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歌劇】《威廉泰爾》Guillaume Tell

ㄧ箭射穿頭上的蘋果
許麗雯暨音樂企劃小組 / 高談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88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羅西尼
發表時間/1829年

這是羅西尼38歲時根據德國文豪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戲曲《威廉泰爾》(William Tell)寫成的大歌劇*作品。

背景是瑞士受到奧地利哈普斯堡家統治時期,在壞總督傑斯勒的暴政下,民不聊生,民眾正醞釀一股反抗與獨立的勢力。村裡熱鬧舉行牧羊人的祭典,長老梅克塔為三對新人主持婚禮。

梅克塔有一位在奧軍警備隊服務的兒子阿諾,某日他解救了遭雪崩襲擊的哈普斯堡家的公主瑪蒂德,兩人儘管身分懸殊,卻因此萌生愛情。夾在祖國與統治者之間而進退維谷的阿諾,沒有勇氣向任何人表明心事,父親也感覺出兒子落落寡歡。這時老牧羊人魯多德跑來求助說,他殺了一位想強暴他女兒的奧地利士兵,勇敢的愛國者威廉泰爾立即拖出小船冒著被急流沖走的危險帶他逃離現場。追來的士兵發現犯人已經逃走,氣憤之下逮捕了梅克塔離去。

黃昏時刻,獵人們下山回家後,瑪蒂德登場,唱出「黑暗的森林」,然後與遲到的阿諾互訴情衷。這時他們發現有人來到,瑪蒂德先行退場,出現的威廉泰爾與華爾特,紛紛向阿諾灌輸祖國的愛,但阿諾卻回說愛情勝過祖國,這時威廉泰爾不得已才說出他的父親已被傑斯勒的部下逮捕殺害。阿諾恍然大悟,發誓為祖國與父親復仇。夜晚時刻,來自瑞士各地的愛國志士會合結成同盟(歷史上著名的「瑞士同盟」),同聲高喊打倒傑斯勒。

 

《威廉泰爾》布景書籍和人物造型

阿諾告訴來此相會的瑪蒂德說,他的父親已被傑斯勒的部下殺害,為了復仇,他堅持留在此地,瑪蒂德聽完後十分悲傷。廣場上正舉行奧地利統治瑞士百年慶典,傑斯勒把自己的帽子掛在廣場中央的柱子上,強迫民眾對帽子行禮。這時帶著兒子傑米走過的威廉泰爾,對帽子視若無睹,被傑斯勒逮捕,沒收其身上佩帶的弓箭。

這時聽說威廉泰爾是神箭手的傑斯勒,下令要他用箭射落兒子頭上的蘋果。起初拒絕的威廉泰爾,受到深信其本領的兒子鼓勵後,向神明禱告,感動地對兒子唱出「千萬不要動」,然後舉箭射出,果然一箭射穿蘋果,民眾立即高聲歡呼,威廉泰爾高興趨前抱住兒子。但這時候,傑斯勒卻發現威廉泰爾另外暗藏一枝箭,經盤問後,威廉泰爾不諱言說,如果第一箭失敗,第二箭將射殺傑斯勒,傑斯勒聞言大怒,再度逮捕兩人。這時瑪蒂德趕來,領走了傑米,只剩威廉泰爾一人被傑斯勒的部下押走。

阿諾悲嘆唱出「令人流淚的愛之家」,發誓為父報仇,並與愛國志士誓言救回被捕的威廉泰爾。這時威廉泰爾的妻子海德威潔聽說丈夫與兒子被捕十分傷心,堅持要前往求見傑斯勒,婦女們紛紛安慰她的時候,瑪蒂德帶著傑米來到。突然間發生激烈的暴風雨,人們在洶湧的波濤中發現護送威廉泰爾的船隻,等船隻靠近岸邊時,威廉泰爾突然挨近岩石灘,接過傑米交給他的弓箭,瞄準逼近他們的傑斯勒,一箭射出,傑斯勒應聲掉入湖中。眾人與攻陷城堡的愛國志士會合,一起高聲歡呼,天空中已透出自由瑞士自由的美麗晨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提到《杜蘭朵公主》,就會想起導演張藝謀在北京紫禁城所呈現的戶外版本,也會想起一代男高音帕華落帝在皇家亞伯特廳對著數萬人演唱的〈公主徹夜未眠〉,這次應寬宏藝術之邀即將來台的保加利亞國家歌劇院,便將演出全本的《杜蘭朵公主》,透過繁複的美學裝飾與具體的舞台布景,感受壯盛的歌劇之美。
  • 這是蒙台威爾第最早創作的歌劇,也是歌劇史上最早的傑作。改編自希臘悲劇,描述奧菲歐為拯救死去的妻子,不顧一切前往地獄向閻王求情的故事,途中先以自己美妙的歌喉,催眠了看守者、通過地獄之河,並感動了閻王的妻子,最後經過重重考驗,終於與妻子團圓。卻敵不過自己的心魔,再次失去了妻子。
  • 費加洛是阿馬維瓦伯爵的僕人,他與伯爵夫人侍女蘇珊娜即將舉辦婚禮,但伯爵卻以領主特權(當時領主有「初夜權」),想要染指蘇珊娜。費加洛為了保住未婚妻的貞操,想盡辦法要制止伯爵的惡行。
  • 甫成立2年的聖蓋博百老匯歌劇團,首齣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劇「真善美」,在備受大家期待下,將於 11月3、4、5日一連三天,在古色古香的聖蓋博劇院,演出四場大型百老匯音樂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