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時間的孩子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從事臨床心理工作已有十三、四年(至一九九五年),真的有很多話想跟父母們敞開心扉的談談。

  忙碌的現代社會,讓我窺探到了許許多多的傑出角色,他們偷取家庭時間去換取自己的功成名就,他們的心隨著公司的企劃案四處流浪,孩子的心也在這一刻隨著父母的漠不關心而四處飄搖。

  於是串連成我的臨床心理診療中,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患者,他們以咬指甲、拔頭髮、攻擊、哭鬧、尿床、發抖、生氣、不做功課、自閉、沉默、頑皮、不合作來引發父母的注意。

  在此之前,孩子當然試過很多「良性」的方法,只是瞎忙的父母們,並不清楚孩子的「變調行為」,代表著「求援」。

  父母忘記了,一個學齡前後的孩子,並沒有三十多歲的你那般的傑出有智慧,可以輕而易舉的尋覓出一套足以跨越障礙的法寶。

  當他以撒嬌、討好、極力表現,都無法見效時,他便很容易以另一種方式尋找答案。

  打自己臉頰的孩子如果得到父母「特別」的關愛,孩子便自然而然的「明白」,原來這才是好方法。要讓父母憂心如焚的關心自己,就必須好好的,猛力的捶打自己小小、紅潤的臉頰。

  之後,他們成為十足的「偷父母時間」的小寶貝。

  這樣的事實讓我很想告訴父母們一句忠言:當你選擇扮演父母這個角色時,就必須懂得,每個人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公平的,成天忙碌忘了從小給予「關愛眼神」的父母,孩子長大之後必須花上加倍的時間「歸給孩子」。這一點,孩子是從不妥協的,他們以問題孩子、問題青少年的形態出現,要求父母「重新」投以再一次的溫存。

  因為教孩子不是「投機」的「投資事業」,百分之十的成本就想兌換百分之九十的利潤,孩子不會讓父母的詭計得逞的。
  
  這樣的反思,希望提醒父母少賺一些錢,未來有的是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的機會,但是孩子的青春卻是一去永不復返,不要等到孩子成了「問題小孩」時,才想到以往的錯,以及如何彌補。

  你不喜歡問題的孩子,也別忘了孩子同樣不喜歡分心的父母。當你竭力偷孩子的童年時間時,孩子已經在悄悄反擊,伺機為你創造更多的心煩時間。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你試圖瞭解孩子為何「害羞」時,似乎應該先問自己下列的問題:
  • 不知道怎麼搞的,他總不會愛惜自己的新衣服。即使是中午才換的衣服,只要經過兩個小時的折騰,馬上變成東黑一片、西紫一塊的髒衣服。有時真想放他吃草,兩、三天才幫他換一次衣服,但最後還是我先投降了,老實說,我實在看不慣那種髒得不能再髒的畫面。
  • 以前的父母最重視孩子的道德觀念,只要「說髒話」、「亂尿尿」、「偷東西」,一定會遭來一頓毒打,我自然也是這樣長大的。

  •  「孩子是善變的動物」,最近幾天真的領教到了,說起六歲的女兒,就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前一刻才跟我說:「媽媽我好喜歡你!」下一刻便馬上翻臉的告訴我:「媽媽最討厭了,我不跟你玩了。」

  •   初聽家庭劇場的父母,往往會張口咋舌睜眼告訴我:「我又不是演員,怎麼可能和孩子一起演戲呢?」
  • 西方的研究報告指出,要經常有效地向孩子「示愛」,可以使他成為一個很快樂、又有自信的小孩。

  •   倘若上帝願意安排一個不睡覺的狂歡活動,我家的杰敏一定會第一個報名。哎!
    你可能不敢相信,杰敏還經常問我:「人為什麼要睡覺?」言下之意是「不睡覺
    的感覺真好」。
  • 「對抗」我們家的小寶,已成了我回家以後的第一件重要大事,我先生說,我在製造一場「親子大戰」,其實並非如此啊!實在是小寶太過叛逆了。
  •   跟任何成人一樣,兒童也有喜、怒、哀、樂,當他們的情緒困擾,無法獲取適當的解決方案時,就有可能淪為心理疾病的患者。常見的兒童問題包括有:焦慮不安、畏懼、強迫性行為、歇斯底里症、憂慮、拒絕上學、頭疼等等。

  •   我相信,從小讓孩子做環保,是一件很好的生活教育,但方法上似乎可再斟酌。首先,生活教育不是強迫式教育,硬生生要求孩子吸收我們大人公認的好行為。這樣的方式,很像我們以前的勞動服務,試問:它真的給了我們什麼?
評論