘破的血衣、彈孔猶存的冰冷鋼盔、泛黃的戰時良民證、血跡斑駁的日記本、冰涼刺骨的侵華紀念章、面孔或驚恐或憤怒的老照片……樊建川的收藏立體地、全方位地展現了60年前那場悲壯的戰爭。

樊建川在他的建川部落格中寫著,他一旦安靜下來,思想總會與這些見證物交流碰撞,他在時間的隧道裏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

博物館目前共開放了8個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展覽館:共產黨抗戰文物陳列館、川軍抗戰文物陳列館、眾志成城抗戰館、抗日戰俘文物陳列館、國民黨抗戰文物陳列館、援華美軍文物陳列館、偽軍醜行館、侵華日軍館。

分館設計依據主題而確定建築面貌,收藏與藝術融為一體。觀眾參觀8個館,要步行10公里。 他說,這些收藏史蹟足以為抗日戰俘正名。

走過文革

樊建川早期也因收藏文革、抗戰文物而聞名遐邇。其中「文革」文物的收藏,是他最主要最重要最具價值的收藏。樊建川說,「文革」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噩夢;而對他個人來說,也有著抹不去的沉重記憶。

據樊建川回憶,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是「文革」全面開始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他目睹他的父親──一位在任的南下幹部,被抓進批鬥大會,戴高帽,跪瓦片,遊街示眾。

樊建川在文革中被視為走資派的「狗崽子」,下過鄉,當個知青,受盡生活之苦,曾被餓得暈倒在地,送到鄉衛生院緊急搶救,才僥倖活過來。

收藏為了和平

在樊建川收藏的大量文革文物中,有8000件瓷器藏品,並據此編著出版了《文革瓷品圖鑒》一書;有10萬枚、4萬餘品種的毛澤東像章及二十幾套像章製造原始模具;有10萬件、1萬種以上的票證;以及數千面玻璃鏡子,上千座鐘錶,2萬多張宣傳畫,大量收音機、留聲機幻燈機等文革時期生活日用品。總數額超過30萬件。

樊建川的博物館聚落還在繼續發展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和平,收藏戰爭」,這是樊建川給博物館界定的方向。

《鳳凰週刊 》曾經介紹樊建川這個人:是因為當代中國,擁有特殊理想主義情結和歷史使命感的這代人,在個人事業獲得成功後,已悄然開始承接本應由全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由房地產商變成收藏家的樊建川,就是這個群體中的特殊一員。

(訊息來源:樊建川的部落格、建川實業集團公司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破中共禁忌 文革博物館汕頭問世
傅國涌:首家“文革博物館”出現之后
首座文革博物館廣東汕頭建成,揭曆史仍禁忌
深圳一退休幹部籌辦文革博物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